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片神秘的土地上
總是能發現一個又一個新的景觀
那下面這些你是否都了解呢?
荒蕪的戈壁我們或許已見過,
那 黑戈壁又是什麼?
中國境內真的能見到極光嗎?
在成都總去遙望雪山,
你有回頭看過身後的高山嗎?
常去網紅巴音布魯克,
那你知道其精華是什麼?
如果你有疑問,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比戈壁更酷的是——黑戈壁!
戈壁是乾旱區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地貌學上把地表布滿大小礫石、卵石、石塊的荒漠稱為 戈壁。在我國,戈壁的分布面積接近60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6%,其分布範圍比較廣泛。
戈壁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以及西藏的東北部等地均有分布,但 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是新疆東部、甘肅西北部和內蒙古西北部,這片區域也是黑戈壁的典型分布區。
中國戈壁集中分布區
黑戈壁直接通過地表礫石的顏色就能分辨,雖然礫石的大小不一,但礫石表面的顏色都泛出黑色、黑灰色或黑褐色。
圖中的黑戈壁位於內蒙古的最西端,在靠近中國和蒙古國的邊境地區。
攝影/單之薔
哈密市地處新疆的東部,氣候上極為乾旱, 大面積的荒漠和戈壁是這裡最典型的地貌景觀,這其中就包含了大片連綿壯觀的黑戈壁。
俯瞰地面的視角是欣賞戈壁這種大尺度地表景觀的最佳視角。 當視角抬升、視野擴大,一種全新的風景出現在眼前,黑戈壁的形象也越來越豐滿和多元,空曠悠遠的戈壁此時竟然變得溫婉柔美,流水的曼妙曲線在黑戈壁上舒展,流水及其帶來的營養物質滋養出一叢叢荒漠植物,為荒涼的戈壁帶來生機。
包裹了黑色荒漠漆的礫石,為大地鋪上了最為深沉的底色,而撥開這些黑色的礫石,讓其下部的土色浮現,就能創作出黑白分明的作品。
攝影/劉莫
黑戈壁最典型的特徵除了組成戈壁的礫石表面要包裹荒漠漆,還有其地表要有荒漠礫石層的存在, 「上礫下土」才能稱之為黑戈壁。
關於荒漠漆的成因有至少7種說法,如微塵粘附說、細菌說、毛細蒸發說……這裡就不一一例舉。我傾向於一種說法: 荒漠有強烈的日溫差,夜晚的降溫使得石子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溶解了石子中鐵和錳的化合物,白晝的高溫使得冷凝水形成的溶液中的水分蒸發了,但鐵和錳卻留下來,形成了荒漠漆。
正是這層礫石表面的荒漠漆,使得戈壁整體呈現出烏黑髮亮的色彩, 在陽光的照射下,這層漆膜反射太陽的光輝而形成一片閃閃爍爍猶如海市蜃樓一樣的景色。
攝影/劉莫
中國本土極光,命裡帶紅?
星空攝影師戴建峰創造了一個月內在我國新疆、黑龍江等不同地區多次目擊、拍攝極光的紀錄。同時,他在國內首次拍攝到的穩定極光紅弧(SAR),也成為科研的珍貴資料。
2023年4月24日凌晨4:24,攝影師戴建峰在新疆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拍攝到了極光和穩定極光紅弧(SAR)。
圖中,最上方那一彎呈弧形的紅色部分,是穩定極光紅弧(SAR)。在SAR下方,顏色更亮、更紅的部分,是極光。
攝影師/戴建峰
克拉瑪依市是我國看極光的福地。早在2015年3月,北京天文館的朱進館長就曾在克拉瑪依市北部的烏爾禾區偶然拍到了極光。
平時,要看到極光,不僅取決於太陽與地球磁場的活躍程度,還要求我們身處高緯度地區,天氣晴朗,北方視線儘可能開闊(這裡指在北半球觀測。在南半球觀測,就要求南方視線開闊),且不受光污染的影響。
2015年3月18日凌晨4:08,北京天文館的朱進研究員,在新疆克拉瑪依偶然拍到的極光
攝影/朱進
要想在我國觀測和拍攝到極光,關注空間天氣預報是首要工作。從目前來看,只要磁暴等級達到G2或G3,就有機會在我國高緯度地區拍攝到極光。
此外, 要想成功拍攝極光,還受多方面綜合因素的影響,比如天氣、日照時間、月相、交通條件等。此外,相機和鏡頭也十分關鍵,因為極光總體發光較弱,要求相機有很好的高感光素質。另外,大光圈的廣角鏡頭也是不錯的選擇。在極光總體亮度可接受的情況下,儘量減小曝光時間。這樣,一張清晰絢麗的極光照片,將有機會被你記錄到相機中。
2023年4月25日凌晨5:00,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拍攝的極光
攝影/王俊峰
我們 平時看到的極光圖片,大多是在極圈附近拍攝的,就顏色看,以綠色居多。但為什麼在我國、歐洲、澳洲等中低緯地區拍攝的極光,卻以紅色為主呢?
這需要我們對極光顏色的空間分布有一個認識, 在不同高度,極光的顏色不同。極光產生的高度範圍為距離地面的80—1000公里,主要集中在90—400公里。在300公里以上,是以波長670納米的淺紅色為主;200—300公里,以波長630納米的深紅色為主;100—200公里,以波長557.7納米的綠色為主;100公里以下,則是藍色、紫色或多種顏色混合成的深紅色。
人類觀測極光示意圖
資料來源/李斌
繪圖/吳筱蘭
有過在海上看遠處帆船經驗的人知道:最先看到的是帆船的桅杆,然後才是帆船的船體。我們站在地面上看極光,與看遠方帆船的道理相似。地球表面有一定弧度,我們看遠方物體時,該物體的最下面部分有可能被地球球體遮擋住。
因此,如果觀測點離極光太遠,極光下部的綠色就可能被大氣中的雲或附近的山、建築物遮擋。另外,類似於太陽的餘暉,紅色光線由於折射率小,能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因此,中低緯度的人去觀察高緯度地區的極光,看到紅色極光的機率就較大。 在我國看到的極光主要是紅色,這也意味著我們離極光卵還很遠。
2023年4月25日凌晨1點左右,在新疆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拍攝到的極光
攝影/楊靂鵬
正是 在強地磁暴的加持下,高緯度地區的極光卵不斷膨脹擴張,讓中國、捷克、澳大利亞等中低緯度地區的人們也能一睹「歐若拉」(極光)女神的風采 。在未來的一兩年內,隨著太陽活動周期進入頂峰,我們或許也將有更多機會在國內或其他中低緯地區國家欣賞、拍攝到絢麗的極光。
來自成都東方的蒼龍——龍泉山,
常被雪山搶去了風頭
「在成都遙望雪山」已成為一種新的風尚,在眺望成都市西側潔白神聖的雪山之餘,我們不妨把目光轉向身後鎮守東方的蒼龍—— 龍泉山。這座山脈的重要性,可能遠超你想像。
圖中前景為龍泉山脈蒼翠的植被,遠處是邛崍山脈的皚皚白雪,成都位於他們中間的低地平原當中。
攝影 / 嘉楠
它不僅是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的分界山嶺,甚至, 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美譽,也離不開它的襄助。
龍泉山,對成都人來講既熟悉又陌生,這裡 春天的桃花,山上的石經寺、金龍長城、雲頂石城,山下的洛帶古鎮、五鳳溪古鎮,山間的龍泉湖、百工堰、寶獅湖等水庫……都是浸潤進成都人記憶的生活符號。
圖為龍泉山的桃花,春天裡漫山遍野的桃紅是許多人對龍泉山的第一印象,龍泉桃花早已成為這座山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片
攝影/嘉楠
龍泉山脈是一條略呈東北—西南走向、長200餘公里、主體寬10—18公里的狹長背斜斷塊山。其東緩西陡,中段核心區平均海拔高700—1000米,相對高差250—600米。
龍泉山脈最高峰有兩種說法:一為長松寺1059米,一為周家梁子1051米。上圖為長松寺和周家梁子兩座山頭,據說因為修建雷達站,長松寺山頂曾被削平了一些,它今天的海拔只有1046米,從龍泉山脈的最高峰退居為第二高峰。
在四川盆地內部,主要可分為三大板塊,西邊的 成都平原(又稱川西平原、川西壩子)、中部的 川中丘陵以及在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之間的 龍泉山脈。因此從地理重要性的角度看, 龍泉山脈是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的分界山嶺。
龍泉山脈東西兩翼的邊界是比較清晰的,而南北起止則相對模糊。不過,多數研究者認為龍泉山脈的北界尚在凱江以北的綿陽安州區境內。
圖中是德陽市旌陽區雙東鎮通江社區附近,凱江迂迴穿越龍泉山脈時的大回灣
成都平原西緣的龍門山—邛崍山一線,正是今天被稱為 「華西雨屏帶」的降水富集區。季節性、周期性洪水的暴發使這裡在上古常為一片澤國。龍泉山脈從東邊阻隔,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一定程度關住了河流,卻成了水患的溫床。
人類沒有大規模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前,許多民族流傳著的上古滔天洪水的故事並非是空穴來風。直到 戰國時期都江堰工程竣工後,才基本解決了岷江出山後在成都平原泛濫的問題。
圖中的龍泉山脈與下方的成都平原,連同山脈以東的四川盆地,在若干年前四川盆地曾是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在經歷了海侵、造山運動、盆地斷陷等地質演變後,滄海才終變桑田
攝影 / 嘉楠
但龍泉山脈也將這些河流帶來的 洪積和沉積物質「攔」了下來,使得它們沒能繼續漫流到川中丘陵地區。這些被攔截的河流洪積和沉積物質,最終形成了 奠定天府之國基礎的肥沃土壤。
巴音布魯克的精華,
鮮有人知!
近年來,巴音布魯克草原名聲在外,成了網紅打卡地。不過對於 巴音布魯克的精華所在地——尤爾都斯盆地,人們可能還沒有太多認識。
這是一個地處 天山腹地、被群山環抱的山間盆地,也是一個 「高、寒、濕」兼備的獨特盆地。
尤爾都斯盆地有天山面積最大的濕地,堪稱「天山之腎」
攝影/韋革寧
爾都斯盆地海拔2400—2600米,地處在 北部依連哈比爾尕山、西部那拉提山與南部科克鐵克山—霍拉山的合圍之中。
在盆地中部及東部,還有一座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額爾賓山。這座山將整個盆地分為兩部分,不過在該山脈和那拉提山之間留了一個缺口,勾連起了兩塊盆地—— 西南是大尤爾都斯盆地,東北是小尤爾都斯盆地,由開都河把它們連接起來。
一道彩虹橫跨在尤爾都斯盆地邊緣的平原和丘陵上空,為這個濕潤的天山山間盆地做了一個極好的代言。一條大河——開都河蜿蜒流淌,將盆地劃為大小尤爾都斯兩個盆地。
攝影/關曉東
盆地 年降水量270多毫米(《中國天山自然地理》),周邊山地發育了現代冰川,冰雪融水和降水都匯入了盆地。盆地最大河流——開都河長560公里,平均年徑流量達33億立方米,在匯聚眾多支流後,穿過焉耆盆地,最終匯入 博斯騰湖。
尤爾都斯盆地是開都河的上游源流區。尤爾都斯盆地和開都河,對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系統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於地面徑流不易滲入下面的凍土層,因此開都河在尤爾都斯盆地里形成了大面積沼澤,曲流極為發達。這些沼澤是 當地優質的牧場和割草場,也是 很多鳥類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這裡有著理想的高寒濕地環境,為天鵝等鳥類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包括大天鵝在內的146種、數十萬隻鳥類在此繁衍棲息
攝影/沈久泉
就年降水量來說,尤爾都斯盆地雖比不上新疆最濕潤的伊犁盆地(年降水量約410毫米),但前者的年蒸發量只有1250毫米,與後者的年蒸發量相當;前者年均相對濕度60%,也與後者大致相當。
北疆地區雷暴(冰雹)多發,就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數來說,以天山山區的尤爾都斯盆地最多,為36.2天。
圖為一場雷暴在尤爾都斯盆地上空形成了壯觀的雨幡,預示著這裡即將迎來一場大雨。
攝影/李海輝
但由於尤爾都斯盆地海拔超過2400米,比伊犁盆地(海拔600—1000米)高出不少,因此相比而言,後者更溫暖(年均氣溫10.4℃), 前者要冷得多(年均氣溫-4.2℃),積雪期210天, 最大凍土層厚達120厘米。
尤爾都斯盆地也是一個「高冷」盆地:冬季長達7個月,年平均氣溫僅-4.2℃。豐富的冰雪資源,為大面積的沼澤草地和湖泊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
攝影/金潔
因為高寒,尤爾都斯盆地不像伊犁那樣,可以大規模發展農業。不過, 對牧業來說,尤爾都斯盆地的高寒也算「恰到好處」。
由於高寒、濕潤的氣候特點,尤爾都斯盆地的草地資源豐富,草質優良,成為土爾扈特部蒙古族的遊牧之地
攝影/沈久泉
本文分別選摘自《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7月文章:
《去哈密 看戈壁》
《中國人可以到中低緯地區拍極光了》
《龍泉山脈 「攔」出了成都平原》
《尤爾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濕島」》
審圖號 GS 京(2023)1260號
去哈密 看戈壁
撰文/單之薔
哈密:
荒漠交會,探險家聚首之地
撰文/單之薔
象形冰紋雪痕
風雪河湖「印象派」
撰文/黃濤 栗山 攝影/王漢冰 等
龍泉山脈 「攔」出了成都平原
撰文/魏偉 攝影/魏偉 等
中國人可以到中低緯地區拍極光了
撰文/戴建峰 李斌 解子康 攝影/戴建峰 等
墨脫 海拔梯度造就的鳥類天堂
撰文/曾祥樂 攝影/劉璐 等
重訪安岳石刻
從隋唐到南宋,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撰文/蕭易 攝影/袁蓉蓀
京西一棵朴樹 「蝴蝶幼兒園」
撰文/唐志遠 攝影/唐志遠 等
尤爾都斯盆地 天山中的高寒「濕島」
撰文/李佩紅 攝影/賴宇寧 等
微信編輯:七過、廣平
話題
還有哪些你熟悉的景觀比較新奇?
歡迎來評論區討論!
2023年01月丨它的再次蓄力,能讓江西重回巔峰嗎?
2023年02月丨
在江西,走進地道古徽州
2023年03月丨
從福建石滬到「海峽石滬群落」
2023年04月丨
如果天空也有髮型,會是什麼樣?
2023年05月丨
青海出了個「紅河谷」!
2023年06月丨
天山竟然有座「古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