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跌、股價漲,反轉還是虛晃一槍?

2022-04-04     英才雜誌

原標題:豬價跌、股價漲,反轉還是虛晃一槍?

本文作者 | 張賀

在豬價連綿不絕的下跌聲中,豬肉股卻漲破了歷史新高。

3月29日,傲農生物(603363.SH)盤中漲停,這是該股3月以來第三次股價觸及漲停,去年8月至今已累計上漲超200%。弔詭的是,期間豬肉價格跌不見底,傲農生物預計2021年巨虧10.8-12.8億元。

說好的價值投資呢?

無獨有偶,巨星農牧(603477.SH)期間累計上漲約170%,唐人神也逼近翻倍。而唐人神去年同樣預虧約10億元。截至4月1日,通達信豬肉概念年內上漲6.15%,遠遠跑贏大盤。

與股價相映的是機構的調研熱情。3月3日68位機構投資者齊聚廈門瑞頤大酒店,在券商策略會上調研了傲農生物。牧原股份今年已經發布了6份調研公告,唐人神更是發布了13份。

到底什麼情況?

困在周期中的豬

歷史級別的漲與跌

在我國,豬肉消費長期占肉類消費的60%以上。由於生豬生產需要時間,從二元仔豬到肥豬出欄,大約需要18個月的時間。供需跨期錯配導致豬周期的形成,由此帶來的豬價變動也是許多國人有深刻感受的。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2002年至今,我國共經歷了5輪豬周期,每輪持續時間3-4年。2018年至今的豬周期最讓人印象深刻。在這輪歷史級別的周期中,豬價創紀錄地上漲262%,見頂之後還在高位震盪13個月之久。

豬價的暴漲,使得高層幾次三番釋放儲備和政策吹風。2021年至今,豬肉價格又持續下跌,生豬出欄均價一度跌至10元/kg關口。

對於生豬養殖企業來說,僅憑豬肉價格還不能確定盈利或虧損。這就需要引入豬糧比這個概念。簡單理解,豬糧比就是生豬價格與生豬養殖主要飼料——玉米價格的比值。

根據去年發布的《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生豬養殖企業的盈虧平衡點約在7:1. 當豬糧比價低於5:1時,發改委將發布一級預警。

去年6月,「豬肉價格連降19周」曾登上熱搜,豬糧比也在該月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當前豬糧比則已經連續5周位於該區間,這對生豬養殖企業是極大考驗,也難怪豬肉股業績連連報虧。

先行指標現拐點

歷史中的真相

可為什麼明明豬企很難過,股價卻一路走高呢?

這種情況並非沒有發生過。2018年正處豬價低點,包括牧原股份、新希望在內的絕大部分豬企業績各季度均同比下滑。部分企業延續到2019年,2019H1牧原股份甚至虧損1.56億元。

但2018年10月前後,豬肉股就開始掀起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這個階段,多數豬肉股漲幅在5倍以上。

部分公司股價表現

來源:通達信

密碼之一是能繁母豬存欄這一生豬供給的先行指標。生豬養殖周期較長,由於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決定了8-12月後的生豬出欄數量,而生豬出欄數量決定了豬價的拐點。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於2021年6月見頂開始回落,當前仍處於回落過程中。隨著生豬養殖深度虧損的持續,行業產能去化也將繼續,能繁母豬存欄量有可能繼續下行。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豬肉股紛紛在去年8月前後見底,並且在今年無視豬糧比跌破5:1。

除了能繁母豬存欄量,當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還有兩大影響因素。

其一,是集中度提升。華安期貨援引布瑞克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0家上市豬企生豬銷量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比重為9.4%,2021年該數據達到17.3%。兩年時間提升近1倍。

集中度提升疊加行業深度虧損產能去化的殘酷,影響最大的是養殖散戶,對規模化養殖企業來說卻是機會。因此,願意且能夠提升產量的企業,可能在接下來的景氣周期中受益更多。

以牧原股份為例。在上一輪「豬周期」中,牧原股份2016-2018年生豬銷量同比增速分別達到62.27%、132.42%和52.14%,銷量從2015年的192萬頭,快速增至2018年的1101萬頭。2019年雖略有下滑,但2020年再次增加76.67%達到1812萬頭。

近幾個月受資本追捧的傲農生物,似乎正在重複牧原之路。其2021年生豬出欄325萬頭,連續第二年生豬出欄量同比翻倍,2021年同比增長141%。擴張速度在可比公司中位居前列。

在3月初的調研中,傲農生物表示,其出欄目標是2022年600萬頭、2023年800萬頭、2024年1000萬頭。

原材料即飼料成本上漲對生豬養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隨著玉米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豬糧比持續位於一級預警區間。一方面有望加快行業產能去化,另一方面也將對豬肉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期貨價格的啟示

預期樂觀?

如果先行指標的拐點確定性不夠,那期貨價格可以相應驗證。

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的買賣對象或標的物,是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商品的標準化合約。期貨價格則是通過公開競價而達成的。

舉例來說,2210合約就是將於2022年10月進行交割的合約,屆時賣方需向買方交付合約規定的商品,其報價代表了交易雙方所認為的屆時將達到的價格。

生豬期貨於2020年1月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其報價幾乎上市即巔峰,主力合約2205仍在下跌趨勢中。相比之下,2207、2209以及2211三個合約價格近幾個月走勢卻越來越強,2211合約今年甚至上漲約7%(截至2022年4月1日)。

不僅如此,更遠期的合約,其報價也越高。也就是說,相比2205合約處於升水狀態。從下圖可以一目了然。

來源:同花順iFinD

這說明,當前市場資金對未來幾個月的生豬價格更偏樂觀。

當然,在具體合約的價格方面,2205和2207合約仍處於下跌趨勢,豬價何時見底仍然未知。不過,春天到了,夏天還會遠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81fd1af47bf7eeae35c345a101069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