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大事,豈可兒戲。對古人來講明媒正娶的婚姻一生可能就只有一次,他們也是極為重視。
看過一些古裝電視劇的人,想必對古人的戀愛大致有了初步的了解,除了極少數民風開化的朝代准許自由戀愛外,大多數封建王朝的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大家閨秀更是守著閨中閣樓學女紅。因此就有了「待字閨中」一說。
先秦時期,民風最為開化,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描述了當時人民生活情況,《周南·關雎》又是詩經第一首詩,這首詩很多人都學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不只是「周南(洛陽以南到漢江流域一帶)」,《國風·鄭風(鄭國)·山有扶蘇》同樣也描繪了女子跟男子戲謔、俏罵: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秦始皇的長子嬴扶蘇的名字就是取自這裡,據說扶蘇的生母是鄭國人,所以嬴政就給他了這個名字。
雖然先秦可以自由戀愛,但是婚姻嫁娶依舊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秦的媒婆屬於「官媒制」,因為各大諸侯國之間戰爭頻繁,為了增加人口,就規定的結婚的年齡,直到了這個年齡,媒婆就會上門。
《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步入封建社會時期,「官媒制度」雖然取消了,但是在婚姻中媒婆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如果沒有媒婆婚姻就不能正常進行,說媒、聘禮都必須要通過媒婆這邊走動,雖然現在媒婆少了但是婚姻一些章程還是要走,彩禮幾乎的約定俗成。
彩禮屬於古代婚儀六禮之一,在結婚之前,古人們也會下一筆見面禮,不同的階層,用來下禮的東西各有不同。
最為常見的就是大雁,用大雁當作彩禮是為了順應陰陽,據說大雁一生只會配偶一次,失去配偶,終生不再成雙,送大雁也是為了表達男方對女方的心意。
《禮記》中載:天子鬯(香酒)。諸侯圭(玉器),卿羔(羊),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摯匹(布匹)。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想要問,難道古人送一隻大雁就能娶到老婆嗎?當然不可能,這只是古代婚俗的第一步,還有: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而「納徵」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彩禮,不過先秦更加看重婚禮的意義,而不是錢財,普通人家往往送一些彩色的絲綢就行了,就算是天子、諸侯也只是送一些符合身價的禮器,《士昏禮》載有:凡嫁女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天子加以轂圭,諸侯加以大璋。
春秋戰國禮法崩壞,婚禮上面漸漸注重起了錢財,但同樣帶有一些內涵,唐代男女結婚雖然已經趨向於「重金彩禮」但是更講究門當戶對。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制約家族聯姻,還下令禁止七姓十家相互通婚,這些家族本身就極為顯貴,若是它們聯姻將會形成更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雖然下達的禁止禮,不過豪門貴族還是以豪門作為聯姻對象,男方下100萬價值的彩禮,女方也要回價值100萬的嫁妝,彩禮、嫁妝的多少也是展現了雙方婚後的家庭地位。
至於電視劇裡面灰姑娘嫁入豪門、窮小子娶大家閨秀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一方面是階層不同, 二來價值觀不同。
司馬相如跟卓文君之間是典型的「窮小子娶大家閨秀」,但是司馬相如才華橫溢,吹拉彈唱樣樣皆精,而在漢賦方面更是頗有天分,他也得到梁孝完劉武的任用。所以「窮小子」、「灰姑娘」的戲碼不會在古代上演,也不會在現代上演。
對於「天價彩禮」也要看男女雙方的經濟條件,女方家庭條件好,「天價彩禮」只是陪襯,錦上添花。若是女方、男方經濟條件一般,「天價彩禮」就是在「賣兒鬻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a508d599061f43477040b50ff0bd3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