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雲晚錦 春色比肩 《滹源杏花賦》賞析

2022-05-03     我心飛翔888

原標題:朝雲晚錦 春色比肩 《滹源杏花賦》賞析

朝雲晚錦 春色比肩

《滹源杏花賦》賞析

作者簡介:

王建勇,男,山西省忻府區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忻州市詩詞學會副會長,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

這是一篇寓情於景、文且有質的短小辭賦,作者用自然清麗的詩意語言,深情歌詠了家鄉趙里的杏花美景,抒發了對家國運昌興的期望和讚美。文章從游賞的角度出發,依次描摹了杏花園的概況、遠近景色、周邊田園風物等,給讀者展現出一幅清姿如雪粉黛略施的杏花園全景圖。繪景中感觸深遠,賦杏花以君子高格,最後升華出對國運時勢的頌揚。

首段以簡明筆墨,概述了春回大地、杏花綻放、遊人鼎盛的情景,充滿了對天地自然的感恩之情。青陽、東曦指代自然界春天,梵音、佛子表明了祥和安寧的心境。接著用虛實相生的筆法,對觀賞杏園美景寄予深切期盼。沿新修的國道,聽旁人的讚譽,忍不住想立刻去遊玩,將景色和自己心意用文筆深情描繪。這心意應是對家鄉的摯愛,對風雅生活的追逐。「析木分輝」出自唐寅《金粉福地賦》中「析木分輝,流光於千里」,表明時值孟春,暗示杏花景色早遐邇聞名;「拓跋心箋」則表明觀景後作者將會妙筆描繪所見。也許久未動筆了,心事在流年中深藏,欲借杏花明心述志,就像拂去塵埃拓刻心中印跡一般。作者連用四個排比表達了對美好的期盼。「裁雲錦」是對杏花園的色彩描繪,「倚疏枝」是對自我情態的寫照,「染芬芳」是對味覺的體驗,「沐紅雨」則是對杏林動景的呈現。把視覺、觸覺、味覺、幻覺四者結合,生動真切地體現了對美景的嚮往。此為虛寫,卻是作者心聲的流露。在讀者看來已有一種迫不及待急欲想見之感。「紅雨」是對李商隱詩句「春雨有五色,灑來旋成花」的化用,「淺碧、緋紅」是對李清照詞「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反用。作者用典信手拈來、化用反用、無跡無痕,令人遐想無窮。

第三段鋪陳走進杏林後觀賞到的景色。作者將杏樹比作清姿若仙的美麗女子,由前面的概述聯想到杏樹的風姿,從抽象到具象。此際,用鋪排直陳已不足以表達對景色的讚美,眼前的杏林像極了一個個素雅的女子:不施鉛華,自著粉黛,如雪清姿,衣袂飄飄,不就是那由碧落到凡塵的仙女嗎?李商隱《杏花》詩中曾問「幾時辭碧落」?不管幾時,此處即為降落地。張望雲天,橫斜枝影,伴沱水潺湲,看草色如煙,作者充分應用視覺觀感,以片段分鏡頭的意識流表現手法,動靜結合,將杏花的潔白、粉黛襯以長空之碧藍、草色之翠綠,並配以流水聲響,鶯聲鳴唱,展現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動態畫景。讓人身臨其境,不知不覺間流連忘返。此段駢、文並用,句式錯落,鏗鏘有珠玉之聲,絢爛有五彩之色,充滿了鮮明的節奏感和音樂性。

本段詞彩上沿用清麗明快的風格,或借用、或化用,或借意古人詞章,字裡行間充溢著濃濃的典雅之風。「曳風流袂,飄挽人衣」仿佛間有洛河上「流風回雪」之意,「雲天舒望眼」會讓心思放飛「極目楚天舒」,「枝柯橫斜」則嗅到了「疏影橫斜水清淺」的味道,「草色如煙」怎會不生出「一川煙草」的悠遠古意!

本段不僅僅局限於觀賞杏林的視角,而是時而將鏡頭伸向長空,時而將鏡頭推向遠水,時而又拉回到陌上田壟,形成一個立體交錯的空間,在闊大的縱橫背景下展現出杏花的風貌,給人以開闊舒朗之感。文中看似不經意間以「不執不痴」「俏立一世」狀杏樹之神韻,已體現出一種獨立、自在、堅強、不媚俗的個性。看杏花沉醉香風漫坡,遠處草色如煙,空濛中漸漸情意迷離。恍惚間我即是花,素顏洗鉛華,任春風在枝頭飄蕩,遙遠處也許是紅雨飛灑的青旗酒家?花即是我,迎著曙光在桃李後盡顯芬芳,露浥中晴明自添,斜陽黃昏里看煙波渺渺的遠黛。若是皎月流光,或許會橫笛到天明,笛聲中滿是心事,迴蕩在寂靜又清雅的杏林深處。具象的物景與想像中的自我相互融合,人花一體,完成了幻覺中的重疊,人格主旨由此隱隱的折射出來,可謂「義生文外,伏采潛發」。

第四段抒寫了春日裡山水歡欣、農事繁榮的場景。從倚著壟頭的樹枝下向遠處張望,田間勞作、農事興旺,頓覺興致更濃,觀花的主旨進一步得以強化。杏花繁盛是和平繁榮的象徵,田間忙碌是安居樂業的映射。牛鈴搖動春光,鞭喝聲里田牛暮歸;燕鶯迎接春天,晨昏里翩飛鳴唱,此時披襟緩步,自有盛世歡歌閒庭漫步之樂!

賦是「體物言志」的。作者在這種美麗和諧的場景中,心情由觀景之樂到盛世之興,個人的歡樂與家國的興盛水乳交融般緊密聯繫在一起,主旨得到升華。此段為心境振奮的描寫,作者連續應用詞組或短語,進一步增強了節奏感。神態從「捱袖」到「舒眉」,心思從「痴惘」到「快哉」,愛家鄉、喜盛世之情溢於言表。

第五段表述了對杏花「君子」高格的讚譽。作者用收放自如的生花妙筆,將情緒拉回到眼前的杏花中,並且一反古人以「梅蘭竹菊」為花中君子的定論,將杏花置於四花之上,獨謂杏花才是「花中君子」,體現了作者在文化繼承中的獨特見解,表達了對杏花品性的高度讚美:孤標傲世,不向世俗低頭;淡香漫山,獨自綻放在僻地;華而能實,既有春華之美麗更富秋日之果實;文且有質,儒雅外觀與獨特的高潔品性共存。這樣的品性難道還稱不上君子嗎!

不同的詩人鍾愛之花各不相同。金元文雄、詩人元好問獨愛杏花,在他的眼裡,「猶要春風慰眼前」,杏花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慰藉;「一片春風出樹頭」,杏花又是帶來春風的自然饋贈;「醉著東君不放歸」,杏花更是寄情遣懷的對象;它摯愛春風,因而才會「看盡春風不回首」,如同執手相牽的戀人,一生一世不厭不棄,繾綣無限。作者此處奪「君子」之謂予杏花,與先賢元好問的摯愛如出一轍,但卻更大膽更直接。

尾段以簡潔語言表明主旨,呼應開篇。政通人和、風清氣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堅實保障,由此而百姓安、萬民樂、詩情興,盛世華章譜就。

這篇辭賦結構謹嚴,文理綿密,行文頓挫有致,收放自如,表達主旨層層遞進,含而不露,先是略表歡欣之意,後借想像描摹理想勝景,隱約露出嚮往讚美之意,接著於杏花園景的描述中盡著喜悅欣賞之情,而後觀周邊田野心境愉悅,最後在君子美譽下道出主旨。蓄勢既畢,如涌浪激流開閘放水,依文氣達到高峰,令人有水到渠成一傾而快之感。

全篇以鋪陳為主,兼以比興,尤其是對杏樹的具體描摹,將杏樹以女子作比並著力渲染,生動鮮活。同時雜以議論,用正反之說直接冠杏花為君子,手法多樣,筆致空靈。寓情於景,虛實相襯,化用古典,巧妙無痕,讓人在欣賞清麗峻拔文筆的同時想起諸多古代文人佳句描繪的場景,增加了文本內涵,拓展了文本張力。

這篇賦中,作者在文化繼承中有創見,不僅賦杏花以君子品格,而且一掃歷來詩人墨客杏花的立意。沒有春愁,只有春的希望和信心;沒有春怨和「能住山城得幾時」的惆悵,只有幽遠的詩境和清朗的盛世風情。

也許,還可以撿一枝杏花插在帽檐,插在髮髻間,那綠嬌紅小、粉白俏麗的嬌憨堪比吳王香徑,會留下更動人的芬芳,在杏花林中瀰漫。

2020.4.12

附:

滹源杏花賦

王一英

青陽轉,梵音涵,惟滹源,有大觀。律回歲暖,名邑遊人再盛;雲蒸霞蔚,趙里杏花初綻。感東曦眷顧,演麗於九春野陌;欣佛子流眄,繹祥乎百里華章。

適佳節,沐好風。國衢新而佳音頻,秀野闊而曠矚清。啟軒車,抵曲徑。析木分輝,拓跋心箋。裁雲錦於壟上,倚疏枝於欹園,染芬芳於成蹊,沐紅雨之齊肩。溢彩三村,詠淺碧而興無盡;香飄十里,歌緋紅而意悠然。

嗟夫,觀萬株麗姝,皆有抱朴之真,數面環坡,盡呈錯落之秩。紅顏自芳,鉛華不加。曳風流袂,飄挽人衣。雲天舒望眼,枝柯綻橫斜。於長空處映碧藍,自煦風時著粉黛。沱水話源頭,草色如煙;鶯聲譜流年,清姿若仙。不執不痴,若雪妝顏,千枝開盡素蕊,一世但著瓊阡。

而乃壟頭枝下,晨光修影,耕耘繁榮;眸底行間,夕暉輯冊,再創昇平。一聲鞭喝,聲斷暮色。一聲鶯唱,攤破晨昏。捱袖成痴惘, 舒眉覺歲豐。滹沱三月,春意闌珊。觀此盛景,千畝曠、萬黛晴、滹水盈,笑語頻,披襟款款,屐履緩緩,何不快哉?

古以梅、蘭、竹、菊為花中君子,今獨謂杏花亦君子焉。裊裊綻於僻地,孤標傲世;淡淡香于山畿,高情誰知?況華而能實,文且有質。非君子而何?

噫歟唏,國運昌而興農,政令明而風清,觀此處杏花可知矣。及至流火,素手擷果,佳朋品香,乘蔭之樹無盡,巧笑之聲盈耳。芳菲掩暮,父老開顏 ,豈不幸哉?

一賦既成,遐思未競。謹呈數行小字以為結:

捨得三千墨,撰來嶺上煙。

時人行緩緩,春色已齊肩。

若許南風卷碧纓,先吹香氣到繁城。

登樓照眼花如海,側耳流鶯唱有聲。

夢裡常期佳樹果,詩中每憶趙莊情。

朝雲晚錦輕揮落,立盡斜陽不記名。

三 壟上杏花

花氣盈墟里,繽紛襲客衣。

景煙渾不辨,濃淡正相宜。

塵內生幽境,緣中早忘機。

於斯浮太白,落筆月星稀。

四 臨江仙.趙里杏花

十里香風歸不得,飛花正挽人衣。清波倩影兩相宜。繽紛壟上路,裊娜鬢邊枝。

朵朵春光無艷態,獨憐冰素蛾眉。悠然開落此佳期。千秋君子調,不向俗塵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6fe0078510adc3d2d02775fef89f290.html






2024年詩與遠方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