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全面加強,各類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更加鮮明。強化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就是要進一步築牢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堅持和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準確把握當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呈現的新態勢,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內涵式,從而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以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維護好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政治安全。
自媒體的興起和資本力量的介入等使得全媒體時代傳統主流媒體的地位和影響力受到擠壓,尤其是在思想活躍的高校大學生中,各種思想輿論在網際網路場域中相互激盪,各種信息與觀點的生產、分配、傳播、接受呈彌散化態勢,使得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築牢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以內涵式建構為建設理念,把握建設主題、釐清建設主線、鑄牢建設靈魂、確立建設核心、夯實建設基礎,將內涵式建構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著力點,進一步體現新時代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時代特質和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歷史責任。
一、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就必須堅持這個歷史主題,具體體現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三大「時代課題」。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我們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保持戰略定力; 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勇毅前行,奮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我們的既定目標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是我們黨領導意識形態建設一以貫之的主題,也是高校意識形態內涵式建構的主題。
二、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線: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創新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強黨強國最銳利的思想武器。一百多年來,我們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領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社會實踐,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這始終是我們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所堅持的歷史主線。在新時代條件下,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是最鮮活的、有時代力量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運用各種形式開展對這一新時代新思想的學習、宣傳、教育,深刻把握新時代新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理解和堅持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深化和提高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以昂揚的鬥志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前進,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是我們黨領導高校意識形態內涵式建構堅持的主線。
三、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靈魂:堅持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
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源、安身立命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喻為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和「壓艙石」。在現實生活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缺鈣」,得了「軟骨病」,產生了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青年學生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做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真理,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立根、固本、強基、鑄魂,對青年學生一定要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教育引導他們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永遠為真理和理想而鬥爭,這是我們黨領導高校意識形態內涵式建構的靈魂。
四、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核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意識形態說到底是價值觀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 「三個倡導」,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這是意識形態建設的根本任務。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化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我們黨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充分發揮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中的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和主心骨作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這是我們黨領導高校意識形態內涵式建構的核心。
五、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基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哲學社會科學是高校重點建設的學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旨在解決中國問題。」我們要不忘本來,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特點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我們要聚焦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努力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真正將哲學社會科學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內涵式建構的基礎,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於世界學科之林。
在全媒體時代,國際和國內局勢瞬息萬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有賴於意識形態功能的發揮。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建設,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既對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又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新挑戰、新風險,對高校意識形態建設要走出一條釐清主題、主線,鑄牢靈魂,抓住核心,夯實基礎的內涵式建構發展道路,以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成效。
【作者:馮超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2023年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機制與預防體系研究」(2023JKZD07)的階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新時代河南高校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問題研究」(2022YB007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