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台灣義勇隊與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
《金華縣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記:「1939年2月初,新四軍護送山谷瑞一和林琬鍾(台灣籍)兩名俘虜去大後方。路過金華,在中共浙江省委安排下,由李友邦出面主持招待會。會場上貼滿『打倒日本軍閥』、『日本民眾是我們的好朋友』等標語。李友邦首先講話,要求東方弱小民族和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們為正義、為被壓迫民族的解放聯合起來,中國抗戰一定能勝利。山谷瑞一說:『我是一個工人,8月入伍,9月到華,12月被新四軍俘虜。本來不知道為什麼打仗,到新四軍後,經教育才知道自己是為日本軍閥賣命,才認清日本軍閥是敵人,今後要為中國抗戰出力,為爭取東亞和平而努力』。1940年6月23日,(台灣義勇隊)又招待一批受教育後悔悟的日俘,席間有台灣同胞以及朝鮮、日本人民,情緒激昂,一致高喊:『東方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打倒日本軍閥』!」這裡所記「護送山谷瑞一和林琬鍾(台灣籍)兩名俘虜」的新四軍戰士名叫辛樂天;所記「林琬鍾(台灣籍)」,後來被收容於貴州鎮遠「軍政部第二戰俘收容所」(和平村)。
1939年12月25日,「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西南支部」在廣西桂林七星岩南崗廟召開成立大會。1940年4月15日,台灣義勇隊創辦的《台灣先鋒》第一期,發表《台灣義勇隊致日本在華人民反戰同盟信》,信中說:「當此『事變』已經繼續了三十一個月,瘋狂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了要進行戰爭,在國內欺騙著人民,掠奪人民生活上必須的物品,使人民陷於飢餓;為了要滿足個人的慾望,要求人民為他在戰場上犧牲;且為了要挽救他將要來臨的總崩潰的命運,而更進一步地對日本人民加以壓迫,更激烈地進行著軍事冒險的時候,真正代表日本人民意見的『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西南支部』之成立,不但使一般民眾感到興奮和關心,同樣覺得其意義之重大。在這裡,我們對於賢明的革命家鹿地亘同志和勇敢而活潑的各同志,深深地表示敬意。」
1941年1月15日,《台灣先鋒》第六期發表《和平村通訊》,題為《和平村村員台灣人》,作者林琬鍾是「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工作隊」隊員(和林琬鍾同期的隊員有137名)。文中說:「日閥欺騙他的人民,把一批批的羔羊送到戰場。毫無意識地慘戮祖國的同胞,焚燒田園,搶掠財物,姦淫婦女。現在可不是了:戰爭的巨浪把這批殺人犯卷到和平村中,安安穩穩地住在這秀麗可餐的地方,過著舒適的生活。祖國當局寬大為懷地愛護我們,教育我們,使我們能真正地把握人生的意義,能分析侵略與反侵略的是非曲直,最大多數的俘虜都已覺醒,回憶到從前的行為而戰慄」,信中還詳細介紹和平村的建築和生活、學習、娛樂、醫療設施,及俘虜的日常活動情況。從1939年2月在金華參加台灣義勇隊舉辦的招待會、聽李友邦講話,到1940年4月在台灣義勇隊主辦的《台灣先鋒》發表文章,從「亳無意識」的「殺人犯」,到「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工作隊」隊員,林琬鐘的教育轉化過程,台灣義勇隊與有力焉。
作者簡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灣台南人,歷任上山下鄉人員、郵遞員、學員、教員、研究員、公務員和退休人員。學術著作有《閩台區域社會研究》等18部,300餘萬字。
主播介紹
肖璞韜,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灣」新媒體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汪毅夫先生著作《話說兩岸》播講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參與改編單田芳紅色經典評書系列《賀龍傳奇》《少林將軍許世友》《九一九演義》,參與《單田芳自選集》十部系列評書的文字整理,獨立創作並播講的評書作品有《海魂國殤》《血色蒼穹》《鐵流河山》《飲馬天竺》《忠義沈煉》《榮華富貴》,並播講經典評書《三俠五義(權謀版)》《水滸傳》等。
欄目介紹
汪毅夫先生著作《聯結兩岸》,收錄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陸續發表在中評社、中評網上的282篇文章,是繼其《話說兩岸》《顧盼兩岸》後的又一札記結集。
《聯結兩岸》延續作者一貫的「學術段子」寫作風格,在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看來,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史學術中「掌故札記」體例的最好傳承,並引用清代學者錢大昕之語評價:「讀之竊嘆其記誦之博,義例之精,論議之和平,識見之宏遠,洵儒者有體有用之學,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讓我們通過單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韜的評書演繹,結合《聯結兩岸》的字裡行間,感悟海峽兩岸方方面面的聯結點: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和政治的,進而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感謝
兩
岸
汪毅夫先生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對本專欄的大力支持
-THE END-
點擊查看
顧盼兩岸 微信合集
點擊查看
話說兩岸 微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