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自學嵌入式的終極法典,看完還說學不會的得考慮一下自身原因了
我在發現很多初學者只有單片機基礎,甚至沒有單片機基礎。在學習Linux時,對很多概念比較陌生,導致不知道學什麼,也不知道學了之後有什麼用。所以我趁著清明假期,編寫此文。
從事嵌入式Linux培訓12年來,我們寫過很多《關於如何學習linux》的文章,這是最新的。
第1章單片機和Linux的區別
1.1有哪些產品使用單片機或Linux
所有的電子產品,所用技術都可以認為要麼是單片機,要麼是Linux;GUI方面主要是QT/Android,它們都是運行於Linux之上的。
也許你不服!不是還有ucos、vxwork、wince、IOS嗎?下面這個圖是關於作業系統的占比,是2016年的,我沒找到更新的圖,但是很有參考意義:
我們說的單片機不使用作業系統,在上圖中沒有體現出來。但是使用單片機設備肯定遠遠超過Linux。很多人也是先學習單片機,從單片機進入電子工程師行業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產品使用單片機、Linux呢?下面舉一些例子:
我們設計一個產品時,是使用單片機還是Linux,取決於成本:硬體成本、軟體成本、維護成本、升級成本。而不應該根據個人偏好來選擇:我喜歡單片機,所以就排斥使用Linux;我喜歡Linux,就排斥使用單片機。為了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需要既懂單片機,又懂Linux。
1.2在硬體操作上單片機和Linux是類似的
以點燈為例,
無論是單片機還是Linux,我們要做的事情都一樣:
看原理圖,確定引腳是哪一個,確定它輸出什麼電平才可以
看晶片手冊,確定要怎麼操作寄存器
寫程序
但是,怎麼編寫程序,單片機和Linux有很大不同。
1.3在單片機中點燈、使用LCD
使用單片機開發程序時,我們一上來就寫一個main函數,下面是一些簡化的代碼:
LED程序裡面的init_led、led_on、led_off函數是你一個人寫的,愛取什麼名就取什麼名,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LCD程序里的函數也是你寫的,完全是自由發揮。
很多單片機項目不是很複雜,2、3個人從上到下統統搞定,裡面的函數大多時間是直接去讀寫寄存器。
很多單片機項目嚴重依賴於硬體,換一個晶片後怎麼辦?重寫一套代碼唄。
在單片機程序里,沒有應用程式、驅動程序的概念,很可能一個人包攬了硬體設計、模塊調試(或稱之為驅動)、功能開發(或稱之為應用)的全部活。
1.4在Linux中點燈、使用LCD
在Linux中,不允許應用開發人員直接去操作硬體,比如你想點個燈,不好意思,你無法直接訪問寄存器;你需要通過驅動程序來訪問寄存器。
為什麼?有幾大原因:
Linux系統中運行著眾多程序,必須保證質量差的程序無法破壞系統:
假設你寫的程序比較爛,那我不能讓你去隨便訪問寄存器,把系統搞崩潰了怎麼辦?你本意是去點燈,但是你看錯了寄存器,你把電源關了怎麼辦?
所以這些操作硬體的活,還是交給信得過的人來做吧:交給驅動工程師,他既懂硬體又懂軟體。
保證程序的可移植性:
編寫應用程式時,大家都使用統一的函數,以後換一個晶片時,應用程式不用變;只需要根據這個接口提供驅動程序就可以了。
團隊協作:
。使用Linux系統的項目一般比較大,術業有專攻,一個人不太可能從上到下都全部掌握。比如做人臉識別項目,有擅長做圖像處理的,他可不管你要用多少種攝像頭,有圖像給他就可以。而多種攝像頭的硬體操作方法各有不同,這些交給驅動程序工程師。
所以,在Linux中應用程式和驅動程序是分開的。
以LED、LCD程序為例,簡化的代碼如下:
也許你已經大概猜出來了,應用程式怎麼調用驅動程序?通過標準的接口:
open:
打開驅動程序。
read/write:
讀、寫數據。
ioctl:
傳入各種參數,獲得各種參數。
mmap:
內存映射,假如映射之後,應用程式能夠直接讀寫LCD的顯存。
你看!從這些接口裡,我們根本看不到寄存器的操作。底層的程序驅動會依據這些調用,去設置寄存器、操作硬體。
所以,我高大上的應用工程師,幹嘛苦哈哈地去看原理圖、看在片手冊、讀寫寄存器,搞不好還要去調試硬件BUG。這些髒活、累活就交給驅動工程師吧。客戶的需求千變萬化,我996時長都不夠用了。
切,我上懂軟體、下懂硬體的驅動工程師,肯定不能把這麼重要的活交給你去做了,把我的系統搞崩潰了怎麼辦。
開玩笑、開玩笑、開玩笑的,有應用工程師、驅動工程師的優劣之分,大家都是為了做出產品。此時有一個趨勢,一個任務從上到下你都須要懂,這就是所謂的全棧工程師。
還是以LED為例,應用程式和驅動程序的協作如下圖所示:
在Linux中,「一切皆文件」,要訪問某個硬體,也是要打開文件、讀寫文件。應用程式要根據標準的文件接口:open/read/write/ioctl/mmap等來訪問驅動程序。
既然如此,怎麼寫驅動程序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APP要調用open來打開驅動程序,那驅動『程序里就提供一個xxx_open函數來初始化硬體;APP要調用write來寫數據,驅動程序里就提供一個xxx_write函數來接收數據並操作硬體。
用xxx_open、xxx_write來構成一個驅動程序,這就是驅動框架。
怎麼實現這些xxx_open、xxx_write函數?我們要做的事情跟單片機是類似的,一樣要去看電路圖、看晶片手冊,然後在這些函數裡讀寫寄存器:這稱為硬體操作。
所以,Linux驅動程序= 驅動框架 + 硬體操作。
有單片機基礎的人,對硬體操作比較熟悉了,把重點放在驅動框架上就可以。
高能預警:驅動框架可不簡單,對於LED來說是簡單,但是還有更複雜的驅動程序,它要考慮「通用」,這很要命。
第2章嵌入式Linux快速入門
這幾天在群里跟學員聊天,有一位學員的學習方法很好:先觀其廣,再究其深。有時候要「不求甚解」,很多時候保持疑問先學下去,這些疑問就自然解決了。
比如課程中涉及彙編知識,如果你要徹底弄清楚,你需要去學習《ARM架構與編程》;當你學完這本書,你的同學搞不好已經可以上手工作了。
2.1短期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先把學習目標定下來:快速了解嵌入式Linux開發的流程,知道要學什麼,具備跟從業者交流的能力。
2.2一個嵌入式Linux系統的組成
下面我們用類比和邏輯推導出嵌入式Linux系統的組成,沒錯,「推導」。
從上圖可以知道:
組成:
嵌入式Linux系統
= bootloader + linux內核 +根文件系統(裡面含有APP)。
bootloader:
它的目的是啟動內核,去哪等讀內核?讀到哪裡?去Flash等外設讀內核,存到內存里去。所以需要有Flash里外設的驅動能力,為了調試方便還會有網絡功能。
所以,可以認為 booloader =裸機集合,它就是一個複雜的單片機程序。
Linux內核
Linux內核的最主要目的是去啟動APP,APP保存在哪裡?保存在「根文件系統」里。「根文件系統」又保存在哪裡?在Flash、SD卡等設備里,甚至可能在網絡上。所以Linux內核要有這些Flash、SD卡里設備的驅動能力。
不僅如此,Linux內核還有進程調度能力、內存管理等功能。
所以:Linux內核 =驅動集合 +進程調度 +內存管理等。
2.3要學習bootloader嗎
Bootloader有很多種,常用的叫作u-boot。
在實際工作中,對於u-boot根本上是修修改改,甚至不改。但是u-boot自身是很複雜的,假如為了便於調試,它支持網絡功能;有些內核是保存在FAT32分區里,於是它要能解析FAT32分區,讀FAT32分區的文件。
花那麼多精力去進修u-boot,但是工作中根本用不到,這對初學者很不友善。
所以,對於初學者,我建議:了解u-boot的作用、會使用u-boot的命令,這就能夠了。
假如你的工作就是修改、完善bootloader,那麼再去鑽研它吧。
2.4要進修Linux內核、要進修驅動程序嗎
之前我們說過Linux內核 =驅動匯合 +進程調度 +內存管理等,假如要進修Linux內核,從驅動程序入手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人人都要進修Linux內核、人人都要進修Linux驅動嗎?顯然不是。
作為初學者,懂幾個簡略的驅動程序,有利於工作交流;了解中斷、進程、線程的概念,沒論是對驅動開發、應用程式開發,都是很有益處的。
所以對於初學者,建議前期只進修這幾個驅動:LED、按鍵、中斷。
LED驅動程序:
這是最簡略的驅動程序。
按鍵驅動程序:
它也比較簡略,從它引入「中斷」。
中斷:
從「中斷」它能夠引入:休眠-喚醒、進程/線程、POLL機制、異步通知等概念。這些概念沒論是對驅動開發,還是對應用開發,都很重要。
所以,對於初學者,我建議必需進修這幾個驅動:LED、按鍵、中斷。
入門之後,假如你想從事內核開發、驅動開發,那麼能夠去鑽研幾個驅動程序(輸寫系統、I2C總線、SPI總線等),掌握若干個大型驅動程序後,你對內核的套路就有所了解了,再去鑽研其他局部(假如進程管理、文件系統)時你會發現套路是如此通用。
攝像頭(VL42)、聲卡ALSA驅動是Linux中比較複雜的2類驅動,它們是很難的,假如工作與此相關再去鑽研。
2.5,要進修Linux應用程式嗎?先學一些根底技能
要學,即便以後你只想鑽研內核,一些根本的應用開發編寫才能也是須要的:
根本設備的訪問,假如LCD、輸寫設備
進程、線程、進程通信、線程同步與互斥
休眠-喚醒、POLL機制、信號
網絡編程
局部的知識,跟驅動有密切的關係,它們是相輔相承的。
掌握了根本驅動開發才能、根本應用開發才能之後,在工作中你就能夠跟別人友好溝通了,不至於一臉懵逼。
2.6,應用程式是怎麼啟動的?要了解一下根文件系統
你辛辛苦苦寫出了應用程式,怎麼把它放到板子上,讓它開機就自動啟動?
你寫的程序,它依賴於哪些庫,這些庫放到板子上哪個目錄?
怎麼做一個可升級的系統?即便升級中途斷電了,也要保證程序至少還能夠運行老的版本?
這些都須要我們了解一下根文件系統。
先了解一下進程:它要讀取配置文件,依據配置文件啟動各個APP。
了解了init進程,你就了解了根文件系統的組成,就可以隨心所欲裁剪系統,為你的項目製作出最精簡的系統。
第3章學習方法
3.1,先不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嵌入式涉及的東西太多太雜了,如果心裡沒有主線,碰到什麼都要去研究個透徹,最終反而忘記自己要學什麼了。
嵌入式涉及硬體知識、軟體知識,軟體里涉及彙編、ARM架構、C語言、Makefile、Shell;又分為bootloader、內核、驅動、基本的APP、GUI。
比如我們會用到Makefile,了解它的基本規則,會用我們提供的Makefile就可以。
不需要深入研究那些make函數,因為在工作中都有現成的Makefile給你使用,不需要自己去編寫一套Makefile。何必花上好幾天去深入研究它呢?
比如我們會用到bootloader,難道又要花上幾個月來深入研究u-boot嗎?工作中基本不需要改u-boot,會用那幾個命令就可以。
甚至有些學員先去買本shell的書來學習shell命令,何必?我們在視頻中用到什麼命令,你不懂時再去百度一下這些命令就可以了。
不要脫離初學者的主線:應用基礎、驅動基礎。有了這2個基礎後,你想深入研究某部分時,再去花時間吧。
3.2,思路要清晰,不怕抄代碼
視頻里的代碼,請你一定要自己去寫一次、寫屢次。為什麼我此時寫驅動那麼熟?我2009年在華清遠見上課時,
每次上課我都要給學生寫一次那些驅動,十幾次下來閉著眼睛都知道內核的套路了。
記不住那些函數?我也記不住,我都是去參照同類的驅動程序,這又不是閉卷考試。
但是要理清楚思維,你寫這個程序要完成什麼功能、怎麼實現這些功能?這個要弄清楚。
有了思維後再寫代碼,不知道怎麼寫?沒關係,看看視頻,看看示例,然後關閉視頻看看能否自己寫出來。
3.3,對自己的方向很了解,我只能帶你到這裡了
我的專長是作業系統,是快捷地率領大家掌握一些項目開發的根底知識。
假如你決定深層鑽研某方面時,我並不能帶你多久。你要去看源碼,去看這方面的專業書籍。
比如想深入鑽研內核的內存管理時,它有頁表映射(你需要閱讀ARM架構的手冊)、SLAB分配器、vmalloc/malloc實現、mmap實現、缺頁中斷、父進程子進程之間的頁面管理等等,內容非常多。有時候連書籍都沒有,你需要直接啃代碼。
當你想從事某個行業時,就需要深入研究行業相關的知識。
比如CAN總線,它可以寫成一本書:CAN協議、CAN報文、Socket CAN、車身網絡拓撲結構,CAN應用報文,CAN網絡管理報文,CAN診斷報文。
想做物聯網網關,需要深入研究MQTT,MQTT協議相對簡單,但是MQTT英文原版協議有130多頁,中文版有近100頁,是一本小書了。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業務邏輯,在掌握基本的編程能力之一,你需要結合具體的業務去深入學習。我自己在今年年初錄製了一套還比較系統的入門單片機教程,想要的同學找我拿就行了免費的,私信我就可以哦~簡介里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