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市場上的家用電器產品展開了質量監督抽查,發現133款不合格產品,當中電熱水壺有47款,主要不合格項目為:發熱、非正常工作、接地措施、輸入功率和電流、機械強度、螺釘和連接等。
相信不少人都有泡茶、喝熱水的習慣,電熱水壺自然成了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小家電,想喝的時候,幾分鐘就能燒好一壺,十分便捷。
但與此同時,有流言稱:「電熱水壺內壁上可能會有錳元素析出,長時間攝入可導致神經中毒,甚至致癌」,那電熱水壺還能不能用呢?
01
長期喝電熱水壺燒的水,
真的有害且致癌嗎?
這一說法並不嚴謹也不科學。
錳屬於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物質,對於骨骼正常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在現實生活中,含錳的食物很多,例如:瓜果蔬菜中錳含量約為0.2-10.4毫克/公斤;穀物類食物的錳含量在0.4-40毫克/公斤。
對於一個健康的成年人,錳元素的最高可耐受量是10毫克/天,假如長期超量攝入錳,的確有機會造成神經系統的損傷。
不鏽鋼電熱水壺的製作原材料中雖含有金屬錳,但它不以游離形式存在,日常燒水是很難直接溶解到水裡的。
相關實驗結果顯示,即便持續滾煮超過1000個小時,能析出的錳元素也是微乎其微,對於人體產生的影響可直接忽略。
這裡要注意,市場上的電熱水壺價格有高有低,質量也參差不齊,有取材普通不鏽鋼材質,有取材304不鏽鋼材質,更有不良商家為拉低成本,會選擇高錳鋼作為原材料。高錳鋼的錳含量比不鏽鋼材質要多,耐腐蝕性較差,長時間用高錳鋼材質的水壺燒水,確實存在攝入錳超標的風險。
因此,人們在選購不鏽鋼電熱水壺時,要注意看內膽材質,儘量買「304」或「316」等食品級的不鏽鋼,也可以選擇包裝上標註了「GB9684-2011」或「食品接觸用」等字樣的產品。
02
使用電熱水壺時,
注意這4個問題
為了安全及身體健康,日常使用電熱水壺還應注意以下四點:
1.定期清理水垢
為了防止水垢在壺壁長期堆積,我們應定期除垢。具體做法:可往壺內倒入白醋,加入清水稀釋並煮沸,再浸泡約30分鐘,水垢基本能清理乾淨。
2.注意最高水位線
電熱水壺的內壁都會有一條「最高水位線」,日常加水時注意不要超線,否則水沸騰時容易溢出,進而使底座連接電源處發生短路。
3.不能幹燒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會忘記關掉電源導致熱水壺干燒,這種情況的危險性很高。干燒熱水壺會讓溫度持續升高,最終有機會釀成火災。
4.不要用於煮食物
電熱水壺是用於燒水的,不建議用它去烹煮食物,因為食物堵塞可能影響水壺的限溫器,導致不能自主停止加熱,同樣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03
真正要少喝的是這2種水
水作為生命之源,對機體新陳代謝及營養傳輸起著重要作用,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離不開水。充足的水分攝入對身體益處良多,但以下兩種水真的不宜多喝:
1.生水
沒有經過有效措施處理或煮沸的生水,可能含有不少的細菌及病源微生物,它們可對健康造成威脅,引發急性腸胃炎或某些傳染性疾病。
2.超過65℃的熱水
過高溫度的熱飲及食物都存在提高罹患食管癌的風險,因為攝入過熱的食物可造成口腔及食道管黏膜的灼傷,長期反覆的灼燒刺激可增加組織細胞突變的機率。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
腦梗來臨,睡覺先知?提醒:睡覺出現5個異常,或是腦梗「預警」
中國癌症高發,都是蚝油惹的禍?醫生忠告:這2種調味品,儘量少碰
身體這些部位越「丑」,說明你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