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慧慧 耿欣 通訊員 于慧/文 本報記者 劉清羽/圖
登上大青山山頂極目遠眺,大黑河蜿蜒靈動、碧波蕩漾,一幅「山水相依、城林相融、園林相連」的巨幅畫卷徐徐展開。
大黑河,別名「伊克圖爾根河」,因其流域土質黝黑而得名,是黃河上游末端一級支流,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區域。2022年我市啟動大黑河郊野公園建設,通過重塑兩岸生態空間風貌、打造特色人文休閒景觀,為大黑河構建一個融合自然生態、遊憩休閒、文化旅遊等元素的綜合體系,科學推動黃河流域生態高質量發展。大黑河郊野公園涵蓋軍事樂園、八拜迎客、梵草映月、歐石花海、千島湖光等生態景區以及沿線濱河濕地、河道的生態化改造,是集生態涵養、景觀綠化、休閒遊憩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生態郊野空間。
2023年2月27日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2023年3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批准,並於6月1日起實施。為什麼要專門出台這個《條例》?《條例》將如何體現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措施?如何推動《條例》貫徹實施?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完善制度 加強生態保護
驅車沿著絲綢之路大道一路向南,不久便可到達大黑河畔,兩岸奼紫嫣紅的花草與碧波蕩漾的湖面交相輝映,紫色的馬鞭草花、深粉色的歐石竹花、金燦燦的油菜花海,宛如在河岸上畫了一條曼妙飄逸的彩色哈達,讓大黑河擁有了讓人親近的模樣。
基於大黑河流域城區段良好的自然稟賦和水系生態基底,去年我市啟動建設大黑河郊野公園,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舉措,對改善城市生態、提升城市品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過去,大黑河周邊存在諸多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如亂搭亂建、亂排亂放、濫挖濫采、亂砍濫伐等現象,影響生態環境的建設活動時有發生。同時,有關部門在保護大黑河生態環境工作中出現職責不清、權責不明、體制不順的情況。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非常有必要結合大黑河郊野公園周邊生態及人居環境實際,突出特色,制定操作性強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有效保護大黑河郊野公園及周邊的生態環境。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促進生態資源可持續利用,營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的高品質城市。市人大常委會按照市委提出的『制定地方性法規,為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提供法治保障』的立法任務,成立立法專班,及時啟動立法工作,經過調研、起草、論證、修改、審議、報批等程序,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條例》。」4月13日,在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始終秉持『小切口』立法要求制定《條例》,緊扣大黑河郊野公園周邊生態及人居環境實際,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為大黑河郊野公園的生態環境『保駕護航』,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化水平。」市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
民主立法 解決突出問題
在立法工作中,民主立法是基本原則,調查研究是實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一項最基礎的工作。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要弄清楚大黑河周邊生態環境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規劃方案建議。」去年9月13日,市人大法制委在市園林建設服務中心就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開展立法調研,並實地考察了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景區,聽取意見建議。
「大黑河沿岸地類複雜,邊界、權屬不清;尚未成立專門的統一管理機構;公園生態保護沒有原則標準;公園禁止開發建設行為沒有規定;公園便民舉措不夠完善,沿線的交通系統不夠完備……」調研座談時,有關工作人員一一指出了大黑河生態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在《條例》制定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注重發揮人大主導作用,成立起草專班,負責法規起草工作。起草專班由懂園林城建業務、懂法律實務、懂立法技術規範的工作人員組成,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全面把握《條例》整體框架、核心內容、制度規範,及時研究解決制定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為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立法過程接地氣、聚民智。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立法專班堅持「開門立法」,先後向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顧問、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徵求意見,針對草案涉及的邊界範圍、部門職責、規劃建設、保護利用、法律責任等內容深入研究和討論,並針對提出的意見和該《條例》涉及的重點問題,邀請立法專家、法學教授等進行專家論證。堅持「民主立法」,在《呼和浩特日報》、首府人大公眾號等各類媒體發布公告廣泛徵集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逐條、逐款、逐項、逐字、逐句認真研究,積極採納,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凝聚智慧。經過多次修改,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草案順利「出爐」,經過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條文內容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時又充分考慮了首府的具體情況,地方特色明顯。
《條例》共五章三十二條,主要規定了立法目的和原則、規劃建設、保護利用、法律責任等。
《條例》在制定中充分考慮大黑河郊野公園周邊生態環境保護,在總則中明確了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應當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系統保護、合理利用,遵從自然、科學修復的原則。《條例》明確大黑河郊野公園邊界範圍:東至大黑河與四環路交叉處,西至省道103線,南至南四環,北至南三環,具體四至範圍由大黑河郊野公園總體規劃確定。
針對有關部門在保護大黑河生態環境工作中出現職責不清、權責不明、體制不順的情況,《條例》也作出回應,明確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工作,建立生態保護和管理統籌協調機制。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首府市民郊遊需求。《條例》規定,大黑河郊野公園應當通過重塑兩岸生態空間風貌,打造特色人文休閒景觀,發展生態觀光游、休閒度假游、鄉村特色游等,建設生態秀美、業態前沿、特色鮮明、人文內涵豐富的生態郊野空間,滿足市民親近自然、休閒遊憩、運動健身、科普學習需求。《條例》對強化公園日常管理、維護遊園安全、保持環境衛生整潔等方面作了規定。
《條例》還對園區內的禁止行為作了嚴格規範,以列舉方式規定了禁止破壞生態的建設活動和不文明的遊覽行為。《條例》規定,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區域內除因公共利益需要實施生態保護建設活動外,禁止建設永久性建築物或者實施其他各類房地產等商業開發行為;禁止建設各類工業項目;禁止挖沙、取土、圍欄;禁止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設施及場所;禁止設置生活垃圾填埋場及處置設施等六類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建設活動。《條例》明確在遊覽區域內禁止移動、損毀保護標誌和保護設施;隨地便溺、隨意塗寫、刻劃、張貼等十一大類三十餘種破壞環境的行為。
「當時提出的問題,立法都有回應。此次通過立法手段,對大黑河城區段沿岸生態進行強有力的保護和開發約束,逐步實現大黑河沿岸生態修復的有序發展,形成更加穩固健康的水岸藍綠空間系統,讓城市融入自然,實現綠色生態福祉的普惠共享。」市園林建設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多措並舉 確保落地落實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如何推動《條例》貫徹實施?
市住建局作為大黑河郊野公園的行政主管部門,在推動《條例》貫徹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按照《條例》的規定認真履職,加強執法,在履行監管職責過程中,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部門密切配合,在監管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及時移交城管等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督執法,提高執法效能,全面推進《條例》的貫徹落實。」
同時,市住建局將發揮好牽頭作用,既要督促好市園林建設服務中心和土左旗、玉泉區、賽罕區的大黑河郊野公園管理部門的建設和日常養護工作,又要與自然資源、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生態環境等部門建立協調溝通聯動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在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方面的問題,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保護利用、監督管理和遊覽服務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切實做好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保護工作。
「《條例》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為首府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市園林建設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們將按照《條例》規定,結合自身工作,大力推進大黑河郊野公園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大黑河郊野公園生態修復工程,計劃完成總面積約460公頃的大黑河兩岸生態修復,實現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水土保持、涵養水源和景觀優化等多重目標。同時,繼續推進大黑河郊野花帶建設項目,利用植物主題強調大地景觀風貌特色,讓廣大市民在花海中感受自然野趣。
《條例》的貫徹實施,將對大黑河城區段沿岸生態保護進行強有力的保護和開發約束,逐步實現大黑河沿岸生態修復的有序發展,春遇候鳥、夏望花田、秋賞金葉、冬踏冰雪的大黑河郊野公園,將成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生動寫照。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