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是「管」出來的,用這4招喚醒和激發教師!

2023-10-05     京城教育圈

原標題:教師不是「管」出來的,用這4招喚醒和激發教師!

不是所有行為都值得欣賞、寬容、信任,但是所有人都值得理解、關懷、期待。

老學校處處是挑戰,最大的挑戰是對人的喚醒和激發,我知道「教師第一」的道理,也知道教師不是「管」出來的。那該怎麼辦?

1

讓「榜樣」成為一個動詞

人類學家項飆說:「把自己作為方法。」生活中也常聽人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顯然,面對挑戰,破局的最好方法就是從自我出發,先「做」起來。

校本研修「年年做」,形式大於內容,教師被動,怎麼辦?我說不妨就從「校長公開課」開始。我和兩位副校長依次上,我們一起向學生借智慧,向教師「買批評」。

關心關愛「天天喊」,口號大於行動,應付超越真誠,怎麼辦?我說與其「要求」教師去關愛學生,不如實實在在地讓教師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心,當他們真正感受到這份關心,自然會把這份關心傳遞下去。於是,學校工會轉身從「邊緣」來到了「C位」,每一次的工會活動都讓人期待,女教師都說「學校比老公更靠譜」。疫情封控期間,我也沒有「要求」教師去關愛學生,只是堅持給每一位教師或打去電話,或發去信息。「封控在家,生活是否遇到困難」「一個人要注意做好防護,如遇困難可隨時跟我聯繫」「請校長放心,沒有遇到困難,班裡的孩子也都很好」「我專心線上授課,孩子們積極學習,期待與您早日校園相見」……就這樣,我關心教師,教師關心學生。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經說過:「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榜樣是行動,是示範,是智慧,更是用心用情用力的自然表達。榜樣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動詞。

2

以「對話」實現共同理解

所謂「對話」,就是更加開放、平等且高質量的溝通。事實上,通過對話我們不僅可以更加精準地了解教師的需求,然後給予回應,做到精準服務;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形成「共同理解」,「讓所有人的認知和目標實現統一」。

在每一個關鍵節點——學期開始、結束或每干成一件「大事」之後,我都會跟全體教師做一次深入對話。對話會上,我們或「頭腦風暴」,或復盤總結,我會為大家「鼓掌」,也會直指問題所在,不是所有行為都值得欣賞、寬容、信任,但是所有人都值得理解、關懷、期待。因為我知道,我們越能夠直接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越容易得到他人的善意回應。

3

讓「共創」成為行動習慣

「個體情懷再寶貴也是不可持續的,機制、系統才會具有造血功能。」學校管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一群人的努力,而共創就是把一個人的想法變成一群人的行動。

前不久,學校策劃畢業禮,什麼時間?什麼主題?何種形式?如何更有意義……太多問題,於是學部主任賀冬梅便想到首先把年級的每一個人「卷」進來,形成一個團隊,智慧「眾籌」,然後一起共創。

共創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精神。當然,如今已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最近,喜愛園林綠化的體育教師汪昌勇主動攬下校園綠化養護的重擔,美其名曰「就當鍛鍊身體」;還有2年就退休的教師胡雨和主動承擔了學校的零星維修任務,他說「學校就是家,我年紀大了,但還可以為學校做點事情」……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自我覺醒,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行動,一所以「共創」為價值的「新學校」便自然出現了。

4

以「激勵」形成正向循環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學校工作中,每位教師也都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重視。因此,做好激勵至關重要。

我們堅持將「即時評價」進行到底,任何一項工作結束後,第一時間召開復盤會,復盤中見人見事,「表揚用喇叭,批評用電話」。同時,我們還將工作群升級為「激勵群」,在群里我們從不吝嗇自己的掌聲。

就這樣,幹著幹著,「榜樣、對話、共創、激勵」的管理路徑逐漸清晰,我們稱之為「柔心服務四部曲」。「四部曲」為一周期,通過一個又一個周期的正向循環,越來越多的教師被喚醒,活力被釋放,校園自然「處處是陽光」。

內容來源/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丁元春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校長)

原標題 / 《「柔心服務」四部曲》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里,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28e16d9a9fd4772cf9a54ba4d9229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