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許多信陽購房者「談房價色變」的一年,信陽房價從4500一躍到6500,儘管很多買過的人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但慶幸的是依然很多買過房的人開心不已,就像羊山新區某開發商的外圍廣告語一樣「早買這裡的人們都笑了」。房子,早已不再僅僅具有居住屬性。無論國家如何宣傳「房住不炒」,無論政策如何引導,我們都很難做到平常心對待。因為它是財富的象徵、是穩健的投資方式。
沒房的人,用盡全力想買第一套房子,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家,才能找到女朋友、結婚生子。
那有房之後,不就該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了嗎?
屁咧!
有房之後,就開始想著如何有第二套、第三套房子。收入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日子卻越過越辛苦。
「買一件貴點的東西就是在作惡」
我認識的一個男性朋友,他在信陽已經有兩套房,按道理足夠了,然而,他卻窮的連一包過期的調味料都捨不得扔。
他說,這些年,因為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房貸和個人債務,他們一家緊衣縮食,覺得稍微買一件貴點的東西就是在作惡,在浪費。
這幾年一家幾乎不敢逛商場,因為琳琅滿目的商品都好貴,他習慣去批發市場淘淘便宜貨。他不敢買西裝,因為隨便一套都需要好幾百,簡直造孽啊。
女兒想假期參加暑期夏令營,狠心拒絕了她;家裡那台車子已經很久了,想買一輛新車,卻一直騰不出來預算。
他們窮嗎?跟太多人比起來真的不窮,隨便賣掉一套房子,所有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但他堅決不這樣做,因為他認為房子肯定還會漲的,現在賣就是虧錢。
這樣的案例並不僅僅存在於信陽。
一個北京戶口的計程車司機,憑藉著拆遷賠償,在三環有一套價值800萬的90平米的三居房,跟老婆孩子以及父母共5個人居住。妻子做財務工作,薪水八千,而自己的工作因為網約車的衝擊日益窘迫。雖然沒有房貸,但他們的收入也僅僅只能維持生計。而這一切,因為老人一場突來的大病徹底崩塌......
深圳一個42歲的程序工程師,年薪40萬,在親友資助下購置了兩套房子,價值1200萬,妻子無業,剛生了二胎。深圳的高新科技企業疊代非常快,像他這種已過不惑之年的工程師逐漸喪失了競爭力,終於,他被公司「體面」地勸退了。兩套房貸、親友債務、和孩子高昂的教育經費、二胎的降臨,以及嚴厲的限購政策,讓這個千萬富翁瞬間破產……
房子真的是個好東西,但它也逼迫著很多家庭,必須像發條一樣的維持著生計,任何變故和意外,都讓他們無法承受。
能擁有固定資產的確是會對以後生活好。但是目前階段,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沒必要過度負擔自己負擔不起的東西。
買房是為了以後的日子更好過,問題是現在的日子都過不好,怎麼談以後呢?
過度買房,自己生活的像窮鬼一樣。究竟是你買了房子,還是房子買了你呢?
珍惜今天,活在當下,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所以,不妨先放下目前負擔不起的東西,多關注自己身邊的人。
所謂成功,就是讓身邊的人感到快樂。
同樣活在信陽的你,是在拚命買多套房產還是在從容生活?物質豐富和心態平衡,你選擇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