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一場),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峰,公共衛生專家、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章榮華出席發布會並回答問題。
章榮華就復學後學生如何做好日常防護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提問:請問對復學的學生在日常防護方面有何建議,比如在上學途中和在校期間要注意些什麼?
學校是學生集體生活的場所,易感人群集中,易導致交叉感染,社會關注度高。省疾控中心已組織編寫並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學校指導手冊》中小學校版和高校版兩本手冊,教育廳防控組也作為文件附件印發了。目前學校正在積極做各項返學前準備工作。復學後學生日常防護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時,應立即報告請假, 及時就醫,不應繼續上學。學生家長或共同生活人員如有疫區旅行史或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也要及時告知學校。
上學途中學生應儘量採取步行或乘坐私家車上下學,如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應全程配戴口罩,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要留意周圍人員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症狀人員近距離接觸。
學生進校時要有序接受學校體溫測量等健康監測,前後間隔一定距離,如有咽痛等身體不適要主動告知;在校期間加強手衛生,佩戴口罩前、摘脫口罩前後、飯前便後、使用體育器材、學校電腦等公用物品後等情況下要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要教會學生掌握七步洗手法;洗手時,注意用流動水和洗手液(肥皂)清洗,洗手總時間至少20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不對著他人咳嗽,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觸摸眼、口、鼻;教室要加強開窗通風,課間休息時,不扎堆,不打鬧,儘量避免面對面近距離接觸;鼓勵分時、分餐,創造條件不集中就餐。就餐時,學生排隊時要自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一人一具,分餐分盤,錯位就坐;放學後,不聚會、不聚餐,儘量避免到人多擁擠和空間密閉的場所,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對幼兒園小朋友,家長要關注其每日身體健康狀況,如有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要及時告知老師並請假就醫。
對於從外地回來上學的學生,如要乘坐火車或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返校,要妥善保管票據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關密切接觸者調查。
另外,學生在飲食、運動方面,要注意食物多樣,保證充足的營養,在校期間也要多參加戶外活動,鍛鍊身體,這些都有助於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提問:浙江省的學生群體規模不小,春季又是感冒多發的季節,在復學後教師學生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應該怎麼辦?
學生返校前在家要做好健康自查,凡是有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不應回校,應及時就醫,並向班主任請假,報告病情等真實信息。
學校每天上午、下午給師生測溫2次。師生每天進校時檢查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症狀,不應與其他師生接觸,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儘快就近到定點醫院就診。如入校時無家長陪同的學生,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學校要立即通知家長,並將學生安排在(臨時)隔離醫學觀察場所暫時隔離,儘量安排在最短時間內由家長或學校送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要立即調查患病學生所在班級的師生近期是否出現類似的症狀,並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
在校期間,師生有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學校應第一時間將這些師生轉移到學校臨時隔離點,同時找到與這些師生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叮囑這些密切接觸者戴上口罩,就地或集中醫學觀察,不得再與其他人員密切接觸,並通知學生家長,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部門。還要做好健康宣教,穩定師生情緒,避免引起恐慌。如果是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需要由有關部門安排進行集中醫學隔離。對於已排除新冠肺炎的可疑人員,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者,有醫院提供的醫學證明,應待症狀消失後、身體痊癒後再返校(發熱患者症狀消失48小時後方可返校,嘔吐腹瀉患者需症狀消失72小時後可返校)。
上述過程中師生如有嘔吐物、腹瀉物、垃圾、接觸過的物品,學校應當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及時、嚴格消毒處理。對劃為疫點的場所實行封鎖,設置醒目的警戒線,配合衛生部門完成消毒工作,及時向師生通報情況並做好思想穩定工作,防止產生恐慌情緒。對於出現病例的班級應停課14天,同班級及該教室上課的老師均以密切接觸者進行管理。根據病例活動情況搜索其他可能的密切接觸者。根據衛生專業機構的評估,確定全校其他班級學生的風險,確定是否採取停課等相關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8aQ3EBiuFnsJQVck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