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費的提取應與業績掛鉤

2023-07-13     皮海洲

原標題:基金管理費的提取應與業績掛鉤

千呼萬喚終出來。倍受投資者關注的基金管理費改革終於在近日浮出水面。7月8日,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工作安排,具體舉措包括推出更多浮動費率產品,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規範公募基金銷售環節收費,完善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披露機制等。新註冊產品管理費率、託管費率分別不超過1.2%、0.2%。

與此同時,易方達、華夏、富國、廣發、南方、匯添富等十多家頭部基金公司紛紛發布公告,自7月10日起,對公司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率、託管費率作出調整,其中基金管理費率從1.5%調整到1.2%,託管費率從0.25%調整到0.2%,合計降費產品數達到1517隻。

主動權益類基金降低管理費率,這是基金公司向基金持有人(即基民)讓利的一個重要步驟。基金管理費率從1.5%調整到1.2%,這就意味著基金的凈值有望增加0.3%。對於虧損的基金來說,可以因此少虧0.3%,而對於盈利的基金來說,可以因此多賺0.3%。

不過,從基金管理費改革的角度來看,基金管理費率從1.5%調整到1.2%,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基金管理費改革的目標最終應是將基金管理費的提取與基金的業績相掛鉤,將基金公司的利益與基民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基金公司的利益與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

投資者對基金管理費的改革之所以一再呼籲,原因就在於目前基金管理費的提取實行的是「旱澇保收」的提取方式,即不論基金投資盈虧與否,都按1.5%的費率來提取基金管理費。這種「早澇保收」的提取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基金公司的利益,但卻將基金公司的利益與基民的利益割裂開來,哪怕基金投資虧損,基金管理費也都不受任何影響。比如,2022年公募基金累計虧損達到1.47萬億元,但當年共收取了1458.26億元的管理費。基金管理費的提取完全與基金業績脫鉤,與基民的利益脫鉤。

正是基於基金管理費的提取完全與基金業績脫鉤、與基民利益脫鉤的緣故,所以投資者強烈呼籲要改革基金管理費「旱澇保收」的計提方式,將基金管理費的提取與基金的業績相掛鉤。而從這一次基金管理費的改革來看,並沒有觸及到這個核心問題,仍然沒有改革「旱澇保收」的基金管理費計提方式,而僅僅只是將基金管理費的計提費率從1.5%調整到1.2%,也即僅僅只是在利益上做出了些許的讓步,即讓利了0.3%而已。而並沒有將「旱澇保收」的計提方式予以打破。所以,這只是基金管理費改革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要進行第二步改革,即將基金管理費的提取與基金的業績相掛鉤,即根據基金的盈利來計提管理費,比如,按盈利的10%或20%來計提基金管理費。實際上,調低管理費的計提比例,這並不是投資者的願望。基金持有人並不反對基金公司提取更多的管理費,只要基金公司能夠給基民們賺到錢,基金公司提取更多的管理費,基民也都是認同的。基民不認同的是,基金虧損了,基金公司還在收取巨額的基金管理費。這對於基民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而對於基金來說,也是受之有愧的。

將基金管理費的提取與基金業績相掛鉤,至少有兩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有利於保護基民的利益,因為在基金管理費的提取與基金業績掛鉤的情況下,基金公司的利益與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這樣基金管理人就不會做出一些損害基金利益的事情。畢竟在這種機制下,損害基金的利益就是損害基民的利益,同時也就是損害基金公司的利益。因此為了基金公司自身的利益,基金管理人也必須保護好基民的利益。而這樣的基金顯然更能獲得基民的認同,當然也就更有利於基金的發展。

二是有利於基金業的健康發展。正如前款所言,基金管理費的提取與基金業績掛鉤,此舉有利於保護基民的利益,更容易得到基民的認同,所以基民也更願意認購基金份額,基金的發展更容易得到基民的支持。

不僅如此,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說,也將更重視基金髮展的質量,重視基金理財能力的提高,而不是一味追求基金規模的發展壯大。畢竟在基金獲利才能提取管理費的背景下,基金理財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否則即便做大了基金規模,也不會增加基金管理費,這是基金公司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而重視基金理財能力的提高,顯然有利於提高基金的競爭力,因此有利於基金業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基金業的做大做強。而不是當前「旱澇保收」背景下的做大卻難以做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ee9f185fa0a6e1d54cc1bdcf533b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