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下一批「撤縣設市」規劃,三個小縣城榜上有名!有你家嗎?

2019-11-06     甘肅新視覺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辦發〔2018〕153號


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省屬有關企業: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7月31日

推動華亭、秦安、甘谷等具備條件的縣有序設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建一批美麗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成為產業轉型升級、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新載體。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辦發〔2018〕154號


蘭州市、白銀市、定西市、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省屬有關企業:

《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7月31日


推動皋蘭、榆中、隴西、臨洮、永靖等有條件的縣有序改市,加快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管理,吸引周邊人口轉移就業,打造一批新興中小城市。

今天著重介紹一下榆中縣、秦安縣、永靖縣!


榆中縣


甘肅省下一批「撤縣設市」規劃,三個小縣城榜上有名!有你家嗎?


榆中厚重的名片



榆中,地處祖國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是省會蘭州的東大門和東西連接的要衝;古絲綢之路分三路穿境而過,黃河徑流榆中來紫堡桑園峽和青城黃河谷地,並孕育了榆中數千年的燦爛文明。

境內出土的馬家窯、半山、馬廠、齊家等不同文化類型的彩陶無不傳遞和印證著遠古先祖們在這片熱土繁衍生息、播灑原始文明火種的歷史信息。榆中在南北朝時就有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置縣,「以河為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故名「榆中」。

西秦可汗乞伏國仁築勇士城,建都苑川;西夏李元昊築瓦川會城;元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討西夏,休兵興隆側;明朝歷代肅藩王牧馬官灘,興修陵冢地宮;明末闖王李自成榆中揭竿起義,後又兵敗歸隱青城……這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源遠流長!

甘肅省下一批「撤縣設市」規劃,三個小縣城榜上有名!有你家嗎?

榆中,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地形地貌獨特、名勝古蹟遍布、旅遊資源豐富。

「隴右名山」興隆山森林密布、風景秀麗,是國家4A級風景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隴中屋脊」馬銜山海拔3670米,四季凍土、六月飛雪、高聳奇峻。

北部山區經過退耕還林還草和局部植樹造林、小流域治理生態不斷得到恢復。黃河水鄉——古鎮青城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因眾多歷史文化遺蹟和明清古建築群,已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和平牡丹園是全國三大牡丹基因庫之一,因獨有的紫斑牡丹而享譽全國、聞名遐邇……

縣內交通四通八達,鐵路、高鐵、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基礎設施更新完善,工農業生產飛速發展。

全縣農業以高原夏菜、冷涼型蔬菜無公害蔬菜、花卉種植、設施農業等形成了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倉儲、銷售、運輸一條龍的優勢產業鏈。

以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生物醫藥、非公企業、旅遊產業、科研教育機構等不斷壯大興起,為榆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特別是近年來,榆中的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各項事業生機盎然,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導全局,「15355」的發展思路是各項事業全面推進的宏偉藍圖,南遊、北藥、東工、西商、中農的發展格局正逐步實施。「一帶一路」的歷史戰略為榆中縣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從歷史上看,榆中處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節點地帶,榆中為蘭州城市副中心,使榆中發展真正上升為蘭州城區戰略規劃和城市功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榆中機場改擴建、蘭新二線、蘭渝鐵路、寶蘭客專運營、城際軌道交通修建、環城高速路建設等區域重大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使榆中在十三五期間,要發展成為蘭州城市東拓的承載區、全省商貿物流聚集區、生態旅遊的富集區、新興產業的示範區、人居環境理想居住區。

今天的榆中,全縣人民積極投身實力榆中、魅力榆中、生態榆中、活力榆中、幸福榆中、實幹榆中「六個榆中」建設。

榆中大地, 魅力無限,生態環境優化、城鄉面貌一新,交通便利快捷,文化底蘊深厚,山川壯美秀麗,經濟欣欣向榮,這個充滿現代文明的東部新城在絲綢古道上日新月異,正在舒展綺麗畫卷,萌發無限生機!






這裡有大城市的熱鬧,但不至於喧囂;這裡有大城市的溫暖,但不至於灼熱。














榆中的美

需要你親自來過慢慢體會


秦安縣


秦安縣隸屬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4°51′,東經105°40′;總面積1601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秦安縣轄12個鎮、5個鄉。

總人口61.8萬(2012年)。2015年,秦安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6億元。秦安縣屬隴中南部溫帶半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

秦安縣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山多川少,是甘肅省十八個乾旱縣之一。截至2015年,秦安縣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7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即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

秦安是天水的北大門,天巉公路、靖天公路縱貫南北,涇甘公路橫穿東西,葉蓮公路、蔡蓮公路建成通車,已成為溝通隴東、隴南、蘭州及西安的交通樞紐。

2005年以來,秦安縣建成和正在實施公路項目達62個,總工作量2.54億元。新建二級公路1條40.39千米,新改建三級公路3條21.52千米,四級公路3條58.8千米,農一級、農二級公路64條316千米,新建及加固橋樑568.7米/10座。

截至2011年,秦安縣由1條國道主幹線和3條省道組成的縱貫南北,橫聯東西,銜接毗鄰周邊縣區的主幹道公路網已初具規模,由205.927千米縣鄉公路和1341.03千米鄉村道路構成的干支相連。

至2011年,秦安縣通車總里程為1784.42千米,其中國道52千米,省道187.12千米,縣鄉公路204.27千米,鄉村道路1341.03千米。秦安縣鄉鎮通班車率100%,行政村通班車率70%,有客運班線30條,貨運專線21條。

秦安縣由1條國道主幹線和3條省道組成的縱貫南北,橫聯東西。鐵路 秦安站是寶蘭客運專線的普通中間站,寶蘭客運專線秦安站位於310國道(天巉公路)以東、鴨兒溝以南葫蘆河以西區域。

結合車站站房出入口設置站前廣場、公交車、計程車及社會停車場。車站總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按2站台4道設計,站房建築面積近35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可達1000人。

大地灣遺址

大地灣遺址位於秦安縣東北45千米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側,遺址年代距今7800—4800年,文化遺存延續長達3000年遺存包含五個文化期,即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期,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山風景區

秦安縣鳳山風景區位於秦安縣城東鳳山上,主要有鳳山森林公園、泰山廟、青蓮念佛堂三部分組成。2013年9月25日,秦安縣鳳山景區經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定,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女媧祠

女媧祠位於今隴城城南側,主要建築有「媧皇宮」和「女媧祠門牌」,最早的女媧祠位於今隴城城之北山。北山古稱「龍泉山」,山樑稱風台梁,梁下迤右有龍泉寺,即張錦讀書處;梁下迤左有北山寺,右之山崩,祠廟毀於一旦。

女媧祠歷經滄桑,時至今日已經是五次遷建。

街亭古戰場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0千米的隴城鎮,距大地灣遺址8千米,是一處寬約6千米、長達十幾千米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興國寺 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秦安縣城北街,是一組元代建築群。據載創建於元至順三年(1332),興國寺經過六百多年的變遷,其它建築大多癱塌,只剩下山門、鐘樓、鼓樓、般若殿。

秦安文廟秦安文廟位於秦安縣興國鎮新華街東,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約4.5畝),創建於元大德元年(1297年)前,道光十八年(1838年)極具規模,曾是天水地區歷史上規模較大的崇聖尊孔之地。

秦安縣博物館位於縣城新華街,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650平方米。館藏文物506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件,二級72件,三級385件,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距今2500萬年的鏟齒象牙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都有收藏,沒有缺環和斷代。

館藏品位居全省100家文物收藏單位的前10位。

著名人物

伏羲,俗稱「人祖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類初祖。「三皇」之首。

女媧,亦稱媧皇、女媧娘娘,與伏羲同母,生於成紀,風姓,蛇身,是傳說中的人類始祖。

李廣 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人稱飛將軍。

李陵西漢名將,李廣之孫。苻堅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呂光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

李暠 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

李思訓唐代傑出畫家。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權德輿 唐代文學家,唐憲宗時期宰相。

李翱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

胡纘宗 明代著名官員,文人,著有《鳥鼠山人集》、《秦州志》等。

安維峻 清代著名諫官,人稱隴上鐵漢。

李淵唐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內鏈變更戰略家。

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唐朝第二位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永靖縣


永靖縣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東北與蘭州市接壤,南瀕劉家峽水庫(今名炳靈湖),西北與青海省民和縣為鄰。

位於東經102°53′至103°39′,北緯35°47′至36°12′之間,總面積1863.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為205600人(2012年),2012年,永靖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3億元。永靖縣有劉家峽、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炳靈寺石窟等著名景點。

永靖縣素稱「河州北鄉」,是國家對外開放的第一批縣份之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庫的重點移民縣。

劉家峽

劉家峽位於青海與甘肅交界處,距離甘肅省會蘭州市西南約八十公里。

劉家峽水庫有一個很大的水利發電站,可供應陝、甘、青三省的用電。進入峽谷後,兩岸奇峰對峙,景色變化多端,出峽後,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蕩漾。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鹽鍋峽水電站上游1公里處的羅家堡老虎口恐龍灣,距縣城水路43公里。在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1999年8月發現10類150組,1724個恐龍足印化石,同時還發現鳥腳印、植物、葉肢介等化石。

其中至少包括兩類巨型晰腳類、兩類獸腳類、一類鳥腳類、一類翼龍類和形態獨特的虛骨龍足印,還有尚未歸屬的單個足印。

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於永靖縣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積石山。炳靈寺石窟開鑿在黃河右岸的小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

炳靈寺所在的積石山山岩的地質結構系細黃沙岩,易於開鑿雕造,但不耐風化潮解。炳靈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處古代中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隴西段的一條支線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81P24BMH2_cNUgtz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