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聚焦聚力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攻堅優勢
2018年以來,德江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扛起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牢固樹立大抓基層打基礎的鮮明導向,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形成人力物力財力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各級各部門工作服務服從脫貧攻堅、全社會聚力發力脫貧攻堅的良好局面,為整縣脫貧摘帽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堅持縣委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縣鄉村組四級作戰體系。縣委常委會定期研究脫貧攻堅工作,先後召開3次全委會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縣四家班子同向發力,2018年1月以來全面實施「縣級主令、鄉鎮主攻、村級主戰」的作戰指揮體系,在縣級層面組建以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指揮長」、縣委副書記任「執行指揮長」的脫貧攻堅總指揮部,鄉級層面組建由縣級領導任指揮長、鄉鎮黨委書記任副指揮長的指揮部,村級層面組建以科級幹部任攻堅隊長的脫貧攻堅隊,在村民小組組建以攻堅隊員任班長的脫貧攻堅「尖刀班」,嚴格執行「下抓兩級」「下考兩級」制度,抽調126名幹部組建1個指揮中心、一線幹部管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8個作戰組和「兩不愁三保障」5個調度專班,明確21名縣級領導任鄉鎮指揮長、37名縣級領導下抓兩級聯繫77個深度貧困村、417名科級領導幹部包保344個村(社區),組建344個脫貧攻堅隊,整合結對幫扶幹部8079名、村民組長、農村黨員、春暉使者力量組建「尖刀班」2002個,切實做到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指揮有序、力量下沉、重心下移。
堅持作用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匯聚起整縣脫貧摘帽的磅礴力量。圍繞「選得准」「管得住」「用得好」的總體要求,堅持把敢打仗、能打勝仗的優秀幹部選派到脫貧攻堅一線,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創新推行駐村幫扶「四個劃轉」選派管理方式,壓緊壓實駐村幫扶責任,深化走進群眾家裡、走進群眾心裡「兩走進」活動,全面激發黨員幹部投身脫貧攻堅的熱情與鬥志。在精準選派上,明確126個縣直部門幫村,選派77名科級實職領導幹部到深度貧困村任黨支部書記、174名黨員幹部到17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任「第一書記」、2550名在編在職幹部脫產駐村,明確8079名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通過「四個劃轉」將2550名駐村幹部的黨組織關係、工資、管理、考核劃轉至所駐鄉鎮或村,與鄉鎮幹部同等管理、同等考核。該縣駐村「調駐」模式得到中央組織部、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認可,於2018年5月在全國駐村幫扶工作座談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2019年,該縣「四個劃轉」模式在全市得以推廣,並在《貴州改革情況交流》2019年第41期刊載,得到省委領導的肯定並作為貴州改革經驗上報中央改革辦。在從嚴管理上,堅持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的要求,保持貧困鄉鎮黨政正職、貧困村第一書記、黨組織書記整體穩定,嚴格執行駐村月例會、請銷假、去向公示、進城報備等制度和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黨支部書記調整由市縣黨委書記「簽字」把關的要求。研究出台幹部「營養餐」關愛行動和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召回」管理辦法,採取集中教育、跟蹤考察、組織處理等方式,切實解決幹部不作為、慢作為問題,2018年開展幹部營養餐關愛行動2期44人次,2019年實施「召回」管理1期49人次。在激勵關懷上,堅持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待遇上保障、政治上關懷,研究出台《德江縣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關懷激勵實施細則》等文件,全面完成344個村(社區)「五小工程」建設,統一落實駐村幹部學習培訓、交通補貼、工資上浮、食宿補助、工作經費、健康體檢、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政策待遇,落實鄉鎮選派的駐村幹部每人每月500元食宿補助,籌資100萬元建立脫貧攻堅一線幹部人身意外傷害暨特殊疾病醫療風險保障基金,對因公負傷的一線幹部給予醫療救助27人次18.5萬元,按照普通受傷住院500元、受傷較重1000元、受傷嚴重2000元的標準走訪慰問因公負傷幹部30人16000元。在考核任用上,將駐村幹部的考核權限下放至鄉鎮,實行單列考核,「優秀」比例提升至30%,不占派出單位和鄉鎮「優秀」名額,年終績效獎勵在同等條件下上浮10%。2018年以來,選拔任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188名,面向脫貧攻堅一線幹部招考公務員崗位43個,縣委表彰脫貧攻堅先進個人140名、先進集體54個,湧現出了「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吳高鵬、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熊勁松等一批先進典型,在全縣上下營造了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堅持建強各級各類基層組織,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攻堅優勢。深入推進「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匯聚組織、市場和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四場硬仗」有效推進。一是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優化農村黨組織設置,在貧困程度深、位置較偏的村民小組中設立黨小組395個,推進支書、主任交叉任職,「一肩挑」96個、比例為27.9%,依託新時代學習大講堂、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黨員教育實訓基地等,開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輪訓全覆蓋,開展離任村幹部教育培訓2期199人,差別化發放村(社區)幹部人均每月500元脫貧攻堅績效考核獎勵,村(社區)支書、主任、副主任月平均報酬達2300元(2500元);村級黨支部依託「主題黨日」「三會一課」和銅仁智慧黨建一體化平台,過好支部組織生活,深化先進村幫扶後進村、城鄉支部聯活動,協商解決村級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從嚴開展村幹部任職資格審查和「兩委」換屆「回頭看」,排查出有劣跡前科「兩委」成員372名,免職、停職、罷免59人,摸排整治重點村21個,對2016年至2018年以來摸排整頓的78個後進村開展集中驗收、評估、定級,確保村村過硬。二是建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黨組織。圍繞易地扶貧搬遷「五個體系」建設要求,選派21名幹部駐點工作,設立玉水街道楠木園黨總支部、4個小區黨支部、21個黨小組、覆蓋移民黨員85名,同步選派52名幹部、36名教師到跨區域搬遷安置點銅仁大龍工作,劃轉78個事業編制到大龍,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召開中共德江縣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德江縣玉水街道析置安化街道(擬冠名)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方案》,擬在楠木園安置點設立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加強黨對搬遷安置點的全面領導。三是建強教育醫療衛生系統黨組織。全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設立中共德江縣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負責全縣教育系統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工作,在縣一中、二中、煎中、職校4所學校設立基層黨委,全面加強黨對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助推教育扶貧。在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2所公立醫院分別設立基層黨委,配備專職黨委書記抓黨的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創新,積極參與結對幫扶,出台「先診療、後付費」等系列便民舉措,助推醫療扶貧。四是建強國企和非公領域黨組織。籌備設立縣委國企工作委員會(待批覆),通過聯合組建、單獨組建等方式,在10家縣屬國企中設立黨組織7個,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全覆蓋,穩步推進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全縣組建非公黨組織183個、覆蓋企業780家,動員138家非公企業結對幫扶77個深度貧困村、25個一般貧困村,通過公益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致富。廣泛動員春暉力量助推脫貧攻堅,累計成立春暉社161個,禮聘春暉使者3092人,吸納春暉社員5956人,建立春暉產業扶貧基地10個,創建春暉黔歸人才創業示範基地10個,建設春暉書院8個、春暉文化長廊8個。
精彩推薦
貴州銅仁:黨建直播間《支書課堂》上線了!
貴州銅仁:7月宣傳工作情況
貴州銅仁:村社合一 強村富民
文偉紅:踐行入黨初心 勇擔時代使命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