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圖為城市建設和區域規劃提供地質依據

2019-10-09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根據《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技術要求》,在系統集成多年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地質評價和分區,編制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圖,建立空間資料庫及元數據。圖件劃定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分區,全面反映了岩土體地質環境條件和山區崩滑流地質災害、平原區地面沉降和地裂縫、水土地球化學異常、江(海)岸穩定性等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的區域分布和發育特徵,圈出了地質遺蹟、地熱、富硒土壤、灘涂資源等重要地質資源,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圖可為城市建設和區域規劃提供地質數據。

1.項目概況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圖》是《中國地質環境圖系》圖件之一。成果歸屬於「重要地區地質環境圖件編制」工作項目(2014年)、「典型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調查評價」項目(2015年)和「全國地質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與監測預警」項目(2016—2018年),所屬工程為「國土資源利用與保護基礎支撐」工程。該成果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完成。工作周期為2014—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全面總結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地質環境條件、環境地質問題、地質災害類型、地質資源分布、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等內容,編制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圖及中英文說明書。

2.成果簡介

(1)系統梳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地質環境條件、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和地質資源。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地形地貌明顯兩分,西部和西南部為山地丘陵地區,東部和東北部為平原地區,區域內廣泛堆積鬆散土體,以埋深50m以淺的土體為主要工程地質層,根據土的粒度成分及物理力學性質劃分黏性土和砂性土,並依據土體的工程地質層位劃分為均一結構、雙層結構和多層結構。岩體主要分布於江蘇省的寧鎮地區和太湖沿岸。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主要地質災害和環境地質問題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礦坑塌陷)、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學異常、土壤地球化學異常、軟土、鹹水分布、海岸侵蝕與淤積等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浙江中西部山區和寧栗丘陵地區,點多面廣,分布分散,規模均為中小型。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包括采空塌陷和地面塌陷)在長江三角洲經濟區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南京青龍山—湯山岩溶分布區和南京南部及浙江建德等地區的礦山開採區,杭州和餘姚等岩溶分布區局部發育規模不大的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平原地區最主要的環境地質問題,隨著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各地政府對地面沉降的防控,地下水資源管理加強,地面沉降總體逐年趨緩,2010年度全區大部分地區年度沉降量小於10mm/a。隨著地面沉降趨勢的減緩,地裂縫活動性也漸趨減弱。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多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學異常,表層土壤受地質背景和人類活動的影響,Hg、Cd等元素存在局部城市區異常現象。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擁有綿長的長江內河岸線和海岸線,長江南北江岸穩定性存在明顯差異,南岸穩定性好於北岸,北部海岸線主體屬淤積型海岸,而侵蝕海岸主要分布於南部地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內地質遺蹟資源豐富,包括構造剖面、重要化石產地、重要岩礦石產地、岩土體地貌、水體地貌、構造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地質災害9類地質遺蹟和6個國家地質公園。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江蘇和浙江地區,上海地區對深部地熱資源尚未進行系統研究。長江三角洲全區深層土壤硒的含量在0.014~2.1μg/g,綜合來看,太湖西岸地區(宜興地區)擁有良好的富硒土壤資源。長江三角洲灘涂資源主要分布在江蘇沿海、輻射沙脊區、杭州灣南岸、台州和溫州的潮間帶區域,初步統計,此類灘涂後備土地資源潛力區面積約為3024km(約454萬畝)。

(2)分區分類進行地質災害和環境地質問題易發性分區(圖1)。以定性分析結合半定量分別對山區和平原區分別進行環境地質問題分區評價,圈劃出環境地質問題高易發區、中易發區和低易發區,用普染色表示。山區以崩塌、滑坡、泥石流易發性評價結果進行分區,高易發區面積2713km,主要分布於浙東南紹興、金華、台州、麗水及浙西北杭州、衢州等地,蘇南南京、鎮江、無錫、常州等山地丘陵區。平原區以地面沉降易發性評價結果進行分區,高易發區面積4176.3km,主要分布於上海市區及崇明區,江蘇省南通東部,常州、無錫地區,浙江省嘉興市北部和東部、寧波市區、台州市東部平原等地。

圖1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分區圖

(3)圖件編制注重時效性和實用性。根據《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技術要求》,系統集成了多年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成果,編制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圖》(1∶750000)及說明書(中英文),圖件以修編為主,圖面主要內容包括環境地質分區、地質環境條件、環境地質問題、地質災害類型、地質資源分布等內容,客觀反映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年來環境地質調查和監測成果,體現了目前區域環境地質問題和地質災害的最新研究水平。在資料的遴選和圖件編制時側重實用性,突出體現區內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的區域規律。

(4)建設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及元數據。按照《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空間資料庫建設技術要求》,完善了圖件各圖層要素的屬性數據,建立了空間資料庫;並根據《地質信息元數據標準(DD2006-05)》的要求建立了圖件的元數據。

3.成果意義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產業規模最大的經濟核心區,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的作用日漸強大,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本次編圖通過集成近15年以來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境地質調查系列成果,反映了區域地質環境條件、環境地質問題、地質災害類型、地質資源分布、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等內容。然而,環境地質問題是隨著地質環境條件的變化和人類活動而變化的,因此,對環境地質問題的研究將是持續的,通過持續性的調查和監測,掌握環境地質問題的變化趨勢,對城市建設和區域規劃提供更有效、更實時的地質數據和技術支撐。

(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 蘇晶文 姜月華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hDsG0BMH2_cNUg_d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