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城故事」收錄講述百姓生活的散文、紀實類文章。本系列在「潯陽敘話」公眾號上首發,再由編者「馮曉暉」公眾號轉發,並在國內主流自媒體網站(今日頭條、百度、搜狐、新浪、網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轉載。歡迎原創作者投稿,聯繫方式見自動回復。
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家裡又把我看得十分金貴,但凡我一出現頭痛腦熱,祖父便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務,心急火燎地把我抱去市區的婦幼保健院看病。若在白天,還可以乘坐四路公交車去醫院,若在夜裡,便只好背著我徒步行走十餘里的道路(有一大半的路程是沒有路燈的),有時到達醫院,天已經亮了。
記得當時的四路公交車通常是一個小時一班,每天早上六點發頭班車,始發站是市區的一菜場,終點站是郊外的賽城湖。票價是每一站兩分錢。
九江公交舊車票 收藏人:張廷
那時,四路公交是一條非常繁忙的線路,人多車少,路程又遠。如果沒有一定的體魄和力氣,是很難擠上車的。
夏天乘坐四路公交車,無疑是經受一次「酷刑」。有時車上擁擠得讓人腳不沾地,像漂浮在半空中,就連手拿票夾的售票員,也只好高高地站在座位上,扯著沙啞的嗓音喊著讓上車的人買票,但幾乎無人搭理。不是有人故意逃票,而是因為實在是擠得讓人無法動彈。
除了擁擠,更無法忍受的就是車上的氣味。汗味,餿味,狐臭味,腥味,腳臭味(擠掉鞋子的),甚至還有人嘔吐的穢味……在蒸籠般的車廂里攪拌和盪動,讓人無奈地捂著鼻子忍住。
從始發站上車,一路向西,一路要經過潯陽路的四碼頭站,紅旗電影院站,新橋頭站,然後進入一支路的三馬路站,放馬場站,煤建站,國棉一廠站,再駛入九瑞路的供電局站,磚瓦廠(建材廠)站,航修站站,水泥造船廠站,214站,賽城湖閘口站,最後到達賽城湖醫院的終點站。
九江公交線路表 編者配圖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詳細介紹四路公交車經過的這些站名,是因為這些站名現在大多已成為歷史,而沿路經過的這些廠礦企業,以及連同四路公交車行駛的線路(除潯陽路外)也早已不復存在了。
那時候,四路公交線路上最熱鬧的地方,除市區一菜場,四碼頭,紅旗電影院,新橋頭外,三馬路站周邊是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因為,三馬路緊挨著九江老火車站出口。早在解放前,這裡又曾是潯陽古城勾樓瓦肆的最大「紅燈區」。風月不夜之地,其繁華喧鬧可以想像。
漫步在新橋上,可見百米開外的橫臥在龍開河上的老鐵橋,可見橋下龍開河裡南來北往的帆船及船尾晾曬的衣物,可見水邊浣紗的曼妙少婦……遺憾的是這條有著兩千多年人文歷史的龍開河在九八年洪水後,被夷為平地,建成了一條九龍商業街。這也成了無數九江人心中永久的傷痛。
1994年,九江龍開河枯水期的下游段 攝影:蔡少敏
有著百年歷史的國棉一廠,曾經是九江人引以為傲的國企,廠里的女工雲聚,艷過西施,男人若在廠里找到一個「紗妹」,便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進入二十一世紀,廠里進行改制,隨後整體遷徙到現在的城西港。如今只留下一個站名。
磚瓦廠在二十年前就不復存在了。我的高中時代——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是在這裡度過的。這裡曾有我的老師,同學,初戀,夢想,是我人生揚帆起程的發軔之地。我感謝這段美好的人生經歷。遺憾悲痛的是,有幾位曾教過我的老師相繼離世,還有幾位朝夕相處兩年的同學也因病英年早逝。
我一直居住在水泥造船廠的廠區外,小時候常在廠里看過電影,買過冰棒,撿過煙盒(做遊戲三角板),也在廠門口賣過自家種的蔬菜。九八年長江九江大堤決口就發生在這裡。當時決口時拉響的警報聲和洶湧直衝的洪水聲猶在耳畔回來。決口堵住後,整個廠子也就沒了。現在已建成九八抗洪廣場,矗立著高大的紀念碑,成了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88年潰堤處的水泥船廠廠區 編者配圖
214的全稱是閩贛物資供應中轉站,當年屬六機部管轄,是家半軍事化企業,廠門口有軍人把守。小時候於我來說,214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我就讀的小學,班上就有五個同學來自214,他們說著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老師對他們也十分偏愛。我們常在214的大禮堂里看電影。市區電影院還未上映的故事片,214就早早提前先放映了。特別是汽車,當時,凡在路上看到的最氣派的進口日本汽車,就知道是214的。
過了214站,再穿過賽城湖大閘,就到了賽城湖。賽城湖是家農墾國營企業。到了賽城湖,就到了九江縣境內。
祖父帶著我去婦幼保健院看病,都是從水泥船廠公交車站上車,我個子矮,可以免票,祖父買一張車票就可以了。看病回來,有很多次擠不上四路公交車,沒有辦法,我只好是騎在祖父肩上,一路走回來,到家時天就擦黑了。想到這一些,我的眼眶又濕潤了,於是,無形之中又想起早已離開我又疼愛我的祖父,仿佛我依舊高興地騎在他老人家肩上,雙手緊緊抱住他的額頭。
如今我也已經老了。時光荏苒,歲月流逝,而流逝的又豈止是歲月啊,物非人亦非……一切如夢如昨,一場悲歡。我很懷念乘坐四路公交的那段歲月。
2023.10.8
【作者簡介】陳飛龍,生於1964年,九江人。現居八里湖畔。創作散文多年。
【讀後記】本文講述的4路公交早已停運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九江有十幾條公交線路,但真正能稱之為城市公交的,僅有兩路:開往五七二七廠的1路(今公交101路)和開往煉油廠的5路。其餘都是開往郊區的班車,少的一天僅有幾趟,多的也就十幾趟。等待和乘坐這類公交,對乘客來說經常是一場折磨。本篇寫得很生動,老九江人一定都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