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館解鎖新玩法,讓文物「活」起來

2024-10-27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在歷史的長河中,文物是時間的見證者,文化的傳承者。它們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連接著現在與未來。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麗水市博物館,近年來正以創新的方式,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的魅力得以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動每一個心靈。

從古蓮的盛開到劇本游的創新;從文創產品的熱銷到跨界合作的探索,麗水市博物館正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展現著文化的力量,引領著公眾走進歷史的深處,感受文化的溫度。

文創冰箱貼

古蓮開花,讓博物館「有熱度」

7月21日清晨,麗水市博物館安保人員在做開館前的最後一次巡查時驚喜地發現,栽種於館內中庭附近的宋代蓮子開花了。

得知消息後,麗水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來到蓮花前。

眼前的蓮花,挺拔而立,花形飽滿。陽光透過粉白色的花瓣,在蓮葉上投下搖曳不定的影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那一刻,宋代周敦頤所作名篇《愛蓮說》中描繪的景象浮現在人們眼前。

「這株蓮花和《愛蓮說》來自同一個時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7年,南京秦淮河清淤時,工人發現了古蓮子。經專家判定,這些蓮子來自宋代地層,距今已有千年,「2019年,我們博物館原研究館員吳東海有幸得到了其中6顆,在館裡種下。」

經過人工破殼,6棵古蓮全部成功「復活」,並於2022年首次開花結果。自此,古蓮成為麗水市博物館裡「活著」的文物。

2023年盛夏,古蓮花如約盛開。此時的古蓮,狀態已趨於穩定。經多方論證,2024年,古蓮從博物館後院遷移至館內中庭。

露天式設計的中庭,陽光充足,古蓮放置於此後狀態越來越好。今年7月中旬,它長出了花蕾。此前,專家預估,古蓮將於7月25日左右迎來綻放。而提前綻放的蓮花,為館內人員帶來一份驚喜與歡欣。為了讓更多人能觀賞到這一美景,在古蓮開花期間,博物館採用慢直播的方式,線上線下同步互動。同時,博物館招募了一批「護花使者」,與遊客一起「守護」古蓮。

古蓮的盛開,讓博物館內的參觀人數激增,更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微博話題「博物館的千年文物開花了」閱讀量高達1188.3萬,人民日報發起的「穿越千年的古蓮驚艷綻放」話題閱讀量也達到577.4萬。新華日報、新華社快看、浙江日報、錢江晚報等國家級和省級媒體紛紛報道。一時間,這株古蓮和麗水市博物館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古蓮的盛開,不僅讓市博物館「熱度」飆升,更讓人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魅力。這株古蓮,不僅是博物館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樑,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和文化的傳承。

劇本游

解鎖新玩法,讓文物「火」起來

8月10日,七夕節。一場名為《我要當「館長」》的劇本游活動,在麗水市博物館浪漫「上演」。

活動參與者在古陸麗水廳、麗水三寶廳、括蒼石語廳找尋證據,推理交流。經過多輪遊戲對決,玩家河曲最終勝出,獲得「榮譽館長」頭銜。

隨著社會發展,博物館不斷被重新定義。它不僅是收集、保護、研究和展示文化遺產的場所,也是文化服務和教育的重要平台;是與時代、與潮流接軌的前沿,同樣也要成為廣大青少年的「潮玩」之地。

「劇本游是當代年輕人喜愛的新型社交方式,把逛博物館和玩劇本游相結合,可以讓參與者通過沉浸式戲劇體驗的方式,感受館藏文物背後的精彩故事。」麗水市博物館館長鬍興旺介紹,「這種形式有助於我們盤活、利用好各類文物資源。」

為進一步發揮我市紅色文物資源的獨特優勢,麗水市博物館早在2022年就引入專業團隊研究創作劇本,並開發了《文物密室探案之無名英雄》《文物密室探案之興華廣貨號》等紅色主題微話劇。這些活動在保證專業度的同時,又在形式上貼合了年輕人的興趣,特別是「邊走邊演」的模式,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參與,使得體驗這一模式的隊伍日益壯大。

在將文物史實融入劇本的過程中,麗水市博物館進行了大量細緻的篩選工作,既考慮創新度,又確保歷史的準確性。玩家們通過真實現場和革命文物,在遊戲中聆聽革命故事,通過故事傳播文化,通過文化傳承精神。

新穎多樣的玩法,引導公眾走進博物館,帶給公眾多元化遊覽體驗的同時,也讓文物「火」了起來。正因這些新穎舉措,麗水市博物館還獲評2023年浙江省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考古盲盒進課堂

激活歷史,讓教學更加生動

麗水市博物館北門,遇見處州——麗博文創商店。

「我要把『文物』帶回家。」剛和父母結束遊覽的吳馨語小朋友,一下被這裡的文創商品吸引了目光。

商店內,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如同一個個閃耀著歷史光芒的小精靈,它們不僅僅是商品,也是麗水特色文化的傳遞者。

這家由麗水市博物館與麗水本土設計公司合作打造的文創商店,於今年年初開業運營。運營方的產品設計先後榮獲60餘項市級、省級、國家級、國際級設計獎項,其中不乏享譽設計界的紅點設計獎。

「合作的初衷,是打造一個麗水文創展銷平台和麗水文化展示平台。」胡興旺表示,「不僅為參觀博物館的觀眾提供富有文化內涵、創意無限、溫暖人心的精美文創產品,更通過這些產品,讓觀眾深入了解麗水文物的獨特魅力。」

比如,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與文物相結合,精選出市博物館龍泉窯象鈕蓋罐、龍泉窯菊花鼓釘三足爐、龍泉窯海棠盞三個「國家一級文物」,巧妙地藏於盲盒之中……近年來,市博物館依託館藏文物資源和地域歷史文化遺產等,在文創產品研發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打造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精美文創產品。其中,「宋韻考古盲盒」就是市博物館近期研發的文創產品,不但在走進校園的過程中深受師生們的喜愛,還曾在全省博物館文創產品大賽中收穫銀獎。

文創「拼圖」

一座博物館就如同一所大學校,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者,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為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這一作用,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市博物館積極開發研學旅行項目,將知識融入實踐,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在10月22日舉行的浙江省首屆博物館研學案例和線路推介活動終評會上,麗水市博物館提報的研學旅行項目「處州一日」CityWalk研學線路在眾多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首屆浙江省博物館研學「十佳線路」。

「讓青少年在互動中感受歷史的脈動,讓課堂真正『動』起來,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樑。」麗水市博物館副館長余秋午說,「將課堂與文物古蹟相融合,不僅能讓學生們了解歷史,還能零距離感知歷史的魅力,這種跨界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

文章來源: 源新聞·麗水日報 徐子涵 鍾珮銘 蘭雷偉 謝黎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34100857eeb6f17595578fe086fe5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