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呼籲「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重返太平洋」

2020-06-11     火星方陣

原標題:北約呼籲「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重返太平洋」

作者:王德華

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冷戰後代」北約試圖重新定義自己,成為全球參與者。問題是,北約甚至沒有能力踏入戰場。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本周在一個視頻中告訴觀眾,雖然北約「聯盟」並不把中國視為新的敵人」,但它必須準備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他強調說,從俄羅斯到到虛假信息,再到中國的崛起,新冠肺炎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滕貝格用西方非常熟悉的語言,捍衛著自1945年以來一直存在的戰後秩序,北約組織就是為了維持和捍衛這種秩序。幾十年來,這一秩序以美國和歐洲的地緣政治現實為核心。最初認為蘇聯是威脅,而且需要遏制它。1991年蘇聯解體後,北約繼續玩同樣的遊戲,用新的俄羅斯威脅取代蘇聯的威脅。

然而,世界變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決定了全球經濟的速度和規模。過去10年,中國一直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的經濟觸角延伸到第三世界的每一個市場。中國在獲取自然資源的同時,也向世界提供需求的產品。

同時,中國還利用「一帶一路」將影響力擴大到南亞、中東、非洲,以及最令美國擔憂的歐洲。目前,「一帶一路」已在希臘、葡萄牙和義大利落地生根,中國還與德國進行更多的合作談判。

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擴大,軍事力量也出現了類似的擴張。中國在南海建造了許多人造島嶼,這些島嶼已經變成了保衛「九段線」的軍事哨所,利用它來維護在南海的領土主張。

中國軍力在南海的擴大,被西方威脅,因為這些島嶼處於戰略航道上,它連接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國家與世界其它地區。美國一直在與這些國家合作,挑戰中國在南海的地位,導致中美在該地區經常發生對峙。

正是這種軍事緊張局勢的加劇,推動了斯托爾滕貝格的轉向太平洋戰略。斯托爾滕貝格在發言中說:「軍事力量只是答案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在政治上更多地利用北約。」

北約已經從一個純粹的防禦聯盟,轉變為軍事侵略聯盟。在20世紀90年代後,它先後入侵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對利比亞進行政權更迭。斯托爾滕貝格在談到他的轉向太平洋戰略時說:「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戰略。」「北約唯一知道的存在就是軍事存在,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北約會尋求在太平洋與中國接觸。」

《今日俄羅斯》評論稱,答案在於,北約幾乎完全服從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美國軍方在南海被中國打得措手不及,無法對中國的地區實力投射做出切實可行的軍事回應。

為了更好地應對中國帶來的軍事挑戰,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進行重大的組織變革,而這一變革將需要數年時間,需要地區盟友的支持,而這些盟友近年來被特朗普政府搞得傷痕累累。

斯托爾滕貝格的轉向太平洋戰略不過是一面「假旗」,試圖利用北約的旗幟作為保護傘,拉攏地區夥伴。否則,這些夥伴可能會畏縮不前,因為美國這個盟友是不可預測的。

然而,北約聯盟的脆弱和政治不穩定,破壞了施托爾滕貝格的太平洋支點計劃。就在斯托爾滕貝格發表講話的同時,特朗普宣布從德國突然撤出9500名美軍。這一決定沒有徵詢北約盟友的意見,動搖了北約的核心。

就目前而言,「重返太平洋戰略」仍不過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一個有缺陷的聯盟在最後關頭的失敗努力,這個聯盟迫切希望在變化的世界中發揮作用,但卻被自身系統性的失敗所拖累。北約呼籲「志同道合的國家」站起來對抗中國的崛起,不過是為了獲得全球影響力做出的孤注一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aaonIBd4Bm1__Y-c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