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做過兩個對比實驗。
第1個用開水進行5秒的沖洗,看對菌落總數的影響:
A盤100度沖洗5秒鐘後,A盤的菌落總數從60CFU降到45CFU,減少了15個CFU。
B盤50度水沖洗5秒鐘之後,菌落總數從100CFU降到95CFU,直接少了5個CFU。
第2個實驗用熱水浸泡10分鐘,看對耐熱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影響:
A盤加入50度熱水浸泡10分鐘,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從110CFU降到50CFU,減少了60個單位。
B盤加入100度熱水浸泡10分鐘,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從130CFU降到20CFU,減少了110個單位。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沖洗跟浸泡的作用效果還是差別挺大的!
高溫消毒要達到效果,具備兩個條件,第1個就是溫度,第2個就是時間
小寶寶的胃腸比較弱,在喝奶粉的時候我們建議奶瓶要進行消毒,但是很多家長理解的消毒就是用開水燙一燙。
有很多家庭因為要給孩子喝奶粉,所以家裡面都有保溫壺,燒開的開水就倒到保溫壺裡面,而保溫壺的保溫效果有高有低。
有一些好的可能能夠保溫得比較久一些,而且溫度也處於比較高,但有一些保溫效果不太好,可能放進去不到兩個小時,這溫度就已經下降了。
所以家長在用開水來燙奶瓶的時候,有可能水溫並沒有達到100度,可能僅僅是60度或者說是50度,那這樣子作用的溫度其實是不夠的。
而且開水燙奶瓶燙一下也僅僅是5秒鐘的時間,對於消毒的作用其實是微乎其微,效果也非常的不明顯。
比較小的孩子胃腸的功能比較弱,如果奶瓶消毒得不夠徹底,很容易會導致孩子用這樣的奶瓶沖了奶粉之後,出現拉肚子的情況,脾胃不適的情況。
要知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要經過100度作用5分鐘,或者80度左右作用10分鐘才能死亡,B肝病毒在100度中至少10分鐘才能被滅活。
建議小孩子在喝奶粉的時候要消毒奶瓶,而很多無知的家長就直接拿開水來稍微沖一下,就當做消毒,這樣的無知確實讓家長方便了很多,但卻是苦了孩子。
要想奶瓶能消毒得更乾淨,家長要學會7步法,讓寶寶身體更健康
第1步:及時地沖洗奶瓶
孩子喝完奶粉之後一定要及時地沖洗奶瓶,因為奶粉衝出來的奶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價值高,如果放置在空氣中過久就容易滋生細菌。
第2步:先用奶瓶清洗劑清洗
因為奶粉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所以衝出來的奶其實是有點油膩膩的,單單用水來沖是很難沖得乾淨的,所以我們建議用奶瓶清洗劑來再次清洗。
家裡面有奶瓶的還要買一個專門的洗奶瓶的刷子,這樣才能洗得更乾淨。
第3步:把所有的奶瓶零部件拆開
消毒奶瓶的時候並不是整個奶瓶放進去,而是要把奶嘴,膠圈,奶瓶全部分開放到鍋里。
第4步:加水開始加熱
加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要比奶瓶更高,也就是奶瓶要全部浸入水中。
第5步:水燒開之後要多煮10分鐘
很多媽媽在消毒奶瓶的時候只要水一開就把火關了,覺得這樣就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事實上,我們要想更好地消毒,就一定是要在100度的開水裡面浸泡夠10分鐘,所以我們是等水燒開之後再燒10分鐘。
第6步:儘快晾乾
水開之後煮10分鐘,我們就要把奶瓶從熱水裡面拿出來晾乾,因為在熱水裡面拿出來晾乾能夠更快地干。
奶瓶不晾乾,裡面有水珠也容易滋生細菌。
第7步:洗凈雙手,裝好零件
奶瓶晾乾之後就要洗乾淨雙手,把奶嘴奶瓶安裝好,放置在陰涼的地方。
正確的消毒奶瓶,需要做好這7步,媽媽們一步都不要偷懶。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