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封面人物〡「雨衣妹妹」回家了:要將公益進行到底

2020-03-26   中國婦女報

製圖 吳瑛 侯曉然

從武漢回到成都的「雨衣妹妹」,在自我隔離中,也沒有閒下來。「每天要接到十幾個求助電話。」「雨衣妹妹」劉仙說,「我都盡全力去解決。」

求助電話中,有一些是湖北籍人士找不到工作。劉仙首先從自己的企業開始,號召在全國的近百個門店,「不拒絕湖北籍人士的求職,要優先錄用」。

然後就是「塞」給「雨衣成員」們。

媒體曾稱道,她的這個小「雨衣」已成為一把「大傘」——連續40多天,為武漢醫務人員送出2萬餘份免費盒飯;成為一個「愛心驛站」,累計募集發放了近350萬元的醫療和生活物資。

這把「大傘」下,還集聚了上萬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劉仙叫他們「雨衣成員」。

「哪裡需要幫助,『雨衣成員』一呼百應,快速解決問題。」劉仙說,「我正在註冊『雨衣公益』,我們要把公益一直進行下去。」

這不是她的心血來潮。公益,是劉仙一直在做,也一直要做的事。她認為,「奉獻是一生的精神財富,永不會被遺忘。」

所以,當她得知武漢醫務人員吃不上熱飯後,2月3日,在沒有防護服、護目鏡等基本防護裝備的情況下,這個24歲的四川廣安女孩,穿著雨衣,戴著滑雪鏡,帶著4名志願員工以及滿車食材,逆行10餘個小時到武漢,克服重重困難,為醫務人員做盒飯、送盒飯,最初不報家門和姓名,大家只能稱她為「雨衣妹妹」。

01 動力滿滿

「在武漢,剛開始時,真的很難,為了買兩包鹽,我在超市排3個小時隊。」如今,劉仙回憶說:「但除了困難外,全是感動。我現在記得最清楚的,也都是這些感動。」

回到成都後,劉仙又被感動了,「我總店的門檻都快被網友們踏破了。」

媒體報道她回到成都的消息後,很多網友找到她的總店,得知她仍在隔離中後,就給她留言,店裡員工忙不過來接待,便在一扇玻璃門上做了一個「雨衣妹妹」寄語牆,請網友們自助。

網友在「雨衣妹妹」成都盒飯總店大門上留言。

「小身材,大能量,無愧中華好兒女」「你們是以付出生命的風險在前線戰鬥,我一定要天天吃你們家盒飯」「年輕人的旗幟,我們最好的榜樣」……看到這些留言,劉仙說,都是支持她要將好事一直做下去的動力。

而她最初「做好事」的動力,則來源於她的家庭。

劉仙出生在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從小看著爺爺、父母作為基層幹部工作勤懇、一心為民。「我父母都很熱心,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劉仙說,「特別是我爸爸,愛管閒事,哪家鬧矛盾了,他都要被請去做協調。」

在劉仙的印象中,父親做得最厲害的一件事,是「挨家挨戶給村民做工作,把路終於修通了」,她記得父親說「要想富,先修路」,她見證到,「果然,路修好了,大家的日子就越來越好」。她為父親感到自豪,同時也希望自己成為父母那樣的「熱心人」。

劉仙上大學時,在位於都江堰的四川農業大學商學院就讀電子商務專業,她的班主任熊海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起劉仙,想到的都是她做的那些「熱心事兒」——同學身體不舒服時,她會悉心照顧;她為經濟困難的同學爭取助學金、勤工助學崗位;她還組建了一支志願團隊,堅持到都江堰蒲陽鎮敬老院陪伴老人聊天、幫助打掃衛生……

02 敢想敢幹

熊海濱回憶,劉仙當年是班上團支部書記。她學習刻苦,成績名列前茅,思想上積極進步,較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劉仙19歲便入黨,她的爺爺和父母都是黨員,她聽著他們講述鄧小平的故事長大,此次,她穿著雨衣就跑到武漢,穿梭在各大醫院為醫務人員送盒飯,她說她也怕,但她是黨員,「入黨誓詞中說,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劉仙說,「宣誓了,就要做到。」

她還認為,「做好事」是一名青年黨員的責任。

劉仙畢業後,開始創業做盒飯,3年時間,在全國開了近百家分店。為創業拚命的同時,也一直保持著一顆「公益心」——

2018年重陽節和2019年大年三十,她帶領員工前往養老院為老人送棉被、表演節目、陪聊天和吃年夜飯;得知哪裡的農產品滯銷,便前往收購併不壓價;包場支持某位明星的電影,因為這位明星熱心公益;舉辦「背影騎手節」,邀請400餘名外賣小哥免費吃小龍蝦,呼籲公眾給騎手們多一份溫暖,少一份差評……

「老闆娘正能量滿滿,我正是因此被吸引而來。」在劉仙的總店,一位不願具名的「90後」運營經理說,他最初跳槽到劉仙企業時,薪水比在原公司低很多,但他就是看上了劉仙「不僅三觀正,有『公益心』,還膽子大,敢想敢幹。」

因此,劉仙說走就走,日常衣服都沒多帶幾件就逆行到武漢,在員工們看來,「正常,一貫作風」。

也正因此,21歲畢業後,劉仙想做一款高品質盒飯,便一個人找鋪面、招員工,2017年5月,在成都高新區開了一家只賣盒飯的餐廳,120天便從日銷50份賣到最高峰日銷3000份。幾個月後,又開了4家直營店,並自建了擁有國家專利環保材質飯盒的無塵生產線;搭建了國內首家盒飯品質監控中心,嘗試「廚房直播」……

「我父母從小就告訴我要獨立,並鼓勵我有想法就大膽嘗試。」劉仙說,兒時她便常常和奶奶上山摘野菜,然後自己帶到市場上賣了掙零花錢。

她認為自己敢想敢幹,還因為自己「性子急,心直口快,口無遮攔」,特別在一些她「看不慣的事情」上。

近日,她便在社交媒體上喊話「不讓我們湖北人民工作,還講不講良心?」「我們都是中國人,請善待每一位武漢人。」

她剛到武漢時,發現前線醫療物資緊缺,四處化緣的同時,也喊話網紅們。「影響越大,責任越大,希望你們行動起來!」

03 共築美好

而在劉仙成為「雨衣妹妹」之前,她就在社交媒體上頻頻發聲——「遊戲開發者的套路有多深?」「如何正確支持華為?」「堅持做一個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青年」……眾多正能量「金句」,已吸引了上百萬粉絲。

「我做這些、說這些,就是期待能讓世界更美好。」劉仙說,她從小在父母的陪伴中幸福長大,她便希望世界上處處都充滿著溫暖,她想和大家共築美好世界。

正在成都自我隔離的「雨衣妹妹」

她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在自己的盒飯事業上,「不欺、不騙、不套路,全身心做好產品」,還要在公益事業上規範化、系統化,她提出她做公益「不和錢扯上關係,不要捐贈,就解決問題,辦實事」。

劉仙將把在武漢用過的大鐵鍋、鍋鏟、菜刀、砧板、「千家衣」以及她的雨衣等物品帶回成都,在門店建了一個「紀念館」。她說,隔離期後她出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紀念館」看一下。

「做一次好事容易,難的是一直做好事。」劉仙說,「我想以此督促自己。」

(本文原題《我們要把公益一直進行下去》,來自《中國婦女報》2020年3月26日1版)

印度黑公交輪姦案塵埃落定,女性維權行動是如何促進性暴力法律改革的?

戰疫封面人物〡北海市財政局周倫夏:生命定格在抗疫路上

巾幗脫貧記〡她讓只會蒸餑餑的家庭婦女掙上「工資」了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