「丫丫的生命只有兩分鐘,我要給她完整的一生。」
在《流浪地球2》中,這句台詞幾乎概述了圖恆宇的整條故事線,這是他的執念,也是他的信仰。
女兒丫丫意外離世。
身為「數字生命世界」架構師的圖恆宇存儲丫丫的數字信息,並希望憑此構建女兒完整的一生。
當別人試圖辯論數字生命還是生命嗎?
他怒道:「你沒有資格定義什麼是現實。」
最近我又重看,但心境全然不同。
當我們以科幻視角觀看與理解電影,「虛構」二字始終隔閡著故事與你我。
而圖恆宇,只是被我們審視的客體。
但回歸於真實世界,肉體也置身其中,才恍然大悟,原來現實比電影更具有張力,電影再超前再離奇,也被現實逐一演繹。
甚至讓我覺得電影只剩一種類型——紀錄片。
千寺狐
時間撥回到去年10月份,博主@差評君發布了一篇採訪。
採訪對象是位名叫「千寺狐」的閒魚賣家。
這位賣家主要出售3D列印的小模型,包括耳機、鞋子、玩具、配槍,可以用來搭配和裝飾手辦。
玩手辦的都知道,配件難買而且貴。
千寺狐的小商品因為物美價廉,在小圈子裡很受好評。
但同年5月份,千寺狐突然停止發貨,發過去的消息也無人回復。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月余,直到店鋪重新運營。
接著便看到了這樣一條動態:
「我是這個號主的媽媽,我兒子於5月21日因病去世了,按我兒子生前意願,遺體和眼角膜均已捐贈,已完成一個眼角膜配型,手術很成功......」
但小店沒有就此關閉。
因為這位兒子的媽媽決定接手,開始學習加支撐、打孔、塗色、建模......並承諾貨不滿意的可退。
目的是為了了解兒子,為了「以後我們見面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因為這篇採訪,我們知道了關於「千寺狐」更多的事。
號主名叫王任飛,家裡人叫他牛牛。
牛牛在5歲時檢查出了DMD基因病。
即杜氏肌營養不良症,患者常以肌肉的進行性萎縮無力並伴有腓腸肌假性肥大為特徵,同時累及心肌和呼吸肌。
小的時候因為生病,他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跑步。
牛牛非常喜歡一部動漫叫《強風吹拂》,在那部動漫里,十位夥伴組成了雜牌隊,相互扶持參加馬拉松接力賽。
有腿傷的主角,最後等到了他的勝利。
可惜牛牛沒有,命運的安排總是無情。
牛牛的媽媽也有鬆口氣的時候。
輾轉醫治時,發現牛牛可能是BMD(貝氏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雖然病症相近,但理論上能活到三四十歲,這讓她有了幸運的感覺。
可牛牛生命戛然定格在了25歲。
那天下午,他倒在自己的小工作間,手裡正握著給顧客定製的高跟鞋小模型。
牛牛做的模型
圖源:差評
牛牛喜歡貓,喜歡攝影,喜歡音樂,喜歡動漫,也是《賽博朋克2077》的忠實粉絲。
他最得意的作品——RELIC晶片,全網只有他在做。
RELIC晶片是《賽博朋克2077》的周邊,設定是將人類神經系統的數據轉化為數字印記,然後作為意識體儲存在晶片中,能讓你與逝去的親人交流。
「死亡不再是人類的終極阻礙了。」
牛牛的媽媽第一次得知這個設定時,痛哭失聲。
在整理牛牛遺物時,牛牛的媽媽更深地了解了兒子在做的事。
還有買家等著發貨。
牛牛的媽媽決定繼承兒子的遺志,繼續經營小店,並建立了一個小小的基金,用來幫助上學困難的孩子。
這位年過半百的母親退休前曾是一家質檢機構的高級工程師,她加了QQ群,在B站看教學視頻,從零開始摸索著學習3D列印技術,學習噴塗。
現在牛牛的媽媽技術已經很熟練了
今年3月份,牛牛的爸爸因為急性白血病去世。
對親人的懷念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也讓她變得「不自信」。
翻看她的動態,她去走了很多兒子走過的地方,刻了墓碑,上面有兒子和丈夫的名字,也有她的名字。
生活終究給了她一點告慰。
上個月月底,《賽博朋克2077》DLC「往日之影」發布後,有玩家在狗鎮(遊戲設定中的城中城)發現了一位叫「千寺狐」的義體醫生。
這位義體醫生專門幫助別人修復機械腿。
且遊戲設定義體店為和平區,禁止武器與暴力。
去年,遊戲官方聯繫了牛牛的媽媽,說想為牛牛做一個形象。
而千寺狐醫生頭上戴的耳機,是因為牛牛生前愛聽音樂。
牛牛的遺物
圖源:差評
現在牛牛的媽媽正在學習玩《賽博朋克2077》,「只因那裡有你」。
有網友擔心遊戲太過血腥暴力,但也有人說:她或許哪也不去,就在義體店一待待一整天。
想到一句話:
質疑圖恆宇,理解圖恆宇,成為圖恆宇。
佳作
不知你是否記得包小柏。
他是一位歌手,也演過一些劇,最被人樂道的是他在《快樂女聲》當評委時的毒舌點評。
但過去的幾年他銷聲匿跡,再露面,不似從前意氣風發。
他留了長發,因為下面的頭髮是女兒親他額頭說早安晚安時碰到的。
女兒因病離世了。
骨髓移植排斥反應嚴重,正值青春年華便離開了世間。
「我女兒走的那一刻,我就覺得人生的意義蕩然無存,都不存在。」
所以包小柏選擇「走不出來,就不走出來」。
包小柏之前就在讀博士學位,現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AI上,因為想構建女兒的數字生命。
訪談中,他還放了一段女兒聲音模擬的問候。
誰都無法勸他,也沒有立場,沒有理由。
因為「如果生命可以互換,那天堂里一定站滿了父母親。」
史鐵生寫在《我與地壇》:殊不知兒子的痛苦在母親那裡總是要加倍的。
我想起牛牛的媽媽某天分享了一篇文章,那是粉絲推薦給她,她讀後淚如雨下。
是賈行家寫的《人,是一生所愛的總和》。
組成
這兩件事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文藝作品。
1964年,丹尼爾·加盧耶創作出小說《十三層空間》,這部小說是賽博朋克流派的先驅,後來被改編為《異次元駭客》,並深刻影響了《黑客帝國》。
虛擬與現實的一牆之隔被推倒。
主角突然發現手握的真實是假,驚慌,失措,從而掀起爭鬥的巨浪。
《黑客帝國》劇照
而到了改編自劉宇昆作品的《萬神殿》,數字生命不再單純是一種恐懼,反倒是一種自主性的進攻。
肉體苦弱,便擁抱數字生命。
這是勇敢,還是退縮,我無法作答。
因為與我所愛,只想永不告別。
《萬神殿》劇照
從諾蘭最為人熟知的《星際穿越》到《流浪地球2》,即使是在《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抑或《瑞克和莫蒂》系列劇,或是《超體》,或是《西部世界》,或是《超驗駭客》......
不管想像力如何飄遠,最終都被「愛」所牽住。
所有最高端的技術,都是為了回到人類情感。
這是最俗套,也是最本真。
而所有的電影,都是為了幫人類處理現實問題。
《西部世界》劇照
最後分享一段牛牛的媽媽看到的話吧: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顆小星球,逝去的親友就是身邊的暗物質,我願能再見你,我知我再見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
我感激我們的光錐曾彼此重疊,而你永遠改變了我的星軌。
縱使再不能相見,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離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網的永恆組成。」
《萬神殿》劇照
參考資料:
1、《一位25歲的模型玩家去世了,他的母親決定繼承他的遺志。》,差評
2、《列印思念:一位母親在賽博世界裡懷念兒子》,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