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天,也不退群的人,多半是這種人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01-
安靜,是一種境界。
人生在世,鬧騰容易,安靜也難。安靜生活並不難,難得是大家能不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人生要學會釋然,心境改變,才會覺得山高水遠。
安靜的生活,人生方能更加順遂。
人,有時候也是要有一點孤意的。不必追逐世俗的熱鬧,不去羨慕凡塵的繁華。 最好的活法是「安靜」,靜坐一室,一杯茶,一本書,一縷暖陽,幸福如是。
狂歡帶來的只是一時的歡愉,狂歡過後留下的,只會是加倍的寂寥。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要學會靜心,活好自己,擁有一顆平淡的心。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早就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活出了真實的自己。不聊天,也不退群的人,多半是這種人。
【一】喜歡安靜的人。
周國平說: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在的虛名浮行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的精神寶庫。」
有一種安靜的美好,叫「我與誰都不爭,誰與我爭都不屑」。
有一種生活,叫做自己的朋友圈;也有一種人生,叫作友圈裡的時光靜好。成年人,都學會了克制,既克制自己發朋友圈的慾望,也克制自己的情緒。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生活中就會交往到什麼樣的朋友。一個人的格局和身邊的朋友有特別大的關係。
當一個人漸漸開始不發朋友圈,不是無話可說,而是靜默地成長,低調地成熟。那些習慣安靜的人,他們有高質量的朋友,也懂得取悅自己。
【二】事業比較成功的人。
雪萊說:「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習慣安靜的人,往往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更容易獲得成功。那些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擁有了一張「金口」,一顆「靜心」,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通訊錄好友越來越多,可是朋友圈的動態卻越來越少。越是思想充實的人越渴望安靜,越是內心虛空者越懼怕空閒。要知道,熱鬧只是生命的表象,安靜才是本質。
朋友圈來來往往很多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朋友,卻總有人能輕易擾亂我們的生活。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遠離低層次的朋友圈,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小麥寄語:餘生,遠離低質量的社交。
叔本華說:「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不懂生命的女人還在刻意合群,塑造自我的庸俗。」
人的想法簡單了,生活就簡單;心裡沒有那麼多複雜的事情了,生活也快樂多了。
經過人生的沉浮,能夠把握住一份歲月靜好的時光,對於許多朋友來說,卻是一種奢望。不發朋友圈的人,他們把時間都放到了自己身上,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
人生在世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多,一日三餐,一家人團圓在一起,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啊。
低效的社交不如高效地獨處,餘生,請擦亮眼睛,堅決遠離朋友圈垃圾社交。所以,餘生收拾好心情,該放的放,該忘的忘,安靜地生活就是對生命的最好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