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交越長越好」?15年或30年區別多大?很多人不會算這筆帳

2023-10-17     財說得明白

原標題:「社保交越長越好」?15年或30年區別多大?很多人不會算這筆帳

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台同步發布,謝絕轉載。

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台同步發布,謝絕轉載。

我國的社會保險有這樣的規定,養老保險至少需要繳15年,退休才可以從統籌帳戶領取退休金。如果繳費時間不夠15年,到退休的時候,只能領取個人帳戶的退休金。

這差別可大了。

因此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社會保險必須要交15年以上,同時這也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認為只要交夠15年就可以了,然後就安心的等到退休年齡領取退休金。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理論上未來的社保養老金可能需要交費40年以上。

那新的問題又來了,到底只交15年和交20年,25年,甚至40年有多大區別呢?

01

未來的平均壽命將越來越長,這是毫無疑問的。假設大部分人的平均壽命都達到80歲,那麼從65歲退休開始領取退休金,領取退休金的年限平均為15年。

自己交15年就停下來,未來退休也可以領15年,這在很多人看來還算比較划算,因此不願意多交。

但其實,所謂的繳滿15年就不交了,只是對於自己交社保的人才有可能。

假如我們是在一些企事業上班,只要上班就必須交下去,這是沒有選擇權的。

假如一個人現在22歲大學畢業,未來的退休年齡,基本上肯定要推遲到65歲以後,那麼這個小伙子一直都在企事業上班的話,他交社保的時間將長達43年。

當然有些人是碩士,研究生才參加工作,年齡大一點消費時間會短一點,但也有些人更早進入社會,那麼交費時間甚至有可能超過43年。

02

那麼假如我們不在企事業上班,僅僅是自己全額交保險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靈活就業,自己完全有選擇權可以決定交1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那又應該怎麼選呢?

其實養老金的領取計算有一定的複雜性,不了解制度的話,計算起來比較複雜。

我們適當進行簡化,給大家呈現一個結果就好了。

我們先假設社會平均工資一直都不變是6000元,這樣比較方便計算,每年的繳費工資就不需要進行調整。

假如只交15年社保,並且每年的交費基數都按照最低的要求,也就是3600元來計算,未來的基礎養老金按照社平工資的12%領取,可以領720元,這筆錢就是從統籌帳戶領取的。

雖然我們以靈活就業的方式交了不少的保險費,但其中只有一部分進入個人帳戶,其他的部分進入了統籌帳戶。所以我們從個人帳戶領的錢其實並不多。

同樣交了15年的社保,從60歲開始退休,個人帳戶可以領的錢是373元。

當然實際上會多一些,因為在這裡計算時沒有計算個人帳戶產生的利息。不過也不會多太多,畢竟這些年來利息越來越低。

好啦,到此為止我們可以算出來了,未來每個月的退休工資是720元加上373元,合計1093元。

以3600元的繳費工資為基數,交了15年的社保,退休時每個月的退休工資是1093元。

回頭再看上面的假設條件,社會平均工資是每月6000元,是不是感覺退休金很少?

03

但如果我們交的時間更長一些呢?

計算過程就不再解釋了,直接給大家看結果。

與上面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交25年,60歲退休的時候,退休工資是1821元。如果交30年退休工資是2185.5元。

其實最直接的對比就是交15年和交30年,退休時的工資分別為1093元和2185.5元。

到此我們就明白了,交費的時間是兩倍,領取退休金的金額也幾乎是兩倍。

那麼作為靈活就業人員要不要儘量延長繳交社保的時間呢?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自己把交社保的錢存下來,或者做個基金定投,也許未來的退休金會多很多,有這種自律能力的人,交完15年可以不交了。

但是很多人不交社保錢也沒省下來,錢都被花了,那還不如繼續交社保。

你認為呢?

歡迎大家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115d1fa417c04ad210d9174480eb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