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一個是前港交所CEO,一個是剛剛離職的印力副總裁,一個是零售界響噹噹的人物……
這場交易,讓看似毫無關係的三條平行線,出現交織。
8月17日下午,印力集團與滴灌通、龍柏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就科技賦能的創新投資模式展開合作。
有人說,這筆交易大機率是李小加促成的,畢竟他創立的滴灌通早早立下了「今年百、千店,明年萬店」的小目標,而他還曾擔任過萬科的獨立董事;
有人說,李楚華才是這場合作的關鍵人物,畢竟他曾經是紮根印力19載的「帳房先生」,如今又是龍柏資本的合伙人;
但也有人說,蔣躍敏才是「頭號玩家」,龍柏資本與印力之間,何止這一次合作那麼簡單。
誰才是關鍵先生,或許難以考究,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合作、博弈與利益交割。
李小加的模式
2020年,執掌港交所11年的李小加正式卸任,那一年,他高呼「不想再做打工人!」
但他離不開金融圈,這是他「夢之所及,心之所向」的地方。
很快,在離任的第二年,他便攜手東英金融創始人張高波共同打造了滴灌通。這是一個新的平台,他用一種新的模式,將資本投向了被傳統金融人列為禁區的「小店」當中。
按照李小加的設想,滴灌通將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把資本投入到實體門店,並與門店在約定期內進行收入分成。
這種投資方式非股非債,既不需要門店提供擔保,也不占門店股權,而是將門店未來一段時間的現金流提前兌現,而滴灌通則以聯營的模式,從門店每日經營收入當中按比例收取一部分,直到收回全部收益。
但小店的生命周期不會太長,且不確定性較大,傳統小店的投資往往難以回本。也因此在推行初期,滴灌通的模式並未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早期投資門店的錢,一部分還是李小加自掏腰包。
滴灌通能不能跑通?這是市場的普遍疑問。
答案來得很快。
今年3月,滴灌通宣布完成了7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包括農銀國際、鄭志剛、盈信泰資本、莊士資本、維港投資、紅杉中國、聯想創投等機構紛紛參與投資,用腳為李小加投票。
在成立的一年多時間裡,滴灌通的總融資金額達到1.2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滴灌通投資的門店數超過600家,涵蓋零售、餐飲、文體服務等各行各業。
李小加用一張成績單回應了市場的猜忌,與此同時,他還提出了「今年百、千店,明年萬店」的小目標。
8月17日,李小加拉來印力集團、龍柏資本,助力滴灌通的擴容,
印力集團在官微中介紹,三方將就科技賦能的創新投資模式展開合作,將基於互相良好的信任關係,積極推進業務的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也就是說,印力及入駐其商場的商鋪,將有望成為滴灌通的合作標的,而龍柏資本擅長股權投資,亦將作為資金方參與到上述合作當中。
為什麼是萬科和印力?
李小加和他的滴灌通有規模需求,而熟悉的萬科,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其一,曾經擔任萬科獨立董事的李小加,對企業的經營數據、業務表現有一定的了解;其二,印力在業務布局、招商表現方面,與滴灌通的模式更加匹配。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印力集團主要布局北京、上海、杭州、廣深、武漢、西安的六大核心城市區域,地理位置優越,能夠為商鋪提供充足的人流,且經營效益高,能夠確保投資回報,數據顯示,去年,印力管理的商業項目營業收入52.3億元,同比增長23.9%,整體出租率95.3%。
此外,印力的主要產品線印象城,定位為時尚、潮流的中高端家庭型、區域型購物中心,萬科集團2021年營收排名前十的商業項目中,有六個為印象城。
綜合統計來看,印象城的零售業態一般占四成,餐飲為三成,這類均是滴灌通投資的重要業態。
蔣躍敏的資金
相中印力的,不止是滴灌通,還有龍柏資本。
龍柏資本成立於2009年,是龍柏宏易資本集團旗下專注連鎖消費升級、購物中心商業生態圈、商業地產等領域股權投資的平台。
在龍柏資本官網中發現,其董事長兼創始合伙人蔣躍敏的資歷分外搶眼。
他曾任華潤萬方總經理、華潤萬家副總經理、金地集團董事、深圳市福田投資發展公司董事長及總裁,他是華潤超級市場在中國內地首家分店的開拓者,曾主持參與華潤集團收購整合萬佳、蘇果、家友等大型連鎖超市……
蔣躍敏善於挖掘零售商業的機會,他被業內譽為零售業資本運作的「頭號萬家」,是行業內響噹噹的人物。
也是這樣一個人物,在2012年首次相中印力,著手導演了龍柏商置基金與印力的收併購故事。
在此之前,印力還叫做深國投商置,憑藉著沃爾瑪的中方股東的身份不斷「跑馬圈地」,快速擴張,而龍柏宏易不過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
不過,造化弄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襲來,沃爾瑪、西蒙等受到嚴重影響,深國投商置亦在劫難逃。
為了活下去,深國投商置開啟了新一輪的出售與流轉。2006年,華潤集團以17.4億元的代價,間接成為深國投商置的大股東。
但華潤只是開始,2011年、2012年,在蔣躍敏的主導下,龍柏宏易旗下的龍柏商置基金接連兩次接手深國投商置50%股權,成為該公司的單一股東,其中,2012年那筆收購作價9.56億元。
對蔣躍敏而言,他不想做長期持有者,更不想做商業運營家,否則,他又怎會跳脫華潤,成立龍柏?而且龍柏商置基金亦有退出與回報的需求。
基於此,在收購翌年,他便拉來黑石、工銀國際,兩家企業分別收購深國投商置40%及6%的股權,這次股權交易的代價共計4億美元。
粗略計算來看,不到兩年時間,蔣躍敏的這筆投資達到了兩倍以上的溢價。
雖然不知道剩餘54%股權是何時、以何種方式退出,但對龍柏商置基金而言,46%股權轉讓,已經讓其在印力的投資上賺的盆滿缽滿。
如今,時隔多年,蔣躍敏攜李小加歸來,從投資印力,到投資印力商場入駐的商鋪,他似乎還想通過這家企業,再撈一桶金。
李楚華的「紅線」
8月17日,印力與滴灌通、龍柏資本在長沙嶽麓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從現場流傳的照片來看,印力集團合伙人姚海波與龍柏資本合伙人李楚華、滴灌通總裁李輝三人友好握手,李楚華站在最右邊,滿面笑容。
李楚華之於印力,之於龍柏資本,之於滴灌通,或許是那根牽引的紅線。
據了解,李楚華於2003年加盟印力,那些年,印力還不叫印力,而李楚華始終堅定不移。
幾經易主過後,印力最終成為了萬科的印力,但原有的印力集團領導班子在流轉之後。或將洗去原有的痕跡。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依舊不變的只有李楚華。
在2019年參加活動時,時任印力集團合伙人、副總裁、財務長的李楚華曾對外表示,他希望能夠達成一個印力和消費者、租戶、合作夥伴以及資本的共贏局面,能與諸多印力的盟友們一起,共同打造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平台。
在這個職業經理人高頻流動的年代,李楚華在印力奉獻了19年青春,但這位老將卻在2022年春節過後,萌生退意。
據了解,今年春節過後,印力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的調整,但調整名單當中,並未見到李楚華的任命消息。
彼時,有坊間消息表示,他已經離職。
同年5月,印力商用置業有限公司主要成員發生變更,李楚華退出董事職務,王海武接任;尹志強退出監事職務,李晉麗接任,這也坐實了李楚華出走的消息。
對於李楚華的出走,市場是意外的。不過,因他為人低調,知道他去處的人並不多。
如今,李楚華選擇在龍柏資本開啟下一階段的旅程,又以印力的此番合作吹響新征程的號角,被不少業內人士稱作是「高明之舉」。
畢竟,19年共事之經歷、前任財務長的身份,毋庸置疑,李楚華對印力是了解的,對印力旗下的購物中心同樣也是熟悉的。
無可厚非,每一個價格、每一筆成交的背後是人與人之間的力量、觀點、情緒、意念的撞擊和妥協。
再回頭看看這筆交易,有李楚華的「紅線」牽引,李小加滴灌通模式的助力,更有蔣躍敏的資金加持,這筆新生意背後又何嘗不是充滿故人的身影。
與此同時,對印力旗下的小微門店而言,滴灌通的出現,抽離了過往股權資金、信貸資金帶來的融資門檻。
而對印力而言,此番合作能夠對品牌的孵化及品牌在印力體系的發展提出了模式構建基礎,同時,印力能夠通過此番合作,在商業管理的增值服務方面,提供助力。
至於龍柏資本,無疑是資金方面的投資回報獲利,以及挖掘、孵化有價值的業務進行長期投資,而滴灌通則收穫分成、擴大投融資規模。
可以說,這是一筆各取所需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