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青島推出這些便民舉措→

2023-12-30     半島網

原標題:打造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青島推出這些便民舉措

打造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青島推出這些便民舉措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今年以來,市司法局聚焦便民利民,從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服務產品、服務水平聚力突破,著力打造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滿意度。

12月29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聚焦便民利民 著力打造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有關情況。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鄧煥禮,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生,市司法局法律服務管理處處長楊電科,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副處長沈帥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市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全面貫徹實施《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法治問題,持續提升法律服務便民、利民、惠民水平,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高。下面介紹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便民舉措:

聚焦便民利民,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打造「一網同城」服務平台

將鎮(街)、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指標,以考核促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完善全時空法律服務網絡,建成2167個市、區、鎮、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四級實體平台全貫通、全覆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累計接待群眾8.7萬餘人次,辦理各類事項9.1萬餘件,群眾滿意度達98%。12348法律服務熱線365天、每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運行,累計接聽群眾來電17萬餘人次。創新「12348熱線+人民調解」新模式,在線受理調解申請8900餘件,履行標的額1756萬元。

建立全域通辦便捷通道

深入推進法律援助「市域內一體化服務、膠東五市跨城通辦」便民服務大格局,青島本市群眾可以在市域內任何一個法律援助機構辦結援助手續,青島、濰坊、日照、煙台、威海的群眾在家門口即可申請五市法律援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建設智慧公共法律服務數據平台,整合窗口服務、12348熱線、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數據資源,明確受理範圍、辦理程序、注意事項等,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數據融合共享,不斷促進法律援助工作持續擴面提質。今年以來,累計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萬餘件,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6900餘萬元。

夯實法律服務基層基礎

積極引導村(社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參與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將優質法律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延伸到田間地頭。市南區配齊配強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力量,打造「零距離」法律服務圈。目前,全市共配備村(社區)法律顧問1470名,法治帶頭人2155名,法律明白人6487名。依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社區)法律顧問資源,建立「1+1+N」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榮獲第六屆全國「法治政府獎」,入選青島市首批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八大典型案例。指導建立各級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2414個,形成人民調解工作四級組織體系。在建設工程、勞動人事、金融等矛盾糾紛多發領域,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263個。

聚焦便民利民,豐富公共法律服務產品

完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平台

建成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涵蓋律師、司法鑑定、法律援助、行政複議等13項服務,讓群眾「走進一扇門,辦好所有事」。在全省率先將公安遠程會見服務接入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實現刑事法律援助「一站式」辦理。設立「青島市人民政府行政複議委員會辦公室法律援助工作站」,出台《青島市行政複議法律援助實施辦法(試行)》,架起行政複議當事人與行政機關平等溝通協商平台。西海岸新區設立「法律服務超市」,將律師、公證、司法鑑定等法律服務資源「打包上架」,讓群眾獲取法律服務如逛超市一樣便利。城陽區、膠州市等區市推出「12348+調解+法律援助」「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仲裁」等形式多樣的服務模式,一站式滿足群眾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跑出了便民利民加速度。

發揮公共法律服務集聚效應

加快青島涉外法務中心項目建設,推動國際商事法庭、智慧財產權法庭入駐。在嶗山區建設青島金融法務區·金融法務大廈,突出「金融+法治」特色,以法治助推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法律服務業態集聚與功能升級,建設一流法治服務高地、法治創新高地,全面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

建立困難幫扶綠色通道

升級「法援在線」系統管理平台,新增點援服務、線上評審功能,有效提升「法援在線」服務水平。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等全部實現預約上門服務,及時辦理農民工討薪以及追索工傷醫療費、撫養費、贍養費等案件,依法維護弱勢群體、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今年以來,累計受理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案件4000餘件,為農民工討薪4130餘萬元,解答諮詢1.1萬餘人次,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公共法律服務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聚焦便民利民,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打造公共法律服務特色品牌

發揮律師、公證、司法鑑定等作用,成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法律服務團,服務太平山浮山整治、重慶路快速路工程、張村河片區改造等項目,提供法律諮詢2600餘場次,出具法律意見2300餘份,化解矛盾糾紛3100餘件,直接服務居民31300餘戶,形成行政複議案件標準化審理指引等制度創新成果10餘項,用專業的法律服務保障民生工程順利實施。打造「法惠企航」服務品牌,成立由87家律所、620名律師組成的「惠企法律服務團」,發揮惠企法律服務團隊「政策解讀+法律服務」雙重專業優勢,主動走訪企業、產業園區等,加強政策宣講,推動政策落地,提供專業指導、服務12.4萬餘次,協助企業融資或享受獎補資金5000餘萬元。組建企業合規指導團和企業合規服務團,推動成立市企業合規研究會,開展「律會結對」「律企結對」活動,對6000餘家民營企業開展「合規法治體檢」,幫助企業降低經營風險。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改革

持續深化公證便民服務改革,12家公證機構全部參與「零跑腿」暨「一網通辦」試點,創新推出存量房「帶押過戶」公證服務,深化涉外公證認證聯辦,辦理涉外公證、領事認證「兩件事一次辦」1576件,努力提升企業和群眾辦理存量房交易、涉外公證等事務便捷度。推動司法鑑定機構進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展便民服務,涵蓋法醫、物證、聲像資料、環境損害、建築工程五大類別。引導全市176家基層法律服務所和900餘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積極參與公共法律服務,年內提供公益法律服務1600餘場次。

提升法治宣傳教育質效

深化「法治青風」品牌建設,組織50餘家市直單位,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民法典等27項主題開展第二屆「誰執法誰普法」特色普法周活動,累計開展特色普法2548次,受眾221萬餘人次,發放普法宣傳品49萬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打造優秀法治文化陣地,新打造法治文化旅遊體驗線路、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題公園等15個群眾身邊的宣傳陣地,逐步形成市級陣地引領、區市陣地支撐、鎮村陣地補缺的基層法治宣傳文化陣地矩陣,有效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薰陶、浸潤作用。著力強化示範引領、典型帶動,完成36個國家級、115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覆核工作。年內新增省級法治宣傳教育示範基地和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16個,市級基地44個。

下一步,市司法局將健全制度措施,完善平台功能,創新方式方法,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質量,增強保障能力,加快建成高水平、現代化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3d48caae78890ca1f955bc19664f5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