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與一位河北女生結伴,從西藏到甘肅旅遊時,發現甘肅與四川交界有一座神奇的小鎮,風景秀麗人文獨特,藏族、回族和諧相處。
這座小鎮叫郎木寺,位於甘肅與四川交界,以白龍江為界,一半屬於四川一半屬於甘肅,生活著藏族和回族,建有佛寺和清真寺。
據說郎木寺是一位叫羅伯特·埃克瓦爾的美國人先發現的,他在郎木寺生活過幾年,回美國後寫了一本書叫《西藏的地平線》,讓在國內無人知的郎木寺在國外卻名氣大增。
我第一次去郎木寺是2012年夏天,在拉薩認識了一位河北女生,相約結伴一起走青藏線,到了蘭州後,她說她想去甘南,而我沒有目的地,於是繼續和她一起旅行。
我們從蘭州坐車到合作,再到夏河,玩了幾天,去了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然後繼續坐車去郎木寺,她說那才是她最想去的地方,聽說很美麗,而且可以看天Z。
說實話,第一眼看見郎木寺時,我有點失望,灰濛濛的天空,沒有特色的房子,泥濘不堪的道路,一輛車經過,濺得滿身泥巴,不過後來當我爬上半山坡,看見滿地的野花和綿延的草原時,開始有點喜歡這個地方了。
十年前郎木寺遊客很少,客棧也很少,路上遇到的大多是僧人。坐在半山上俯瞰小鎮,下方是密密麻麻的房子,遠處是一片紅石崖,往山上一直走可以走到天Z台,地上遺留著一些骨頭。
天Z台往山下走是一片大草原,夏天野花盛開牛羊成群,除了我和小夥伴,一個人也沒有,晚上我們一群遊客跟著幾個藏族姑娘圍繞著火盆跳鍋莊,非常歡樂。
郎木寺海拔3600米,一下雨就會特別冷,剛好我們到達的第二天就下起雨來,我把所有衣服穿上依然覺得很冷,比廣東的冬天還冷。
但是我看見我們住宿的客棧有一位外國人卻依然穿著短褲,他說頭疼(應該是高反了),問我們附近有沒有藥店,我們帶他去買了藥,然後一起去吃晚飯。
他說他來自英國,是看了雜誌知道郎木寺的,他剛大學畢業即將要到深圳工作,所以提前到了中國旅遊,先去了青海,又到了甘肅,接下來要去四川,然後再去廣東。
我們在郎木寺玩了幾天,然後繼續往川西方向走,最後到了成都,我和河北女生各自返回家鄉。
第二次去郎木寺是2020年10月,我在蘭州和一位東北女生、一位湖南男生一起拼車,先去了夏河八角城,又到了郎木寺。
時隔八年,這裡變化很大,土路變成了水泥路,兩旁多了很多商鋪、客棧旅館,周邊也多了很多房子。
不過冬天的郎木寺一片蕭瑟,完全沒有了夏天的生機勃勃綠意盎然,風景看起來很一般,如果剛好遇到下雪應該會好看很多。
郎木寺,被稱為「微縮版的香格里拉」,一半屬於四川一半屬於甘肅,既有佛寺也有清真寺,藏族與回族和諧共處,是個非常神奇的小鎮,夏季六七月風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