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水,對身體有好處。
因為在經過一整夜的休養生息後,身體中的水分會轉化為各種體液,此時身體會處於極度缺水的狀態,血液會變得比平時更加黏稠,流動速度也會變慢,這時候若是能喝一杯水,不但能夠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還可以起到稀釋血液、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同時,早上起床喝一杯水,還可以對胃腸道進行「清理」,有助於促進消化,預防便秘。
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水,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的,但具體應該怎么喝也是有講究的,在喝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以下4個問題。
1.控制水溫
在正常情況下,早上起床後宜喝溫水,水的溫度應該接近或略高於人體的體溫,大概在35℃-40℃的範圍內。
若是飲用過燙的水,可能會對食道黏膜造成刺激,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而若是飲用過冷的水或冰水,就有可能導致毛細血管發生收縮,從而誘發腸胃不適、感冒咳嗽等症狀。
2.注意水量
一般來說,起床後飲用200-300ml的水就足夠了,若是喝得太多,就會沖淡體內的胃液,影響體內對早餐食物的消化。對於患有腎臟疾病或某些代謝性疾病的患者來說,更應該嚴格控制水量,這類患者若是一次性飲水過多,就會大大加重身體的負擔。
3.掌握喝水時機
早上起床後,最好選擇在刷牙之後、吃飯之前喝水。雖然身體在睡眠期間沒有攝入食物,但口腔中依然會殘留一部分細菌,若是在刷牙之前喝水,就有可能將其中的細菌以及其他代謝物一起喝進肚子裡,從而增加患腸胃疾病的風險。
4.控制速度
生活中很多人在喝水時習慣一口喝完一整杯水,這對健康是不利的。
對於患有胃部疾病的人來說,喝水太快會將周圍空氣吞咽進去,引起腹脹或打嗝的現象,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胃不舒服。
即使是身體健康的普通人,也不宜喝水過快,因為這樣會對臟腑器官造成衝擊和刺激,影響這些器官的正常運轉,同時,還容易導致小便頻繁的現象。
因此,我們在喝水時最好小口慢喝、少量多次,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早上起來喝杯溫開水,對身體的好處頗多,但若是想最大程度達到養生的效果,還需要掌握好方法。
我們在早晨喝水時,一定要控制好水溫、注意飲水量、掌握好喝水的時機、控制好飲水速度,這樣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其實,不僅是早上,我們在其他時間段喝水也可以遵循上述4個原則,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水分,還可以起到養生的作用。
【本圖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宴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