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時節,仲冬伊始。當這個寒冷季剛剛開始的時候,蓬萊的明星鳥———太平鳥,就如約而至。
這些美麗的小鳥成群結隊在蓬萊仙閣上空盤旋飛翔,在水城小海水面上來回穿梭,成為冬季蓬萊閣景區又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些精靈的出現給蓬萊市民帶來喜悅和吉祥,也給觀鳥愛好者、鳥類攝影師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觀鳥拍鳥的好機會。
每當周末,許多攝影師都帶著長槍短炮趕來了,來拍攝太平鳥的美麗姿態,甚至濟南、濰坊、東營等地的攝影師也趕來攝取太平鳥的風采。被攝影師稱為「大炮」的超長焦鏡頭罩上迷彩炮衣,架上三腳架,一字排開,儼然就是一個「大炮陣地」。每當鳥兒出現在鏡頭當中,相機快門「噠噠」作響,瘋狂「掃射」,非常震撼!
無愧於攝影師們的追求和嚮往,這些小鳥在鏡頭中表現非凡,非常給力。它們有的攀上高枝排成一列列一行行,居高臨下,紋絲不動,就像衛士一樣在那裡觀察一切,警覺萬分。有的成群結隊,到小海邊上覓食,吃紅果紫果黃果,或找水源喝水,或找雪地吃雪,尤其是口含紅果、倒掛金鉤等高難動作,非常精彩非常迷人。
更令人稱奇的是,有的小鳥夫妻,溫情脈脈,成雙成對地飛翔,形影不離,落在樹枝上互相親昵,互相喂食,此情此景煞是感人。也有的小鳥很淘氣,互相追逐打鬥嬉鬧,有時甚至會上演激烈的格鬥場面。能看到、能拍到這樣的場面,真是攝影師心目中的大片了,那可真是運氣!
當然,這些攝影師也都付出了巨大的辛苦。他們冒著嚴寒,走著冰雪路面,長途驅車趕來,在這裡一蹲守就是一整天甚至幾天,午飯都是在野外吃,有時一手拿著包子饅頭,一手按著快門,吃飯拍鳥兩不誤。
他們只為獲取人類的朋友——鳥的精彩瞬間,給這些稍縱即逝的瞬間留下影像資料,以此來喚起人們的愛鳥情結,提高人們愛鳥護鳥的意識,更好地保護鳥類資源,讓人與自然、人與鳥類更加和諧安寧地相處。這也許就是那些奔波於大江南北、跋涉於千山萬水的鳥類攝影師們的初衷吧。
最近六七年以來,每年到這個季節,美麗的太平鳥都要從遙遠的北方不遠千里萬里遷徙到蓬萊越冬,大約到次年2月離開。為什麼太平鳥會選擇蓬萊作為遷徒目的地呢?從生物學上講,這可能是一個待解之謎,需要生物學家和鳥類專家來分析研究。如果單純從現象上分析,筆者認為,人與環境當是主要原因。
蓬萊的天是藍藍的天,「蓬萊藍」已經成了這裡的一張名片。蓬萊的空氣品質指數,在全國排名的城市群當中一直遙遙領先,有時甚至領跑在前二三名。而太平鳥是一種非常喜歡潔凈的鳥,每天要洗浴,要梳理打扮,這樣好的環境,這樣好的空氣品質,能不吸引它們旅居於此嗎?
蓬萊閣景區為它們提供了絕佳的生活生存環境。偌大的蓬萊,偌大的膠東,太平鳥為何單單選擇蓬萊閣景區呢?因為這裡環境優美,林木茂盛,每到秋末初冬,這裡的金銀木、火棘樹就結出大量的紅果,女貞樹結出紫果,苦楝樹結出黃果,累累果實布滿枝頭,為以漿果為食的太平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這裡的人們熱愛鳥類,愛鳥護鳥已經成為每一個市民和遊客的自覺行動。每當美麗的小鳥飛到眼前,市民和旅遊者們都是駐足靜靜地觀看,絕沒有恐嚇、投石、轟趕、誘食等行為發生。久而久之,生活在這裡的鳥類便有了安全感,與人的安全距離越來越近,甚至它們在吃食喝水的時候,可以和人近在咫尺,用廣角相機鏡頭都可以拍出像樣的鳥片。這也是吸引鳥類在此安營紮寨的重要因素之一。
應該說小小太平鳥是有眼光的,它們選擇了一個宜居之地。而在這裡的人們看來,這些遠道而來的小精靈仿佛是天賜的禮物,珍惜它們,善待它們,就像珍惜善待所有的生靈一樣,那麼,大自然一定會對人類報以微笑。
(本文配圖由作者提供)
文 / 徐太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HRK-G4BMH2_cNUgk_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