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譚天丨怎麼看待10點這場發布會?

2024-10-08     大眾網

10月8日,國慶假期結束第一天,很多人都在期待一場新聞發布會的召開。

這場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紮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這場會將釋放哪些增量信號,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接下來的發展態勢?很多人都在關注著。

事實上,10月6日,這場發布會的預告一出,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節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國新辦發布會,一系列會議召開,一項項利好政策的推出,使得市場預期明顯改善,資本市場連續上漲。

國慶假期期間,各大券商都沒有休息,假期開戶數也創下歷史新高。

在這樣的情緒下,當看到國新辦要舉行這樣一場發布會時,大家都在期待,這個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籃子裡又有什麼利好政策,又會放什麼「大招」。

發布會前一天下午,譚主專門去了一趟國家發展改革委。為了這場發布會,他們已經準備了很多天,我們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時,他們還在為發布會做最後的梳理和完善。

這場新聞發布會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關注,首先,是這場新聞發布會召開的時間節點恰逢其時

在談到這幾天輿論場的熱切期待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員提到,這反映出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僅來自於資本市場,還來自於宏觀經濟政策的支撐,更來自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所以,在節後第一天開這場新聞發布會,也是恰逢其時。

梳理時間線,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支撐力的脈絡: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到,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3天後,9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要「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

而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講的,是「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從謀定方向到研究部署再到系統落實,越來越具體,也越來越清晰。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告訴譚主: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我國經濟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了邊際走弱的現象,選擇在這時開這樣一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具體的政策舉措,展現出了中央對解決當前經濟回升中所遇到的問題、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的決心。同時,這些舉措也表明,我們現在還有充足的政策儲備。

此時,距離2024年結束還有80多天。今年前半段,各項宏觀政策持續發力,上半年保持了5%的增速,總體穩健。一般來說,四季度經濟在全年經濟的占比分量較高。在這個時刻,需要推出、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讓企業、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增強社會的信心和預期,在這關鍵的第四季度再拼一把,這對努力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也是至關重要的。

放在全年的角度來看,這場新聞發布會,同樣也是恰逢其時。

這場新聞發布會備受關注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出席安排

出席這場新聞發布會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和副主任劉蘇社、趙辰昕、李春臨、鄭備。

這次「一正四副」的配置,實屬罕見。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跟譚主分析:

這次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帶著四位副主任一起參會,確實不常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副主任都負責不同方向的工作,這次共同參加新聞發布會,也是在向社會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一攬子增量政策是在全方位發力,打出政策「組合拳」。

「組合拳」要打得有力有效,不光意味著「多出拳」,更要講究策略、節奏、配合。

之所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組合拳」受到外界廣泛關注,是因為國家發展改革委承擔著政策執行協調中樞的角色。

黃漢權表示:

從機構職能上看,國家發展改革委是宏觀管理和經濟綜合部門,要負責做好政策間的統籌協調,承擔政策一致性的評估,確保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推動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實施。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部門比國家發展改革委更適合出來講「一攬子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工作,就是統籌財政、金融、投資、房地產等各領域政策,增強宏觀政策的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合力。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這場發布會之後,我們也期待其他部門再對具體領域的政策安排做詳細解釋。

回看這段時間,先從金融領域發力,立竿見影提振信心、扭轉預期,緊接著跟進宏觀政策的整體部署,紮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從而改善宏觀經濟基本面,進一步鞏固市場主體和地方的信心、鞏固積極的市場預期,繼而開啟正向預期下的良性增長循環。

這套「組合拳」的思路清晰,布局長遠。

事實上,這也回應了外界關注這場新聞發布會的另一層原因——這些政策密集出台,是否意味著底牌盡出,後續就「沒招了」。

黃漢權給譚主解釋了中國宏觀政策的制定邏輯:

當前的一攬子增量政策,一定不是一個短期的刺激,而是可持續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一直強調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調節的有機結合。

經濟發展都有著周期性,當前的中國經濟的周期性特點就表現為,實際增速跟我們的潛在增長率之間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通過宏觀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來把經濟的實際增速拉回到原本應有的區間。

但是,加大宏觀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

所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牽頭考慮政策時,兼顧總量與結構,兼顧當前與長遠,兼顧經濟與社會,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解決當前問題的同時,考慮提升中長期發展的能力和潛力。

比方說,消費是我們現在政策的一個重點,「兩新」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拉動了大眾消費,但這個政策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對當前消費的拉動,而是包含了對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的結構性引導。

因為有全局謀勢的思維,才能精準落子到關鍵之處。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員也提到,一攬子增量政策不單單著眼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不單單著眼實現今年的經濟目標,它瞄準的是更長時間的發展。

對於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員提到了三個時間點——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推動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確保「十四五」順利收官;為「十五五」打下基礎。

這場發布會,只是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的起點。

(玉淵譚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3aa0a93224784f5b034b9945131a6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