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文學習不理想,原因和父母這些做法有關,越早改變效果越好

2019-12-19     敖爸聊教育


再過一段時間,中小學生們就要面臨期末考試了,相信每個孩子都想考出一個理想成績,寒假和春節都好過一些。其實,父母比孩子還要更著急,恨不得自家孩子每門學科都能學好。

下面,我就先聊一聊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的話題,當然,這個話題很大,一篇文章是不可能涵蓋全部的內容,我主要從學好小學語文最為核心的內容入手,介紹引導孩子學好語文的關鍵做法。

01 學好語文很重要

語文和數學好像是兄弟一般,不過,語文學科好像更具有」大哥「風範一些,這兩門學科都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兩大基礎學科。

大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曾經說過,如果說數學是各門學科的基礎,那麼語文就是這個基礎的基礎。蘇教授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時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我的意見是先考語文,考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學生就不要考其他科目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一位數學家如此高度評價語文,可見語文是多麼重要的學科。

語文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基本手段,是我們表達思想的載體,也是邏輯思維發展的基礎。我們每天都在應用它,但我們卻不一定能玩轉好語文這門博大精深的學科。

從長遠來看,今後孩子無論是升學、還是從事哪一種行業,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都離不開語文的能力。

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得語文者得天下。可見學好語文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說了這麼多學好語文很重要,現在要回到本文主題:我們又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學好語文呢?

02 父母對孩子學好語文的作用要大過課外補習班甚至老師

我們在這裡所說的學好語文,是建立在大語文觀的基礎上。孩子的語文學習並不是從一年級才正式開始學習的,而是從孩子在開始學說話的那刻起,從和父母第一次的互動交流中,就開始學習語文的。

很多父母並沒有完全意識到,家庭中的語文教學有多麼重要。其實,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影響著孩子學習語文。比如,父母孩子之間的交流、分享、講故事、為孩子讀書、經常播放優質音頻學習內容等等,都對孩子的語文綜合素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的語言能力好,親子之間的互動交流順暢愉悅, 那麼孩子將積累起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詞彙量,容易建立起良好的思維與邏輯等等,這能促使孩子在將來學好語文。

所以,語文教學開始於我們的原生家庭,開始於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中,不需要任何的教材,生活中處處都皆可成為孩子學好語文的教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對孩子學好語文的作用要大過課外補習班甚至是老師。由此可見,我們在孩子學齡前就要開始重視他的語文學習。

03 學好課內語文,這五個方面不能忽視

「課內語文"就是指對語文教材的學習,以及閱讀寫作等應試教育的內容。這是每一個孩子在語文學習中都要面對的學習內容。

家長指導孩子學好語文,重點是培養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小學階段,家長在幫助孩子學習語文應側重於拼音、識字、閱讀、寫作、表達這五個方面。

1、拼音

拼音是識字基礎。拼音如果掌握得好,識字就會容易;拼音如果掌握得不紮實,就會影響孩子的識字。教孩子學拼音,切忌死記硬背,只要結合實際運用,多學多練就可以。

2、識字

小學階段,每個孩子的識字基礎都不一樣,語文是否學得好不在於學齡前識字量的大小,識字量能跟上學校的教學進度就可以,若是片面追求識字量,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乏味,打壓了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需要強調的是,閱讀興趣的培養才最為關鍵,如果把重點放在識字卻忽視了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捨本逐末。培養孩子對閱讀有強烈興趣後,孩子在閱讀中主動掌握和積累字詞的速度會更快。

3、閱讀

由於小學低年級語文難度不大,故多數孩子在語文成績上的差別並不大,但如果孩子們在閱讀量和閱讀品質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那麼,等到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在語文成績上就會出現越來越大的差距。

4、寫作

作家要寫書寫文章,需要體驗生活。當孩子缺乏生活體驗,是很難提高寫作能力的,現實中很多孩子恰恰缺乏生活體驗,導致一碰到寫作就頭疼,寫不出什麼東西來。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是要有廣泛的閱讀,至少要讓孩子在肚裡有料;二是建議家長多帶孩子體驗各種形式的生活......

學校的作文訓練在小學階段是低年級的看圖說話、中高年級的記敘文,基本要求就是要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在初中階段主要是記敘文,要求孩子強調感受,文章要吸引人, 同時初步接觸議論文,要求在作品的結尾呼應主題;在高中階段主要是對孩子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記敘文過渡到議論文,寫作更加有深度、有層次。

5、表達

孩子的良好表達能力來源於平時的多說多練,家長在平時要創造機會讓孩子表達。比如,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公益性的朗誦、辯論、演講活動和比賽,鍛鍊孩子在公眾場合講話的能力。也可以在家庭或朋友聚會中讓孩子練習主持。參與這類活動多的孩子,其語文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升。

04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眾所周知,沒有一定量的閱讀,是不可能學好語文的。《人民日報》曾刊文,表示「初中掉下的成績,可能都是小學欠下的閱讀帳」。閱讀力就是學習力,對語文學科更是如此。但很多家長把重心似乎放在了課外補習上,並沒有把閱讀興趣的培養放在戰略性的高度,這不利於孩子學好語文。家長與其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作業和補習班中,不如把這個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培養閱讀習慣中。

一、營造家庭閱讀氛圍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爰閱讀,那麼就要在家中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 不僅是在硬體上要滿足孩子有書看的需求,更要在「軟體」上滿足孩子願意和樂意閱讀的心理需求。

比如,父母自身要在孩子面前展示熱愛讀書的樣子,即使真的不喜歡讀書,為了孩子成長,也至少在孩子面前裝一裝讀書的樣子,這不會是壞事情,只要每天半小時和孩子一起開展親子閱讀即可;此外,還可以周末逛一逛書店或圖書館、定期舉辦家庭讀書會等,這些方法都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不同年齡段的閱讀選擇

關於不同年齡段的閱讀選擇,這裡不做詳細介紹,但可以提一個總的原則,就是父母要在保護和尊重孩子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儘量通過正確引導讓孩子養成高品位的閱讀習慣,要多引導孩子讀經典文學名著、名家大師文學作品等等。

見過很錯誤但又很普遍的例子,就是有不少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績,買了很多作文書讓孩子去讀去背,以為這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實際上,這不可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還大大降低了孩子的閱讀品位,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三、如何引導不愛閱讀的孩子

想要讓孩子真正熱愛閱讀,有一個「先苦後甜」的方法,就是在孩子三歲前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為孩子每晚讀繪本、翻閱繪本開始,到後期逐步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質量和品位,常年堅持不懈,逐步把孩子引入到閱讀的世界中。

剛開始可能要花費上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越到後面越輕鬆,因為孩子都是自動自發去閱讀的,完全不需要父母的催促,等到孩子的閱讀習慣養成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已然成為孩子的一種需要,是任何什麼手機等電子產品都衝擊不了的。

當然,有些孩子就是不爰閱讀。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也不必太著急, 因為學校的語文教材本身就有課文,如果孩子可以把每一篇課文理解、分析透徹,累積起來的閱讀量也不會小。當然,這也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從語文課文向外延伸,促使孩子擴大閱讀面,隨著閱讀面的擴大,厚積薄發,對提高語文學習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很多事實證明,堅持閱讀且有一定閱讀品位和閱讀深度的孩子,幾年之後,他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寫作能力等等都有質的飛躍,毫無疑問,學好語文是水到渠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cBnIm8BMH2_cNUgFM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