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這名老師游黃龍濕地公園後,寫了一篇文章,文采飛揚

2019-11-28   魅力大臨潁


臨潁黃龍濕地公園,一年四季都很美;一天早中晚都很美。

走一走,看一看,幾乎每次都有新發現:植物種類超多——水旁,橋邊,坡上,漫山;有園林格調,也有野外風光;水清,樹茂,果美,葦叢密,蘆竹盛,野鴨稚;百轉不煩,千看不厭,可遠觀亦可近玩!

奇怪的是,周六的早晨,竟然見不到幾個遊園的家長和孩子。好像大都要上課,補課;補課,上課。

自然是生命之母,遠離自然就是遠離了母親,遠離了心靈的家園,遠離了精神的根本,進入了單純計較名利和比較得失的心靈小胡同,所以會有太多的焦慮與不安。

《詩經》之質風雅頌,《詩經》之美賦比興,起與自然,歸於自然。生命之大美來於自然,歸於自然。古有老子《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筆者常常愛想,孩子們補那麼多那麼多的課,學那麼多那麼多的藝術,從知識到知識,從藝術到藝術,生命的靈光在哪裡?天人合一的大智慧從何而來?

神農嘗百草,李時珍《本草綱目》,屠呦呦的青蒿素。

天很大,地很闊,宇宙浩瀚無垠。

生命神奇,科研才不斷進步;心靈繁複,文化能綿延不斷。

嗅諸多芳葉,才真正知道神清氣爽的真意;聞諸多香花,才真切明白沁人心脾的美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遠離自然的知識是鏡中之花,脫開實際的知識是水中之月。如果孩子們作文不是我手寫我心的抄與背,那種痛苦小小年紀如何說得清楚又安能道得明白?

被保護得過多的生命都可能成為溫室的花,被人為剝奪了天人合一體驗的生命都可能出現畸形。

鳥窩,讓人遐思不已,小小的鳥如何度過寒冬?

寒號鳥,總在明天壘窩,明日何多!孩子們還有看鳥窩的時間和興趣麼?

發現兩種漿果植物,形似神似,都是在紙上就能擠染出這麼美麗的色彩,真懷疑它們是近親,葉和梗卻又相差甚遠,一個叫木耳菜,一個叫什麼序、什麼陸,竟然是外來物種。大自然真神奇,大自然真美麗。

被告知,這色彩是有毒的,要洗手,大自然,好有趣。

有三種植物,葉不同,株各異,果酷似。奇了怪了,總懷疑它們哪輩子是親戚!大自然,無奇不有,帶著孩子,走走,看看,探探,研研,莫走馬觀花,也不用敷衍了事,自然科學,樂之好之,觀之思之,研之,得之,需靜心不需喧囂,需真心不需浮華,科學來不得情虛意假。自然科學,奇趣多多。我們的孩子,也許就是幾十年後的大科學家。

在東北角的石山上,有黃連樹兩棵相鄰並長,一棵秋天開花,一棵不開,奇怪,手機一查,原是一雌一雄,自然造物,奇妙多多。

讓孩子們多問幾個為什麼,讓孩子們與自然為伍,愛自然,愛科學,愛知識,愛文化,愛生命,愛生活。

別把孩子們的生命擠壓得只有上課補課作業和分數。

我們的很多幼兒園樓上樓下,自然景觀有多少?

我們的很多小學生,樓上樓下,自然景觀又有多少?

家門口的景色,水草豐美,奇樹異果,蓬荷相望,鵲叫鳩飛,很美,帶孩子聽一聽,看一看。

走進大自然,感覺真的很美!

這幾天柳葉在金黃,蒲葉在熟透,枇杷在開花。

與自然近距相望,與天地零距離共息,一切美好,盡入心底!

哈哈,朋友們圈二高功勳退休教師張全法賦美詞共賞,順便一說,張老師是物理老師一輩子:

十六字令三首

一美!

千畝濕地湖中水,

微風吹,

漣漪競相推,

二美!

潁川蘭葉春葳蕤,

秋晈潔,

桂菊荷爭輝。

三美!

怪石疊障遊人醉,

賞美景,

忘卻幾時歸。

順便透露臨潁縣弘揚中華文化志願者協會優秀的老師們,正在制定2020年臨潁美景漢字文化研學游活動計劃,期待麼?各位,請支持我們。

作者: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