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來源:十點讀書會(sdclass)
功夫巨星李連杰已淡出熒幕多年,荒謬的是,幾乎每年他都會被謠傳死訊。
今年謠言剛出,李連杰在出席新書宣傳活動打招呼時,用一句「早上好,我還沒死」逗笑了許多人。
不久前,李連杰在採訪中聊起後事已經安排好,交代給妻子利智,一切從簡,不用立碑,也不用辦喪事,樹葬海葬都無所謂。
這種面對死亡的態度頗有李連杰在熒幕中為觀眾展現的大俠風範,江湖氣息十足。
但許多人都吃驚於李連杰如今的狀態,眼球暴突,面部浮腫。卻不知他早已被確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後來心臟也跟著出了問題。
這個昔日的功夫巨星,真的老了。
回溯他曾留在熒幕上的一拳一腳,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功夫的明快驚奇、剛柔並濟。與此同時,他在國人心中種下一個有關中國功夫的夢。
而他自己也用一生的時間,以一種奇蹟般絕對勝者的姿態完成了屬於自己盛大的夢。
「太窮了,
只想媽媽不再辛苦」
六七十年代,被送去學武術的孩子大多家庭貧困,李連杰也不例外。
1963歲出生在北京的他兩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一人要承擔起撫養5個孩子、贍養兩位老人的重擔。
李連杰是家裡的老么,眼看著母親嘗盡時世艱辛,他從小就十分懂事。
8歲那年,一個機會送到李連杰手上。
武術教練吳彬看中他的天賦,想帶他去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習武。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改善全家生活,年幼的李連杰選擇去體校謀一條生路。
殊不知,好運已經降臨。
李連杰天賦過人,練武第一年就在全國武術比賽中斬獲「傑出表現獎」。
11歲開始,5次摘得全能冠軍的桂冠,橫掃比賽獎項,還被周恩來總理接見。
少年意氣風發,他以為這是他人生中最高光之處,可命運的獻禮並未就此結束。
李連杰在比賽中漂亮利落的身手,清秀俊朗的長相引來星探的注意,星探就此邀請他拍攝電影。
草莽年代拼得是敢想敢幹,17歲的李連杰沒有太多猶豫決定南下拍電影。
拍攝《少林寺》時,劇組每天每人給一塊錢,那時人們普遍月工資不過十幾塊錢。
頭腦機靈的李連杰無時無刻想著多拿點錢回家,每當劇組給演員們放夜宵,李連杰就會問上一句:能不能不吃夜宵,給我折成工錢。
彼時的他,心裡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盡全力改善全家的生活。但很快,他不必再為錢發愁。
1982年,《少林寺》上映,在票價一毛錢的年代,創造了1.6億票房。
一個名叫李連杰的武打明星,橫空出世,一鳴驚人,並在國內掀起一陣前往少林寺學武術的熱潮。
那年,李連杰只有19歲。有人找到他,豪爽地承諾給他600萬,再拍兩部電影。
但當時還歸屬於體校的李連杰很快就被召回學校訓練,老師還期望他繼續參加比賽獲獎。
回到學校的李連杰心態已然發生變化,連拿五年的武術冠軍已經不再是他的追求。
他反覆想自己怎樣才能轉行,最終得到一個答案:只有腿摔斷了,才能退出武術界。
這個想法在李連杰的腦海中迴蕩了3天,意外發生了。
一堂課結束後李連杰被老師留下,「拍電影拍得把功夫都荒廢了,繼續練。」
李連杰很不情願地回去做了一個飛到空中迴旋踢的動作,落地的瞬間他聽見「啪啪啪」三聲。
他的腿斷了,手術進行了7個小時,醫生說只能保證他可以走路,但專業的武術訓練恐怕是不行了。
用李連杰自己的話講,他以一種最倒霉的方式心想事成了。
退出武術界的李連杰開始投身電影事業,往後的6年里,他接連拍攝了《少林小子》和《南北少林》,前者創造了2200多萬港元的票房戰績。
在許多人還爭做萬元戶的年代,李連杰拿到了百萬片酬,開上了私家車。
他回憶,那時在街上被交警攔下都是來要簽名的。
李連杰的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草根武者一躍成為功夫明星,他像被老天選中的幸運兒,只是幸運背後也有代價。
「我不像演員,更像企業家」
武術賽場上的連年衛冕,拖著腿傷拍攝武打電影,李連杰的身體逐漸不堪重負。
那些年,李連杰幾乎每拍一部電影,身上都會骨折。
《少林寺》斷了腿,《南北少林》斷了腰,另一部戲又被人打斷了鼻子。
或許是因為連年的傷病,李連杰突然身患重疾,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甚至無法進食,只能靠營養液維持生命。
所幸,那時有一個人一直在他身邊,李連杰的第一任妻子黃秋燕。
黃秋燕是李連杰在體校的同門師姐,黃秋燕經常照顧家境貧寒的李連杰,時不時往他家帶些禮物。
兩人青梅竹馬,互生情愫。
可隨著李連杰名氣地位水漲船高,每天忙著拍電影,無暇顧及黃秋燕,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萌生了分手念頭的李連杰決定帶著黃秋燕一起拍電影,他想著只有黃秋燕也紅了,自己才對得起她,分手才不會內疚。
可沒想到,就在這時李連杰的身體突然出現問題,黃秋燕立馬放下所有工作照顧李連杰,陪他度過難熬的日子。
終於,黃秋燕兩年的陪伴換來李連杰的求婚,兩人婚後共同前往美國生活。
背負盛名的李連杰一心想干一番事業,為此他又拍了幾部影片,但反響平平,他的內心仍舊渴望烈火烹油的人生。
彼時,有票房救星之稱的導演徐克,帶著《黃飛鴻》找到李連杰。
徐克與李連杰舊照(左二)
影片中複雜的武打動作大多是開創性的,有許多設想是從未拍過的,李連杰沒有太大把握。但徐克堅持,「李連杰就是黃飛鴻的最佳人選。」
而這部電影,也成為李連杰事業的轉折點,將他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李連杰憑藉沉著儒雅,處變不驚,正氣浩然的黃飛鴻,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在功夫電影史上留下專屬自己的註腳。
但這,只是李連杰黃金時代的開始。
拋開武術和表演天賦,李連杰還有一個過人之處,習慣著眼於更高處,思路超前。
別人一心想端起鐵飯碗爭冠軍的時候,他決定拍電影;別人跑劇組簽合約想拿更多片酬的時候,他決定做製片。
李連杰說:「做演員,只能任人擺布。」
於是,他成立正東電影製作有限公司,開始為自己拍電影。第一個為自己量身打造的角色便是方世玉。
彼時沒人看好李連杰,一個已經將沉穩正派的黃飛鴻刻進人心的演員,如何徹底逆轉演好一個風流瀟洒的毛頭小子。
但《方世玉》上映後,卻創造出與《黃飛鴻》並駕齊驅的票房成績,還同時奪得金像獎、金馬獎的最佳動作設計獎。
方世玉之後,還有武功高強,行俠仗義的張三丰;洒脫不羈,追求自由的令狐沖;一改善良敦厚,變得腹黑霸氣的張無忌。
李連杰將觀眾心中一個又一個武林高手描畫的更加豐滿清晰,但再度穩坐巔峰的李連杰依舊不滿足,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好萊塢。
1998年,已經在國內聲名大噪的李連杰接拍好萊塢電影《致命武器4》,出演一個反派配角。
可美國的製片方並不相信李連杰,屢次壓低他的片酬,抱著學習的態度李連杰答應了。
多年後李連杰在採訪中提及,美國的製片方非常傲慢,但只有一個東西能讓他們屈服——數據。
沒想到,《致命武器4》上映後,李連杰的人氣竟直逼好萊塢巨星梅爾吉布森。
美國製片方看到了李連杰的商業價值,重新以七百萬美元的片酬邀請他出演主角。
闖進好萊塢的李連杰讓西方人看到凌厲生風的中國功夫,也成功將自己打造成華人巨星。
歸國後的李連杰身價暴漲,再度創造經典角色,從少時野心勃勃到領悟學武真諦的一代宗師霍元甲;
從一心效力國家浴血戰場到看破世事險惡祈望和平的清朝軍官龐青雲。
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最後幾年,李連杰同時斬獲三金影帝,與那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告別。
李連杰曾調笑地說,你和我聊聊天你會覺得我不是一個演員,我更像一個企業家。
對於李連杰來說,沒有什麼是要奮鬥一生的事業。他的錨點,正在一次次抵達巔峰後精準變換。
「對不起,我錯了」
在影史上創造輝煌戰績並被無數人奉為偶像的李連杰,感情上卻有一筆糊塗帳。
如今陪伴在他身邊的人已經不是第一任妻子黃秋燕,而是昔日香港女星利智。
李連杰與黃秋燕的婚姻只維持了3年,1989年拍攝電影《龍在天涯》時,李連杰認識了利智,迅速墜入愛河。
他告訴黃秋燕,對不起,我錯了,我找到了我真正的愛。
李連杰將美國的房產留給黃秋燕,他們的兩個女兒撫養權則歸屬李連杰。
李連杰轉身投入利智的懷抱,兩人立下十年之約:如果十年後還相愛,就結婚。
1999年,十年之約到期,兩人如約成婚,生下兩個女兒。
婚後不久,李安邀請李連杰拍攝《臥虎藏龍》,但利智正懷著3個月身孕,李連杰便婉拒,還接連推掉幾部影片。
利智經商投資失敗,欠下巨額債務,李連杰為了幫她還債簽下「賣身契」,兩年拍攝六部電影。
他公開向媒體宣稱,20億財產全部交給妻子利智。
功成名就的李連杰,想把一切都給愛人,遺憾的是,這個人不是曾在他背後默默付出的黃秋燕。
李連杰用曾經黃秋燕愛自己的方式,愛著利智,也是這個時候,李連杰徹底變了。
2004年,李連杰一家在馬爾地夫遭遇百年一遇的印度洋海嘯,眨眼之間湧來的海浪從李連杰的小腿爬上胸口。
他懷裡抱著4歲的大女兒,保姆抱著1歲的小女兒,兩人都奮力將孩子舉起。
失聯的33個小時中,李連杰目睹有人失去生命,也看見不同種族國家的人互相幫助。
獲救之後的李連杰陷入深思,他真正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關心和愛。
李連杰由此發起「壹基金」,希望一個人,每個月可以拿出一塊錢,堅持日行一善的理念,將微小的愛與善良傳遞下去。
李連杰也在那次經歷之後開始信佛修心,鮮少露面,但身體上的病痛卻一天天改變了他的容顏。
早幾年網上就流傳過一張照片,李連杰雙手疊在一起,頭髮花白,臉上皺紋橫生。
人們驚訝於這個昔日的功夫巨星,竟然才57歲就衰老到這種程度。英雄遲暮的言論甚囂塵上,但對此李連杰的態度每一次都一樣:
「生老病死,人人都要經歷,我演英雄,但我不是英雄,普通人會得病,我也一樣。」
李連杰確實老了,這個意氣風發的功夫皇帝註定只能定格在我們的回憶里。
李連杰成名的四十年中,從職業運動員成為演員,又做了電影製片人,又從製片人成為慈善企業家。
一路走來,隨著他的身份變化外界對他的評價幾經扭轉。國籍變更問題,壹基金慈善涉嫌貪污問題,將李連杰一次次從神壇拉下。
他從高峰走向沉寂的過程,似乎也印證著一個時代的遠去。
那年,隨便抓一個功夫電影的精彩對決都足夠讓人熱血沸騰。
《黃飛鴻》中一個竹梯決戰的鏡頭,可以足足拍兩個月。
《A計劃》中,洪金寶聯合成龍擊退敵人,雙棒出擊,身手矯健。
《警察故事》中,成龍從五層樓高徒手抓著鋼管往下滑的畫面,驚險刺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如今,我們再難看到這樣的鏡頭,影視劇中粗製濫造的武打片段,充斥著特效、慢鏡頭、鼓風機,真槍實彈的對決幾乎不復存在。
而這些曾為我們創造無數經典的人,有些垂然老矣,有些已經離去。
翻開成龍的微博,沒有日常,都是一次又一次與昔日老友的告別和悼念。
英雄遲暮,美人白頭,哪一個故事展開都只會讓人無可奈何,空留唏噓。
而這一次又一次的告別又在不斷提醒每一個人:屬於我們的青春早已跟著那個黃金時代悄然離去,無聲無息。
但它值得被記住,被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