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靠譜輕薄本」的Evo認證 除了性能之外還有哪些新看點?

2020-12-11     cnBeta

原標題:打造「靠譜輕薄本」的Evo認證 除了性能之外還有哪些新看點?

如果你最近有在關注輕薄本市場的話,那一定有注意到,在接近年末,各家廠商都抓緊本年最後的新品上市浪潮,發布自家輕薄本系列中最後的「年貨」。而且就實際產品所引發的用戶關注程度來講,除了新品上市所引發的銷售熱潮,用戶也對 Evo 認證標準的內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直接推動 Evo 認證成為了各大電商平台年末輕薄本銷售爆款的關鍵詞。

與此同時,用戶的需求也隨著過去一年的使用環境產生了一些深刻改變,直接讓輕薄本市場需求變得越來越細分;與主打高性能且使用場景相對較為單一的遊戲本不同的是,輕薄本在用戶的需求中,往往需要面對更加複雜的使用要求:這也直接導致了輕薄本市場經常會出現追求單一參數極致、但綜合使用體驗並不如人意的產品。

在這種相對「混亂」的市場背景下,用戶在選擇輕薄本時,所能做的往往只有跟著自己的感覺,或是選相對較為熟悉的品牌購買,這也是為什麼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輕薄本對於很多用戶來講,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的原因。

與此同時,用戶對於輕薄本的大部分需求:比如設計、續航、以及性能,乃至最重要的售價上,都有著不同的需求,對於筆電廠商而言,面對日趨細分化的主流輕薄本市場,推出更受歡迎的輕薄本,也面臨更多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用戶還是輕薄本廠商,都迫切地需要一款能讓輕薄本性能設計「規範化」的硬體標準;這也是英特爾為何一經推出 Evo 認證標準,就立即收到大量用戶與市場廣泛關注。

其實,一款筆電帶給用戶的體驗,往往並不只取決於其主打的賣點有多優秀,而是取決於那些廠商往往會刻意避免宣傳的體驗痛點上:比如高性能輕薄本在性能全開運行時的功耗也會隨之提升,導致輕薄本續航大幅低於官方宣傳數據。短板決定了整體體驗,這就是筆電體驗中的「水桶效應」。

從今年已經通過 Evo 認證的 20 餘款輕薄本新品的概況上來講,雖然無論是性能還是售價上都千差萬別,但 Evo 認證中所規定的硬體標準仍然如同準繩一般,起到一個「最低標準」的作用;也正是因此,雖然 Evo 認證輕薄本中有售價僅 5000 元價位的主流輕薄本,也有傳統遊戲本廠商在此基礎上推出的「跨界」高性能輕薄本,但用戶在關注 Evo 認證筆電的主打賣點的同時,仍然不用擔心這款筆電在其他性能參數上會出現單項「偏科」導致整體體驗大幅下跌的情況。

對於主流筆電而言,綜合性能維度:主流性能 、續航以及影音體驗,同時還能在某一領域給出用戶值得購買的新亮點:比如今年剛上市不久的聯想 YOGA 13s,就在維持在 5000 元這一主流價位的同時,也滿足了 Evo 認證中強制要求的硬體功能優化:即電池續航時間、響應能力以及運行速度的優化。並且在此基礎上,加入新的賣點來主打差異化輕薄本使用體驗:在這一價位的輕薄本中首次實現了搭載 3 個 全功能 USB-C 接口,並且其中兩個為支持Thunderbolt 4 標準接口。除了能讓筆電的可拓展性大幅提升的同時,支持最新的 Thunderbolt4 標準,也讓筆電用戶藉助這一新特性體驗到 40Gbps + 的傳輸速度或是 8K 視頻輸出的體驗。

而對於需求更加「小眾」,想選擇更加符合自己個性的輕薄本的用戶來講,在 Evo 這一認證標準加入市場之後,也讓可供選擇的高性能輕薄本多了不少:比如以往傳統印象中只做電競遊戲本的雷蛇,也隨著 Evo 認證興起的這一股潮流,推出了自家品牌的 Evo 認證筆電;除了維持了一貫的電競風外觀設計(如 RGB 燈效)之外,也在輕薄本所主打的戰場中,通過加入高解析度觸控顯示屏等賣點,滿足輕薄本中專業用戶的使用需求。

上述的兩款 Evo 認證筆電,也只是今年以及明年即將大批上市的 Evo 認證筆電能帶給我們各種看點的一個縮影。但我們能從當前已經上市的 Evo 筆電特色以及英特爾官方對 Evo 認證的介紹文檔中能看出的是,雖然 Evo認證中對筆電的設計、續航、性能、以及最重要的實際使用場景測試都給出了較為清晰的指導標準,但並沒有限制認證筆電各項參數的「上限」,同時認證標準也是基於 11 代酷睿所能實現的性能定製而來,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英特爾為這一平台準備的各項優化技術。

比如在使用體驗上,英特爾 11 代酷睿平台自帶了對 Wi-Fi 6 Gig+ 網絡標準的支持,這也就意味著 Evo 認證筆電也「默認」集成了這一網絡協議;而主打 AI算力提升的 11 代酷睿,也讓 Evo 認證輕薄本能在喚醒、解鎖、指紋/面部/語音識別領域的速度得以進一步優化,同時提升輕薄本在日常應用運行時的響應速度。這也是構成 Evo 認證宣傳 Slogan 中「快」的核心優勢所在。

綜合來講,這樣的認證設計好處在於,讓用戶在希望選擇一款輕薄本時,Evo 認證筆電系列除了能在綜合體驗上實現均衡體驗不拖後腿之外,還能針對用戶實際使用中反饋較多的使用痛點,來進行針對性的優化改善提升筆電競爭力。

一個小細節是,英特爾在今年宣布 Evo 認證標準的同時,宣布將使用全新的品牌 Logo,這也是英特爾歷史上第二次更換自家 Logo,這也意味著,英特爾作為一家 PC 上游供應商,在輕薄本的認證領域,踏出了新的一步。

對我們而言,這一認證能讓輕薄本市場在硬體設計更加規範化的同時,增添了更多可能性與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在 Evo 認證的推動下,輕薄本這一品類中,以使用體驗為主導的設計會越來越多,同時讓用戶擺脫單純由參數主導的宣傳,在更加深層的保證輕薄本全方位使用體驗的基礎上,給我們更多多元化的選擇。

當然,目前上市的 Evo 認證筆電即使是在英特爾所宣布的廠商中也只是一小部分,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有更多傳統的輕薄本大廠乃至更多「跨界品牌」,在 Evo 認證的框架基礎下,為品牌目標使用群體推出更具特色的輕薄本,讓體驗真正成為用戶評價是否「好用」的依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HO5UXYBF7MU6wDECm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