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感人的科幻動畫,預定年度神作

2023-11-15     Mtime時光網

原標題:近期最感人的科幻動畫,預定年度神作

近期最感人的科幻動畫,預定年度神作

時光網訊 近幾年每臨近歲末,都不乏優質動畫番,今年也不例外。

除了剛剛播出的《進擊的巨人》大結局篇,此前還有華裔科幻名家劉宇昆主導的燒腦神作《萬神殿》第二季,以及超出不少觀眾認知的高分科幻劇《拾荒者統治》等。

此外,還有一部古典之作值得被關注。

《冥王》

這部已在網飛完結的動畫,IMDb8.5分,爛番茄爆米花指數97%(新鮮度暫未開分),MTC專家評分9.6。

美國娛樂網Paste Magazine稱讚《冥王》是近期最感人的動畫之一,它為已經死亡的概念注入了生命。

IGN網認為這部耗時6年製作的動畫,擁有無可挑剔的情感弧線,呈現了戰爭餘波對人類的影響。

冥王緣起

《冥王》的故事,源自《鐵臂阿童木》。

說它「古典」,正是因為它背靠日本漫畫名家手塚治虫的阿童木故事,且探討了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關係。

1952至1968年,手塚治虫在《少年》雜誌連載《鐵臂阿童木》,其中包括他在1964年創作的人氣番外《地上最大機器人》。

《地上最大機器人》

這部番外,據說是為了映照另一漫畫名家橫山光輝(《三國志》《鐵甲人》)於1958年出版的《鐵人28號》。

《鐵臂阿童木》問世30年後,漫畫家浦澤直樹出道,他以《怪物》《20世紀少年》等作在競爭殘酷的日漫界站穩腳跟。

他還有一個身份,即手塚治虫的死忠粉。

他是日漫史上唯一一位曾奪得兩次手塚治虫文化大獎的漫畫家,其漫畫累計銷量已突破1億冊。

浦澤直樹

浦澤直樹一直想二創手塚治虫的作品。

起初,他申請二創手塚治虫的未完結遺作《火鳥》,但被手冢方拒絕。

後來,在手塚治虫之子的授權下,浦澤直樹在《地上最大機器人》的基礎上,完成了《鐵臂阿童木》的同人作品《冥王》。

從《鐵人28號》到《地上最大機器人》,再到《冥王》,可將之理解為層層「致敬」(前兩者更像是彼此抗衡)。

畢竟這三部作品都擁有同樣的創作元素:巨大的機器人以及殘酷的戰爭。

《冥王》漫畫&動畫

因為只是《鐵臂阿童木》的番外,《地上最大機器人》中的機器人人設都比較蜻蜓點水。

浦澤直樹的擴展版,則在維持手塚治虫原作成人化風格(相對於阿童木正番而言)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程度改編。

浦澤直樹精通心理學、犯罪學,其作常有推理懸疑、精神分析等元素,因此他將《冥王》設定為一個推理探案故事,主角也不再是阿童木,而是歐洲刑警組織的機器人探員蓋吉特。

他對原作涉及的七大機器人進行了細節性的形象擴充,使《冥王》的篇幅接近於長中篇體量。

《冥王》面世後,斬獲手塚治虫文化大獎,併入圍「美漫奧斯卡」艾斯納獎。

浦澤直樹X手塚治虫,這種史詩級搭配,使《冥王》動畫也集結了非常強勁的製作班底。

動畫由網飛出品,手塚治虫的兒子手冢真監製。

其製片之一丸山正雄則是日漫公司MADHOUSE、MAPPA創始人,他曾操作過《夏目友人帳》《紅辣椒》《東京教父》等經典動畫。

《冥王》是丸山正雄的最後一部製片作品。

死神有角

瑞士,森林火災現場發生一起兇案。

死者是瑞士林業局山地嚮導機器人蒙布朗。

蒙布朗是一名詩人、戰士,深受大眾愛戴,其身體破碎、死狀悽慘。

緊接著,德國,42歲的人類、法律學者蘭克慘死於家中。

蘭克是《機器人權利保護法》的倡導者,他和蒙布朗的死亡有一個共同特徵,即現場出現詭異的角狀物。

機器人刑警蓋吉特為破案,不得不去「拜訪」殺戮人工智慧布拉鄔1589。

八年前,布拉鄔1589在沒有任何設計漏洞的情況下,公然違背《國際機器人法》,殺死人類,因此被人類囚禁。

他告訴蓋吉特,歐洲古代諸神中,死神是長角的,而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王,名為普魯托。

普魯托,PLUTO,即冥王。

接下來,更多機器人和人類被謀殺。

如自戰爭前線退出後便潛心音樂的諾斯2號、土耳其格鬥之王伯朗德,以及提出《國際機器人法》的人類學者田崎純一郎等。

蓋吉特在探查中逐漸接近真相——冥王正在逐個獵殺世上最先進的7個機器人,其中包括蓋吉特自己,以及阿童木。

冥王為何要獵殺七大機器人?

七大機器人全部死亡後,世界會發生什麼?

保障機器人權益的相關人類也在不斷死亡,這又意味著什麼?

《冥王》將這一切,都注入故事的戰爭背景中,即劇中所謂的「第39次中亞戰爭」。

第39次中亞戰爭中波斯王國、聯合國、特拉克亞合眾國等勢力,以及波拉調查團對波斯王國毀滅性武裝機器人的調查等前史,共同造成了如今波詭雲譎的兇案態勢。

浦澤直樹繼承了手塚治虫的反戰思想,誕生於2003年的《冥王》很顯然是在影射同時期的伊拉克戰爭。

比如劇中聯合國制定的《禁止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機器人條約》,其實是以機器人為藉口,在諷喻伊拉克戰爭的起因之一。

劇中的幾位科學天才,創造阿童木的天馬博士、創造阿童木妹妹烏蘭的御茶水教授、創造蓋吉特的霍夫曼博士等,看似掌握著機器人的世界,但他們最終或淪為戰爭的推手,或根本無力阻止戰爭餘波的影響。

可見,冥王之上,戰爭才是真正的終極反派。

夢囈旋律

《冥王》的主題關乎戰爭,關乎人與人工智慧的同化與差異,在科幻日新月異的如今,這的確是非常古典、傳統的課題。

但從另一面看,越古典、傳統,或許越有永恆的探索價值。

《冥王》首先構建了一個人機難分的高度融合世界。

當一些舊版機器人仍以機體外形亮相時,先進的機器人已「進化」至外表與人類無異,必須通過機器人內部掃描,才能將之與人類區分。

但機器人仍舊遵循阿西莫夫在1942年短篇《轉圈圈》中提出的三大定律: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目睹人類遭遇危險而不顧;

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

三、在不違反第一、二定律的情況下,機器人要儘可能保護自己。

這三大定律不但主導著虛構世界,甚至已外溢至真實世界,被現實社會視為發展人工智慧的約束性鐵律之一。

蓋吉特面臨的傷痛夢魘,便與他曾違背三大定律有關。

在三大定律的框架中,以精準為目標的機器人,逐漸開始學習人類的情緒。

比如阿童木模仿人類享受美食,天馬博士教蓋吉特的妻子如何流淚大哭,以及隱藏在《冥王》中的終極謎底——

一個機器人如何在欺騙別人的同時,欺騙自己。

即:機器人徹底催眠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人類。

在「成為」人類的過程中,機器人開始承擔人類應有的一切。

比如反戰思想。

諾斯2號從第39次中亞戰爭退役後,成為一名盲人音樂家的管家,從此,他再也不願重返戰場,只想用音樂撫慰心靈。

為此,他甚至遠走波西米亞,抵達音樂家的故鄉,在那裡拜訪鄉村采調人,從而獲得了音樂家在夢囈中哼出的旋律。

音樂家與母親分別的場景

回到音樂家身邊,他用這段旋律撫平了音樂家對母親的經年恨意。

光子能量機器人、英俊的埃普西隆則直接拒絕參戰,因此招致不少非議。

極度厭惡戰爭的他,卻收養了許多戰後孤兒。

在人類利用機器人發動戰爭,甚至試圖毀滅地球之時,機器人在幹什麼?

他們在被人類利用後的餘暇中,收養孤兒、繪製花田、搜尋悲傷、吟唱音樂、揣摩愛與恨的關係……

甚至不惜用「生命」捍衛「良知」。

或許,這才是《冥王》最深刻的含義。

它悲觀地提醒人類,切忌為了慾望,而不如人工智慧更珍惜那些真正美好的東西。

作者: 縣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236284802d5ff19d9e481a16c78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