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牛28周年,一代人集體記憶的背後,藏著這麼一位操盤手

2023-05-26     財經無忌

原標題:中國紅牛28周年,一代人集體記憶的背後,藏著這麼一位操盤手

文 | 島語

時間暫且撥回傳奇的1995。

那一年,中國體育有件大事。接連兵敗漢城奧運、千葉世乒賽、巴塞隆納奧運之後,處境微妙的中國男乒,在家門口迎來了天津世乒賽,這一次對中國隊來說,只會有雲泥兩種答案,要麼跌入谷底,要麼逆風飛起。

時任男乒主教練蔡振華,對當時那句外界的評價印象極深刻:中國男隊要想重新站起來,最起碼需要十年以上。

懸崖邊上,退無可退。彼時不被看好的「國乒五虎」馬文革、王濤、丁松、劉國梁、孔令輝,對上了當時世乒賽三連冠的瑞典男團,幾乎是憑著一股熱血,最終男乒力挽狂瀾,重新奪得斯韋思林杯,打了個翻身仗。

同樣在1995年,中國飲料市場,也「有件大事」。

中國紅牛,這個日後風頭一度壓過碳酸飲料風頭的功能飲料品牌,如一條鲶魚攪動起中國市場,勢如破竹、動靜不小。

而日後被稱為「中國功能飲料之父」的嚴彬和他的團隊,也因為「才熱身上場就放出大招」,而迅速成為快消市場裡的明星選手。

1995,中國紅牛往事

講到華彬,必然還是要講到1995、講到中國紅牛,因為這是中國飲料史及商業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場「經典戰役」。

泰籍華人許書標在泰國發明了一款名叫Krating Daeng的提神飲料,它由水、糖、咖啡因、維生素B12、牛磺酸等成分構成。當時主要銷售對象為倒班工人和卡車司機等,一經推出很快在泰國走紅。後經過奧地利紅牛發揚光大,迅速成為全球品牌。

1993年,許書標希望將飲料引入中國,但因申請不到生產許可,中文商標也註冊不下來,幾度放棄,直到經人介紹,遇到華彬集團創始人嚴彬。

1995年11月10日,嚴彬代表中國紅牛與泰國天絲、兩家中國國企簽署了有效期為50年的「協議書」。中國紅牛得以創立,紅牛在中國的事業拉開序幕。

國內當時並沒有功能飲料這一概念,審批依然存在問題。嚴彬通過對原有配方進行本土化改良,讓紅牛獲得了中國市場准入資格。

一個小細節,在討論中國市場的商標名時,泰國天絲曾提出用「Red Bull」的音譯版「瑞德步」,但嚴彬堅持了自己的看法,必須要有一個「中國名」。最終,中國市場就這樣殺進了一頭「紅牛」。

作為操盤手,華彬集團一開始針對中國紅牛的打法,頗有些「大力出奇蹟」。

接連在1996年春晚上投入上億元廣告、重金拿下春季糖酒會開幕式冠名權、各大體育賽事和公關活動燒掉兩億預算,只為了迅速向全國宣告,「紅牛來到中國」。

渠道方面也是全面撒開,全國近10萬個加油站,都能看到「汽車要加油,我要喝紅牛」的廣告;營銷上,各類體育賽事和特色運動領域,「紅牛萬里行」大篷車活動,紅牛幾乎是「刷屏」式的存在。

但才入市場的這兩年,中國紅牛的銷售情況可以說是非常慘澹,巨額的超前投入,讓公司陷入資金難以持續為繼,不少初創期股東選擇離場。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嚴彬選擇了堅持,「渴了喝紅牛,睏了累了更要喝紅牛」讓中國紅牛一炮打紅。多年的市場積累和努力沉積瞬間被激發。

1998年,中國紅牛總部遷往北京;2003年,中國市場年銷售額衝破10億大關;2012年,銷售額突破百億;2014年,突破兩百億;2015年,突破230億......

超前投入不妨被理解為一種「以時間換空間」,華彬對於中國功能飲料的市場培育,如同「破風手」,最終迎來了現象級的市場發酵。

「大力出奇蹟」之外,其實也更是基於一種對中國市場的深刻洞察。

踩到時代的板眼上

華彬集團創始人嚴彬,曾經描述過企業發展里的命門所在,就是要找到時代的板眼。英國劇作家蕭伯納說:「聰明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會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

1916年9月,孫中山到海寧鹽官觀看錢江大潮,隨後寫下「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但相比「順應大勢」,找「眼」似乎又多了一層捕獲的主觀能動性。

改革開放,首先就是嚴彬所說的那個絕佳「板眼」,按照他的說法,沒有改革開放,「別說紅牛,什麼牛都跑不起來」。

1995年,當嚴彬將紅牛飲料引入中國市場時,他根據中國消費者口味與習慣,量身定製了中國紅牛的配方、口味、名稱、包裝等,成為真正屬於中國消費者的紅牛飲料。

經過28年發展,華彬快消品在全國布局了8個生產基地,6個功能飲料生產基地,自有功能飲料年生產能力達52億罐,全國終端網點超過400萬個,產業鏈就業數百萬人。

中國紅牛在東莞市場累計銷售額突破100億元

敢於入局,敢於下先手棋,可以說是被刻進了華彬的基因里,而這一決策權重,似乎要遠高於外界所說的單純的「敏銳市場嗅覺」。

而此刻華彬的「板眼」,也落腳在了「高質量發展」幾字之中。

中共中央、國務院此前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將高質量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事實上,這也正是華彬近年的發展方向。

在更被大眾熟知的快消版塊之外,綠色健康產業也是華彬的另一重要抓手。

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的踐行者和生態文明的推動者,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願景的過程中,華彬旗下打造了諸多標杆項目,如北京的華彬生態園,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一片荒灘和沙坑進行沙坑改造和苗木種植,沙坑改造3350萬平方米,讓原本荒蕪之地,成為環境優美的生態園林和京北文化體育舉辦地。

2009年,華彬綠色產業落戶於大理洱海東岸,華彬集團投入大量資金,對海東荒山開展了治理、植綠。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實現總綠化面積3000多畝,種植紅豆杉110餘萬株,其他100多種樹木10餘萬株,並成功運營了青少年體教融合基地,不僅豐富了海東的生態景觀,還帶動當地綠色產業和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華彬集團高速發展的根基。

在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華彬集團也是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打造了華彬東協健康產業園、英國的三一廣場和溫特沃斯球場等。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當天,「華彩絲路 匠心築夢」中國—東協文化交流活動在泰國曼谷華彬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東協)舉行。活動同時在北京設有會場,曼谷和北京兩地「雲端」連線。泰國副總理阿努廷以及來自中泰兩國的政府代表、企業家、專家學者、媒體人士等200多人出席。

此次展覽分為「神工意匠」「東西輝映」「文明互鑒」三個單元,遴選古今中外名家拍攝的中國以及絲路沿線國家古建築的經典攝影作品,並首次以影像方式呈現以頤和園「仁壽殿」為設計藍本的大型中式木作技藝成果——華彬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東協)。展覽通過展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遺產,共促中國和東協民心相通、文化共鑒。

相比三十年前的「順風球」,全球亂局疊加經濟周期,無疑是讓市場的海平面暗流涌動,中國企業眼下所面對的,有點像國乒的那場「逆風局」,急需給自己提氣倒逼。 而面對這種高強度的不確定性,華彬集團一直在找准自己的節奏。

如今,華彬已成長為一家國際化、多元化的跨國企業,形成涵蓋快速消費品、綠色大健康產業、戰略性投資產業等領域的多元產業結構。創建以來,在中國累計創造產值近3000億元,帶動社會就業崗位數百萬個。

高山的意義不僅在於登頂,更源自出發和攀登本身

海拔8848.86米,地球之巔,峰頂的景色極美。

5月23日,2023珠峰綜合科考隊再探珠峰登頂成功。華彬旗下戰馬、芙絲,作為2023新華社珠峰科考報道團隊指定用水。在人類首次登頂70周年之際,華彬成為珠峰科考高光時刻的重要見證者。戰馬與科考隊一起,站上了世界巔峰。

在世界海拔最高山峰,戰馬以「中國紅」亮相

在中國飲料行業,華彬一直在勇攀高峰,打造高端健康飲品市場的標杆。

在功能飲料行業,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中期,如果以泛保健飲品來定性,全國範圍內生產企業一度達到了3000餘家。

若用「風口論」來提,那保健飲品絕對是大風口,市場裡熙熙攘攘擠進了一眾好手。

但「風停了」,會發現真正走出周期、成為一個長期主義者的企業,卻是寥寥。

究其原因,喊出品牌口號的居多,但越往後走,真正能平衡好供應鏈、品牌失焦、渠道深耕、產品疊代、消費者及時代同頻等問題的,太少。還沒幾年,很多企業就停止了新陳代謝,困在自設的局中「老去」。

作為行在行業前列、為後來者在前方引路的「破風者」,華彬雖然是賽場裡的老選手,但始終視自己為一個新人,持續嘗試製造一些新意。

2014年起,華彬陸續引入天然椰子水唯他可可、高端水VOSS等品牌,並推出了自有能量飲料品牌「戰馬」,與中國紅牛一起,構建起高端健康飲品矩陣。華彬集團併購挪威高端品牌VOSS後全新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水品牌,有天然礦泉水、天然泉水、蘇打水、風味水等15個品種,同時在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

VOSS為報道團提供了富鍶、低鈉、天然弱鹼性的健康礦泉水

打法上,摒棄「刻舟求劍」,也試著在練一些新招。

拿VOSS芙絲舉例,其渠道布局側重高端場景,精緻餐飲、五星級酒店、話題夜店、生活方式超市……堅定且精準的差異化渠道鋪設,讓VOSS在疫情期間仍然實現了穩定增長。

戰馬則是華彬快消品集團面對新生代消費者創新研發的功能飲料新產品,目前已經開發了13個品種,並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布局。

作為華彬自主研發的民族功能飲料品牌,戰馬登頂珠峰有著特殊意義

短期在賽場上橫衝直撞容易,設個目標往前沖;但長期在競技中保持狀態有點難,因為有時候需要的,還不只是在乎輸贏的勝負心。

2023年,中國紅牛創立的第28個年頭。華彬提出了一句口號:「與市場競爭,與自己競爭」,作為中國功能飲料行業里的龍頭,華彬還在保持疊代,比起把目光盯向對手,華彬更願意把關注點放在消費者和繼續錘鍊自己身上。

與自己競爭,這幾個關鍵詞也點出了華彬的一些未來走向。輸贏或許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打出那股比賽里的精氣神,才是重點。

人們問登山家喬治·馬洛里,為何還要攀登珠穆朗瑪峰?

他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af417174ca05f09c795b41d275113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