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飛地,安全意義重大,但其實這裡本屬於德國

2022-06-27   浩然文史

原標題: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飛地,安全意義重大,但其實這裡本屬於德國

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飛地,安全意義重大,但其實這裡本屬於德國

最近,一塊彈丸之地成為了俄烏衝突的熱詞,這塊地方,就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宣布要封鎖這個地方,而這一舉動讓俄羅斯相當惱火,直接稱其為「敵對行為」。

加里寧格勒州是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俄羅斯的飛地。而飛地是指在一個行政區劃內有一個屬於別的國家的主權的區域。那麼這塊飛地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追溯到1991年的蘇聯解體了。同時,它的形成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政治版圖的變化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里寧格勒州這片地區被划進了蘇聯版圖,但隨著蘇聯的解體,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紛紛獨立。於是,它與俄羅斯本土陸上的聯繫從此被切斷,變成了俄羅斯的一塊飛地。

一、加里寧格勒的戰略價值

加里寧格勒作為一塊飛地,主要是通過鐵路和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的其他地區獲得貨物和資源的。它是俄羅斯最靠西的一個行政區,首府是加里寧格勒市。這塊地方雖然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對於俄羅斯來說,它的戰略價值和經濟意義十分重要。

箭頭處即為加里寧格勒

加里寧格勒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南鄰波蘭,東、北部與那個最挑事不懂事的立陶宛接壤,這樣特別的地理位置,註定了這個地區的不平凡。

俄羅斯地處北方,其境內大部分港口到了冬天都會結冰,並不利於航行。而加里寧格勒是不凍港,對於俄羅斯來說,這就是一處風水寶地。俄羅斯將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設在這裡,也是這方面的考慮。從歷史上看,如果西歐國家要進攻俄羅斯,必須經過波德平原,而加里寧格勒這時候就發揮出它的戰略意義了,因為它正好可以同時扼守住西歐國家通向俄羅斯的通道,包括陸上和海上通道。

加里寧格勒

自從冷戰結束以後,加里寧格勒在國際關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蘇聯時期,加里寧格勒發揮著軍事前哨的作用。蘇聯解體後,這裡的軍事色彩很濃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的橋頭堡和風向標。

有人甚至把加里寧格勒比喻為插入歐洲腋下的一把匕首。不得不說,這個比喻是很形象且老道的。

二、加里寧格勒「飛地」問題的歷史由來

說起加里寧格勒的歷史,恐怕會有點出人意料。在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加里寧格勒不斷地城樓變換大王旗。

十字軍東征中,條頓騎士團對異教徒的古代普魯士人和立陶宛人進行征伐,並且占領了波蘭和立陶宛的北部地區,在這裡修建了哥尼斯堡。這個帶有日耳曼特點的名字,是為了紀念曾經和騎士團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的波西米亞國王奧特卡爾二世,意思是「國王之山」。

後來,騎士阿爾布雷希特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在它的領地上建立了一個國家,也就是普魯士公國。而哥尼斯堡就成了這個公國的首都。之後普魯士公國升級為普魯士王國,並且在普法戰爭中獲得了勝利。威廉一世成了德意志帝國的皇帝,普魯士公國變成了德意志帝國的東普魯士,哥尼斯堡降為首府。所以說,加里寧格勒原本是屬於日耳曼人的一塊地方。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德國,源於19世紀普魯士王國對日耳曼的統一,而加里寧格勒在普魯士王國遷都柏林之前一直是它的首都。因此,有人甚至說,加里寧格勒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龍興之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了,波蘭復國了,當時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規定,從日耳曼人的傳統領地中劃出一塊給波蘭做出海口,這就是波蘭走廊。這個波蘭走廊將德國一分為二,東普魯士成為了德國的飛地。這也是哥尼斯堡第一次成為飛地。從此,這件事也成了德國人的一塊心病。

後來,德國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收回了波蘭走廊,將領地連成了一體,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

但是,二戰結束,德國又失敗了,成為了被審判的一方。波茨坦會議後,蘇聯拿了波蘭西邊的一大片領土,又用德國的領土補償波蘭。東普魯士從此徹底消失了,它的南部被分給了波蘭,北部則併入蘇聯,並且為了紀念原來蘇維埃最高主席團主席加里寧,這塊地方被改名為加里寧格勒。蘇聯強制遷走了加里寧格勒的許多德國人,遷入了很多俄羅斯人。

加里寧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領土,包括加里寧格勒。作為一塊飛地,它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俄羅斯領導人對這塊地方非常重視。加里寧格勒成為俄羅斯前進歐洲的橋頭堡,俄羅斯曾經宣布在這裡部署飛彈,也正因為加里寧格勒毗鄰對俄羅斯不友好的波蘭和立陶宛,所以也成為最容易被封鎖和制裁的一塊俄羅斯領土。俄羅斯要使加里寧格勒對北約起到震懾作用,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可以說,加里寧格勒的軍事化關係著俄羅斯的西部安全,而俄羅斯的西部安全又關係著俄羅斯的全局。加里寧地區成了俄羅斯控制下的地緣政治紐帶,這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而俄羅斯對加里寧格勒地緣戰略的思考和它本身的歷史文化有著很深的關係,這種政策是歷史的延伸。加里寧格勒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此處,它的經濟發展水平也遠遠落後於俄羅斯內地。

文史君說

加里寧格勒原來基本上一直是德國的領土,到了一戰後成了德國的飛地,二戰後被划進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成了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飛地問題是歷史地形成的。由於加里寧格勒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對於俄羅斯來說,它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俄羅斯在這裡布置了軍事基地,這影響了俄歐關係,也使得加里寧格勒成為俄歐關係的橋頭堡和風向標。立陶宛這個蕞爾小國頻繁在東西方大國的擂台上上躥下跳,在俄烏戰爭日漸拖沓的現今,立陶宛在加里寧格勒這裡給俄羅斯拱火,無疑又是小國的一次投機行為。不過最新的消息顯示,這次針對加里寧格勒的封鎖,歐盟似乎不想參與了。衝出隊列的baby拔劍四顧無人跟上,場面一度非常滑稽。

參考文獻

王鍾培:《加里寧格勒州地緣政治研究》,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20年;

喬瑞雪:《從加里寧格勒「飛地」問題看俄歐關係》,《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周桂香:《加里寧格勒飛地問題及俄歐關係淺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竹子)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