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爛,保守與AI或許是今年PC市場的關鍵詞,一邊PC市場處於嚴寒,市場銷量節節敗退,消費者又興趣寥寥,導致PC巨頭苦不堪言。整個行業不斷地躺平,廠商們通過擠牙膏的方式度過這個並不美好的年份,另一方面AI又給PC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爆炸般的AI算力需求又似乎讓企業級PC市場重新迎來了春天,各種用於訓練且價格高昂的計算卡供不應求,而像是英偉達等早早布局AI的科技巨頭賺得是盆滿缽滿。
擺爛,降價與平平無奇的 DIY 市場
作為DIY市場的扛把子,首先介紹的自然是CPU,今年的CPU市場總的來說還是以擠牙膏為主,在去年推出全面更新換代的產品之後,今年面對不景氣的大環境,兩家公司在大半年期間都選擇了躺平,以擠牙膏的形式來應對。
首先是英特爾,英特爾12和13代酷睿處理器口碑不錯,而今年由於製程的限制,英特爾選擇推出改良款的14代酷睿處理器來應付消費者,然而14代酷睿處理器因為擠牙膏而被廣大用戶所詬病,大家紛紛表示對於英特爾的鄙視,不過在這麼多牙膏中,還是有加量不加價的14700K出現,算是英特爾的遮羞布。
AMD 之前試水了 X3D 系列處理器,面向遊戲玩家打造,反響不錯。今年 AMD 又推出了銳龍 9 7950X3D 這樣的旗艦產品,不但遊戲性能有所提升,生產力性能也沒有被拋棄,一舉兩得。 AMD 還推出了銳龍 7000 智酷版處理器,將 TDP 限制到 65W ,以少量的性能損失換取更加冷靜的使用體驗,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還是願意接受的。
在年底,英特爾推出了酷睿Ultra處理器,架構、封裝工藝以及工藝製程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可以說徹底脫胎換骨,伴隨著酷睿Ultra處理器,英特爾還推出了AI PC的概念,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對應的PC來吸引消費者前去購買。不過大家想要看到基於酷睿Ultra處理器搭載的筆記本大量上市,還需要等到2024年的CES。
總之今年CPU市場沒有太大的驚喜,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兩家巨頭也都希望能夠平平穩穩地度過2023年,別出什麼岔子,在2024年再發力,推出更新換代的產品。
除了CPU之外,今年的內存呈現先抑後揚的局面,在上半年的時候,由於工藝的提升,內存的成本日益下降,導致原本高高在上的DDR5內存價格出現了崩盤的趨勢,從價格上來說與DDR4相差無幾,部分內存更是比DDR4更低,DDR4內存也到了退市的邊緣。
廠商們也陸續推出7000/8000MHz的高頻內存來吸引發燒級玩家。低廉的內存價格除了讓消費者拍手稱快之外,包括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內存顆粒製造商苦不堪言,慘澹經營,這幾家內存上游廠商為了增加營收,便祭出了減產大法,大幅減少內存顆粒的供給。終於第四季度內存終端有所上漲,讓這些企業喘了一口氣。
今年各大廠商都推出了面向不同消費者的PCIe 4.0 SSD,此外採用QLC快閃記憶體顆粒SSD也逐漸進入到市場,主打1TB或者2TB容量,藉助超大SLC緩存彌補QLC顆粒的不足。 廠商們也陸續推出 PCIe 5.0 SSD ,讓 SSD 的持續傳輸速度超過 10GB/s 。只是 1TB 容量 PCIe 5.0 SSD 的售價在 1799 元左右,而 PCIe 4.0 SSD 在 500 元,因此 PCIe 5.0 SSD 更多的還是屬於炫技產品。
顯卡市場可以說用乏味來形容,沒有了旗艦顯卡的加持,留下的只能是罵聲一片。大家發現英偉達對於主流顯卡越來越敷衍,如果說GeForce RTX 4070還算是面向2K解析度的顯卡的話,GeForce RTX 4060系列顯卡仍然面向的是1080P解析度,就讓消費者感到不滿了。拋開DLSS的光環,4060的理論性能提升並不明顯,大約在15%上下,這對於等待兩年時間的消費者來說並不滿意。
如今類似於DLSS這樣的黑科技讓顯卡廠商和遊戲廠商越來越懶,原本遊戲需要大量優化,而現在卻全部扔給AI,無疑減少了遊戲開發的成本。而英偉達也在今年推出了DLSS 3.5,利用AI改善光追條件下的畫面效果,算得上是錦上添花之舉。
作為英偉達的老對手, AMD 今年並沒有在旗艦市場上有所動作,首先是推出中國市場特供的 RX 7900 GRE 顯卡,並且為中高端消費者推出了 RX 7800 XT 以及 RX 7700 系列顯卡,另外針對主流市場推出了 RX 7600 顯卡,差不多就是擺爛。
2023年3月,有統計機構放出了一份報告,稱得益於Arc顯卡的熱銷,英特爾在第四季度(2022財年)的出貨量竟然破天荒地超過了AMD,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像,只能說AMD在顯卡市場上的碌碌無為實在是讓業界感到不滿。
機電散在今年沒有太的動作,ATX 3.0電源逐漸普及,廠商們也開始反思過度RGB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外關於12VHPWR供電接口的設計缺陷導致顯卡頻繁燒毀,PCI SIG組織緊急制定了12V-2x6接口來救火,成為了平平無奇的機電散市場中為數不多的波瀾。
紅到發紫的AIGC與躺著賺錢的英偉達
今年的PC市場無疑是寒冬,各大科技廠商面對凜冽的寒冬都不禁打起了寒戰。科技公司的財報也是慘不忍睹,然而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還是有行當有著迅猛的發展,那就是AI行業,以及伴隨著AI一路狂奔的英偉達。
2022年11月30日,AI科技企業OpenAI推出了大語言模型ChatGPT,由於其強大的AI生成實力,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僅僅過了五天就收穫了百萬級別的用戶,到了2023年1月,微軟對OpenAI實現了數十億美元的追加投資。23年3月14日,GPT-4模型正式發布,GPT-4的回答準確性不僅大幅提高,還具備更高水平的識圖能力,且能夠生成歌詞、創意文本。同時GPT-4還對除了英文之外的語種有著更多的優化。
隨著GPT-4的推出,AI創造從娛樂朝向生產力工具快速躍進,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GPT作為日常辦公的工具,進而帶動生成式AI改變了多個行業。除了GPT之外,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華為的「盤古」,阿里的千問等模型已經正式商用,成為生成式AI的有利競爭者。
對於生成式AI來說,最重要的便是AI模型的訓練,伴隨著AI越來越先進,模型參數也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有數百億參數的模型推出。以華為盤古氣象大模型為例,使用200張GPU進行訓練,需要花費2個月才能訓練完畢,GPT-3 則需要1萬塊顯卡,花費一個月才能實現1750億個參數的模型訓練,至於未來的GPT-5,甚至需要25000至50000張計算卡H100計算卡才能訓練完畢,AI算力需求可以說呈現指數型的上漲。科技廠商對於AI訓練卡的狂熱追捧也讓以英偉達為主的晶片商賺得盆滿缽滿。
11月21日,英偉達公布了2024財年第三財季財報,財報顯示,英偉達單季度內向全球數據中心出售145.1億美元的晶片,達到了英偉達的歷史新紀錄,同比增長279%,環比增長41%。AI晶片的熱銷也帶動英偉達第三季度的總營收達到了18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6%,比上一財季增長34%,創紀錄新高。
之前有調研機構估計,作為英偉達主力的H100計算卡,其生產成本大約為1.8萬元人民幣,而零售價則為25.5萬元,單塊GPU的利潤差不多是14倍,可以說有了前期AI的布局,才得以讓AI計算卡成為了英偉達新一代的印鈔機。英偉達如此亮眼的成績單勢成為PC市場最靚的仔。
除了大企業對於AI計算卡的需求不斷上漲外,個人消費者對AI的依賴也與日俱增,例如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式AI軟體的流行也讓消費者對於高端顯卡的需求不斷上漲。其中擁有龐大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已經十分完善的英偉達顯卡自然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英偉達也沒有在功勞簿上躺著不動,在2023年末,英偉達又正式推出了H200晶片,LLM模型推理性能幾乎翻番,GPT3訓練速度也能提升60%,相信到了2024年,憑藉在AI晶片領域的絕對領先,英偉達的營收以及利潤將會再創新高,帶動股價一路上揚。然而到了年末,一場黑天鵝讓英偉達膨脹的營收遭遇了嚴重的打擊。
RTX 4090遭限制,發燒級玩家遭殃
2023年是AI茁壯發展的一年,包括中美在內的大國都希望掌控AI的主動權。除了OpenAI等企業之外,包括百度、阿里、谷歌等都推出了自家的AI模型並且逐漸商用化,想要實現AI的準確性就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當然也包括海量訓練卡作為算力支撐,而這也是美國所擔憂的。
今年下半年,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在10月中旬更新了對中國的先進半導體和計算設備的出口管制,包括A800、H800晶片,以及MI300X、MI300A、MI250X、MI250等多款 AI 晶片無法出口到中國,甚至除了這些計算卡晶片之外,包括GeForce RTX 4090這樣的遊戲顯卡也無法在11月17日之後進入中國市場,由此引發了PC領域的動盪。
作為圖形行業的扛把子,英偉達等企業也努力地尋找對策,例如計劃在明年初推出所謂的4090D以及RTX 5880 Ada等終端設備,儘可能地供應給中國企業。然而美國的政策千變萬化,不可捉摸,屆時是否有新的限制也未知。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更加嚴苛的限制則讓自研晶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機會,在2023年我們也看到更多自主研發的晶片問世。
從有到優,奮勇探索的自主研發
2023年隨著國外科技戰的進行,國內領先的科技廠商想要獲得國外最先進的產品難度越來越大,這也給了自主研發的硬體更多的機會。
在2023年,我們看到了自主品牌在CPU以及GPU領域均有所建樹。首先是面向通用市場的CPU領域。11月28日,龍芯3A6000處理器正式發布,而這也是我國採用自主指令系統的CPU終端產品,主頻達到2.5GHz,集成4個最新研發的高性能LA664處理器核,並且也支持多線程技術,支持對於SM2、SM3、SM4等自主加密技術。
從SPEC2006的測試中來看,龍芯3A6000處理器相比較上代的3A5000性能翻番,已經和英特爾十代酷睿不相上下,目前龍芯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系統的生態,好在經過多年的打磨,目前已經打造了初步完善的軟體生態系統,可以流暢運行國產辦公軟體。
除了龍芯,兆芯也在年底推出了開先KX-7000系列桌面處理器,性能提升明顯,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用X86指令集,從而兼容Windows生態。 在GPU領域,摩爾線程而推出了MTT S70系列顯卡,此外摩爾線程大幅更新了顯卡驅動,從而能夠流暢運行數十款遊戲,未來也將隨著驅動的優化支持更多的主流遊戲。隨著人才的回歸,未來中國企業將會在CPU和GPU這兩個尖端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AI PC引領,2024年觸底反彈
就目前來看,2024年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消費級市場,更是與全球經濟環境棲息相關。明年的環境是否會更好,現在還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不過正值年底,機構倒是給出了較為樂觀的預測,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發布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預計將比今年增長11%,主要是疫情期間消費者購買的PC將迎來升級換代的浪潮。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明年隨著各大科技廠商對於AI的研發越來越深入,大家對於計算卡的需求水漲船高,此外包括智能汽車廠商也將需要海量的計算卡從事訓練。以英偉達為主的AI計算卡供應商的營收將會節節攀升,達到新的高度。
對於2024年,我們還是報以謹慎樂觀的態度,畢竟PC行業已經沉寂了數年,是時候需要機械降神來提振整個行業的士氣。 今年的PC市場由於整體的萎靡不振,導致大部分的廠商都以躺平為主,整個市場也比較沉寂,當然躺平並不意味著2023年沒有讓人驚艷的產品。以下就是我們認為的2023年間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
英偉達H200
如今AI當道,算力為王,而英偉達H200 GPU就是專門針對AI計算所打造的GPU。與H100相比,H200在架構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顯存顆粒從HBM3變成了HBM3e,當然顯存也從94GB進化到了141GB。根據英偉達官方的測試,在LLM大語言模型中,H200的訓練速度最高比H100提升90%,這對於追求訓練效率的廠商來說自然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龍芯3A6000
作為自主研發的處理器,龍芯寄託了國人太多的寄託。而採用自主指令集的龍芯3A6000處理器則是自研的最新力作。得益於改良過的製程架構,龍芯3A6000在理論性能上比上代處理器相比有著很大的提升,已經和英特爾10代酷睿不相上下。
儘管在生態打造上與國際巨頭還有比較大的距離,不過相信隨著國內夥伴的加入,龍芯的生態將會越來越完善,基於龍芯打造的系統也將滿足越來越多的使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