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名化的女政治家們:朝鮮明成皇后,英國「血腥瑪麗」

2022-05-19   娛史通鑑

原標題:被污名化的女政治家們:朝鮮明成皇后,英國「血腥瑪麗」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總是男性執掌政權,而偶爾有女性掌權的,總是會被污名化。從前的呂雉、武則天和慈禧太后,都曾經被污名化,而朝鮮的明成皇后和英國的瑪麗女王亦是如此。

看過《明成皇后》的人應該都知道閔妃這個角色。閔妃其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政治家,但是身在宮廷里這種男權至上的地方,難免會被污名化。閔妃入宮的時候是作為當時朝鮮藩國的王妃入宮的,當時的國王李熙(高宗)被大院君代為執掌政權,而大院君則希望未來的王妃外戚勢力不足,且順從自己,這樣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

然而閔妃入宮以後,高宗並不寵愛自己,反倒是對尚宮李氏更為寵愛。閔妃在閒暇時光閱讀了許多儒家經典著作,甚至還派人到北京採購書籍。廣泛的閱讀也讓她增長了見識,讓她認識到了國家存在的問題。

彼時的朝鮮被大院君把持,他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也因此引起了當時的士大夫們的不滿。閔妃的兒子更是因為吃了大院君進獻的山參而夭折了。種種原因讓閔妃誓要推倒大院君。她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借崔益鉉之手讓大院君退出了執政舞台,最後使得自己成為了朝鮮未來二十年的實際執政者。

被污名化的還有英國的瑪麗女王,她被後人稱為「血腥瑪麗」,原因是因為她在任期間屠殺了許多新教人士。瑪麗是亨利八世和當時的王妃凱薩琳所生,然而凱薩琳被亨利八世厭棄,兩人離婚以後,瑪麗的地位和生活水平嚴重下降,甚至從公主之身變為了私生女。後來亨利八世的兒子愛德華出生,因為沒有教母才把瑪麗請回宮中。而愛德華繼位以後,並沒有遵守若沒有子女就傳位給瑪麗的承諾,而是選擇了與自己信仰相同的其他人。而後瑪麗發動了政變,奪取了皇位,並在國內推行天主教,打壓新教人士。

很多人將瑪麗女王稱為血腥瑪麗,是因為她殺了很多新教人士(300多人),但其實從處決人數上看,她還不及自己的哥哥愛德華。愛德華甚至殺了五千多個人,而亨利八世處決的人更是高達7萬多。同時代的人詆毀瑪麗,稱「不值得用女人的名字來稱呼她」。後人更是將其政治成就貶低。瑪麗在位期間,改革了稅收,讓商人有利可得。

古代的許多女政治家,囿於男權的壓迫,總是被污名化。她們明明有極高的政治成就,也促成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卻因為是女性的身份,而被抨擊「淫亂」「紅顏禍水」。以如今的眼光回看,這種污名化應該停一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