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囂張的駙馬:打了公主,還說天下是我家讓的,皇帝都不敢殺他

2020-07-24     煮酒君

原標題:最囂張的駙馬:打了公主,還說天下是我家讓的,皇帝都不敢殺他

皇親國戚在古代就是天下至尊團體,但凡是和這些人有關係的,那也是非富即貴。當然一定要分三六九等的話,其中最憋屈的就是駙馬了,他們雖然娶了公主,身份抬高,但承受的壓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公主下嫁,一定是要好好對待,萬一出了什麼問題,那可會禍及整個家族,皇帝這個老丈人顯然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家族勢力大還好,也許只是小小災禍,如果家族實力薄弱或正好被皇帝盯上,那虐待公主可就是大罪,皇上要借題發揮也沒人攔得住。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據傳唐朝時期就有這麼一位駙馬"醉打金枝",非常囂張。他就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曖,那位娶了昇平公主的駙馬。

駙馬這個詞最早和皇帝的女婿可是半點關係都沒有。《說文·馬部》中有:"附,副馬也。"駙馬的原意就是古代幾匹馬共同駕一輛車,轅馬之外的馬都稱之為"附"。到了漢代,在《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記載在漢武帝時"駙馬"是作為"駙馬都尉"官名的簡稱的。到了魏晉時期,基本上相了公主的都做了駙馬都尉一官,所以後來駙馬才漸漸成為公主丈夫的代稱。

駙馬聽著尊貴,大多數時候憋屈也是真的。明清以前,駙馬的官階並不高,權力也並不大,而且還要照顧好公主和皇帝這兩尊大神。宋仁宗後的駙馬基本上就沒有入仕參政的機會了,明朝時的駙馬我們看看歷史記載就知道他們有多憋屈了。

《明史·志第三十一·禮九》:"駙馬黎明於府門外月台四拜,雲至三月後,則上堂、上門、上影壁,行禮如前。始視膳於公主前,公主飲食於上,駙馬侍立於旁。"駙馬這麼憋屈,郭曖怎麼就能"醉打金枝",這事到底是真是假。

醉打金枝最初是戲劇,別名《汾陽富貴》,是晉劇著名經典作品,是典型"酒壯慫人膽"的例子。昇平公主下嫁到郭家後,依然不改驕縱的行為,動不動就對丈夫和公婆發脾氣。但她貴為公主,平日裡就算再多不滿也就忍了。但到了郭子儀七十大壽這天,昇平公主依然任性,家人都來祝壽唯獨她沒有來,郭曖自然是氣不過,再加上多喝了兩杯酒,越想越氣,在不清醒的狀態下決定教訓教訓這個嬌蠻跋扈的公主。

他找到公主,讓她要按照規矩來給父親郭子儀行大禮拜壽,結果被嚴詞拒絕不說還遭到當面訓斥。郭曖本來就生氣,這下就更控制不住了,他直接將公主拖回家中一頓痛打,並說:"你依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只是不願做皇帝而已!"

公主不但挨了打還聽了這樣的話委屈的不得了,立刻就回了皇宮,向自己的父皇哭訴。哪知道他的父親唐代宗卻說:"郭子儀如要當皇帝,天下豈是我家所有。"並勸公主回家。郭子儀知道這件事後二話不說立刻把兒子郭曖綁起來向代宗請罪。

代宗十分豁達,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兒女閨房之言,何必當真。"就這樣放過,但郭子儀深知此事如果真的觸怒到皇帝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回來後,將郭暖杖打數十下以警告。而這對有諸多不快的夫妻,最終也在代宗和郭子儀的調和下和好如初。

這故事最後是圓滿的,郭家和皇家依然關係融洽,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首先關於醉打金枝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就不能保證,因為它最初就誕生於戲劇,史書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僅僅是《資治通鑑》上有提及,但也寫的是"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爭言"並沒有所謂的大打出手。

而且史學界對《資治通鑑》記載的這一段也持懷疑態度,因為不論是更貼近那個時代的《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都沒有相應的記載。

其次就是郭曖為人並不是這樣的莽撞,他作為郭子儀的兒子,自小就受到不錯的教育,再加上長期耳濡目染,是進退有度的,在朝中比較有威望。穆宗評價他"才高望洽,是膺沁水之祥;德厚流光,乃啟塗山之祚。"

至於女主角昇平公主,她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史書記載她為人賢明,有才思,因此深受父親寵愛,在諸多公主中算是獨一份。這樣的她也不可能在嫁入有匡扶社稷之功的郭家後我行我素,鬧得家宅不寧。

醉打金枝不過是百姓喜聞樂見的戲劇罷了,其中確實讓人捧腹的幽默情節,但若是牽強附會成正史的一部分那實在是不合理。這個故事看的不只是這對歡喜冤家,還有開明的唐代宗和忠心且老成持重的郭子儀,他們代表了和諧的君臣關係,是古代人所讚揚的。

這齣戲雖然是喜劇,但其內核和精神訴求可一點都不膚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SGQgXMBnkjnB-0zUy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