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 龍頭新聞】中國的北大荒|牢記囑託!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未來

2023-12-21     微觀北大荒

原標題:【媒體聚焦 • 龍頭新聞】中國的北大荒|牢記囑託!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未來

歷史上,北大荒為解決國人溫飽問題作出巨大貢獻。如今的北大荒集團,已經建成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

站在新起點,北大荒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大一航母」囑託,在當好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征途中奮力前行。

今起推出「中國的北大荒」專題,深入報道北大荒集團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科技現代化、經營管理現代化、農業信息化、資源利用可持續化方面的科學探索與生動實踐。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累計產糧超過1萬億斤,1.6億人的口糧擔當……從76年前向荒原要糧到現在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北大荒在中國現代農業建設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3年,綜合畝產達到981.16斤,總產量達到455.89億斤,較上年增加4.56億斤,連續13年超400億斤,實現「二十連豐」……「向荒原進軍,朝荒原要糧」的磅礴偉力,在幾代北大荒人身上不斷延續。

    北大荒集團的又一個豐收年

    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重要保障,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提供有效實現形式,北大荒的發展始終同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建成我國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國有農場群,農業科技貢獻率77.1%,科技成果轉化率82%,居世界領先水平……「端穩中國飯碗」的背後,科技成為北大荒集團「糧食產能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

    智慧農業引領「現代農業未來」

    「未來,你看到的農田將全面覆蓋天地空感知系統,物聯網成為農業生產的『千里眼』。」鶴山農場農業發展部部長趙曉輝介紹。作為北大荒集團數字農場試點,鶴山農場數字農業指揮中心正在不斷向智能化升級。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大力實施智慧農業建設,加速農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共建設三批28個數字農場,廣泛應用智能育種、衛星導航、農情監測等先進技術,輻射帶動800萬畝耕地。

    物聯網技術+智能巡檢機器人,使育秧管理走向數據化、自動化、標準化

    「北大荒因國家戰略而生,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己任,服從服務國家大局。」北大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表示,向科技要生產力,北大荒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隊」。

    「北大荒是中國農業的一面旗幟,現代農業要看北大荒,智慧農業更要看北大荒。」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允海說,2022年,北大荒數字經濟增加值94.2億元,占集團企業增加值的16.8%。如今,北大荒已經建成我國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國有農場群。

    智慧農業是農業發展的頂級形態,無人化是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

    近五年來,北大荒智慧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基礎網絡、資源地圖、農業數字化服務實現墾區全覆蓋。

    秋收聯合作業現場

    「以前種地看天,現在種地看屏。」今年,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青年農民張良寶的水稻畝產超過1300斤。問他高產的「秘笈」,他說是「智慧農業」讓他看到種地的「新未來」。「以前,想知道田裡情況要靠兩條腿,自從應用了多光譜遙感監測技術,無人機在天上一飛,哪裡有病蟲害、哪塊地缺肥一目了然。」

    千萬條跳動的數據匯成了北大荒智慧農業的「數字基座」。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建成了完備的現代信息通信網,形成了從集團到分公司、農牧場、管理區、作業站的五級光網架構,部署包括作業質量監測、氣象監測、水位監測、土壤監測等各類農業傳感器1.1萬台套。建成北大荒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完成4600萬畝耕地逐個地塊的農業資源底圖繪製。

    在北大荒數字農業指揮中心,點擊打開「北大荒資源資產一張圖」,伴隨著滑鼠移動點擊,螢幕不斷放大,每個地塊編號、作物品種、耕地類型、土地承包面積等清晰呈現,資源資產「家底」盡收眼底。

    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智能農機讓種地變得「簡單而有趣」

    450億斤以上糧食產能的背後,北大荒人以高標準、高效率、高水平推進農機裝備向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功不可沒。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機應用企業,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堅持用先進的農業機械武裝現代化大農業,先後引進推廣了20餘項農機新技術、新機械,實現了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提檔升級。

    「看好了!慢慢放……」近日,隨著吊車纜繩緩緩轉動,一台被稱為「智能營養師」的新型智能化拌肥設備在紅色邊疆農場有限公司安了家。

    技術員任國梁看著機器滿臉笑容:「這台機器由提升機、儲料倉、加料倉、計量倉、混拌倉、接料倉、縫包機七部分構成,通過『一條龍作業』可直接將肥料裝車配送到指定單位,具有混拌比例准、調換配方快、安全係數高等優點,日拌肥量將提升20%。」

    大農機為現代農業注入蓬勃動能

    「今年我購置了先進的寬窄行插秧機,有效提高了插秧的勻度、密度,對提高產量具有很大作用。」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第四管理區科技示範戶周德華說:「秋收時,我家的水稻畝產1380斤,比去年每畝增產60斤。」

    一台台先進的農機裝備早已成為農民節約農時、提高效率、增加收益的好幫手。而加裝北斗導航的現代化農機更是「如虎添翼」,成為農業高標準生產的「利器」。

    「去年,我給插秧機安上了北斗導航系統,讓插秧機『長』出一雙帶有標尺的眼睛,行間正負差能控制在2.5厘米以內,400畝水田比以往提前兩天完成作業,省時省工又省錢。」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種植戶李振春感慨日新月異的智慧農業發展。

    有了導航系統加持,這群「鋼鐵俠」如同被賦予了生命。很多像李振春一樣的「新農人」正拉開架勢準備明年大幹一場。

    青貯玉米收穫現場

    一棵「科技樹」掛滿139項技術

    北大荒集團將科技支撐貫穿到農業生產的種、管、收、儲等每個環節。

    今年,全面加快新品種、新技術、集成信息化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科技園區-示範帶-標準田」三位一體技術示範推廣體系,試驗示範新技術110項,示範面積1296萬畝,為糧食單產提升提供了堅實基礎。

    今天的北大荒,智能育種、精量點播、葉齡管理、變量施肥、衛星導航、自動駕駛、農情監測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在不少農場,智慧作業技術已經貫穿育秧、整地、插秧、施肥、施藥、收穫等各環節,實現平台端的農機自主路徑規劃、無人自主作業、無人農機機群協同作業。

    北大荒集團農業生產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由北大荒集團發起,在農墾科學院、八一農大、各分公司及農(牧)場的共同努力下,編制了《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現代農業科技樹》,歸納了正在應用的種子、耕作、水稻、大豆、玉米、馬鈴薯、植保、黑土保護、肥料、農機、智慧農業、畜牧共十二大類139項技術。

    近五年來,北大荒集團以夯實基礎、主攻單產為基本原則,以節本提質增效為核心目標,創建了良種良法良田良園配套、農機農藝農園結合的系統化整體化集成、精細化標準化落地、信息化智能化賦能、綠色化品牌化轉型升級的「四良八化」糧食產能提升操作規程。

    2023年,北大荒集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7%,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7%,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一項項創新科技的成功應用,鼓舞著北大荒集團不負「中國糧食 中國飯碗」的時代重託,重裝啟航。

    來源:龍頭新聞

    記者:姜斌 劉暢

    通訊員:李淑霞

    平面編輯:趙陽

    統籌:張永剛

    監製:劉曉雨

    獲取更多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c27ca15c95a641d30525eb189dd7c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