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中有很多伏筆,而且每一個都很精彩。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人物基礎龐大而看不懂。但是,隨著時間線的推移,每個人物的個性都非常鮮明。誰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觀眾也開始了如指掌。特別是范閒,開始變得不再佛系。
二皇子和長公主算是最長的伏筆,一開始二皇子的性格很討喜。所以,大家都以為他和范閒是好兄弟。二皇子和司理理在一起吃飯,然後滕梓荊遇害,其實就是伏筆二皇子是壞人。但是由於司理理的身份,所以掩蓋了這一點。
第一季的最後,二皇子被出賣,原來他和長公主才是一夥的。這算是埋了一季的伏筆,看起來已經比較長了。林婉兒對范閒說的你不要招惹桃花債,其實也是伏筆。因為范閒去了北齊,不僅和海棠朵朵各種曖昧,還和司理理牽扯不清。
每一句話都有深意,這就是《慶餘年》。但是,最長的伏筆還是柳姨娘。大家應該對范閒進宮印象深刻,因為是和林婉兒一起去見家長。大部分人的眼光都被幾位奇怪的妃子吸引了,卻忘了柳姨娘的姐妹,這位正常的妃子。
《慶餘年》原著大結局,范閒成功了。取代慶帝的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太子而二皇子,而是三皇子。這位三皇子,各方面都很不錯,有才華有魄力。最重要的,他是范閒的親戚。宜貴嬪,范閒口中的柳姨,就是三皇子的生母。這個伏筆,算是全劇埋得最長的伏筆,直接到第三季大結局。
范閒和太子,二皇子都水火不容,這時三皇子便成為了最好的人選。最重要的是,他還是范閒的親戚,有什麼比親戚更加牢靠?這位柳姨其實只是和范閒擦身而過,最後卻成為了太后。范建只是收養了范閒,最後卻成了皇親。伏筆,真的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2nsfG8BMH2_cNUgEp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