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胯雖難,威力無窮

2019-10-19     武術之家網

落胯雖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在推手或技擊中卻容易失其本能,需特別注意並重新學習,為何?

可以解釋如下:大家回憶小時候調皮的時候是否有偷偷翻牆的不當紀錄呢?我們落地霎間是不是無聲無息地輕巧呢?那是你發揮落胯的本能啊!又如貪玩逾時回家,進門後躡手躡腳,非常穩固而輕靈,那又是你發揮落胯的本能啊!

這道理等同於射手上靶台專心又想有效地完成射擊中靶的成績,卻老是脫靶;但在無意間槍枝走火一發子彈卻能精準奪人性命。如何練到百發百中,一槍中的,就只有在松、靜、沉著地練習以找回本性了。

落胯不等於坐胯與蹲胯,其要領與辨識方法如下:膝不動,股骨及脛、腓骨不屈,由髖關節中間的髖臼受力,股骨頂點之圓頭落入臗臼,就像搗米或搗藥那樣,只不過搗米搗藥是以杵就臼,而此處則反,是以臼就杵,此時髖臼約可覆壓股骨圓頭低至兩公分極限,極限一到立即反彈,也就是弓滿箭必射之理,勁力極大,所以叫落胯。所以行拳或應敵接力,不須低架,高架亦可。

實際經驗是多年前學太極拳時苦無人可試功力,就找了學校一位高中男生來試驗,我上身覆壓在他後身,該男不蹲坐直接挺身,我突然離地騰起象被放風箏一樣出去。所以這種物極必反的勁力未習太極拳者依然可以發揮,只要掌握這樣的原理,不須坐胯與蹲胯。

再則,實際臨場推手,只要鞏固股骨以下肢骸,松腰落胯,對方以手觸及我胸我手,沒有不反彈而去的。由於過去採用弓步推手訓練,膝部因長久支撐來力愈形堅固,後來改用平步推手,發現以兩股骨頂點圓頭支撐並落胯,身體如藤條那般靈活妙用。

實際訓練狀況:上個月太極進行弓步訓練,我以過去一弓就三個鐘頭不變換姿勢紮根勉勵他們,他們在弓的過程中有點像小學生被老師處罰的逗趣樣,只要一開口、或是心喜,那氣就上提,髖臼明顯可感到離開股骨頂點之圓頭上移,落胯就失效了,每每在推手進行中只要他一仰頭、一開口或心喜,明顯就被我聽到氣往上提,同時髖臼上升些許,我必須輕撫其身使其騰移,以增進他的警覺。

落胯難,想要在落胯之時落胯,更難;想要在落胯之時落胯,又要恰到好處,最難。無怪乎圈內人說:落胯之難,難於上青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TEWJG4BMH2_cNUg2c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