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來自各國約500名政要出席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葬禮,然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出席英國女王國葬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中國喊話。
阿爾巴尼斯在接受英媒BBC採訪時表示,若想要改善中澳關係,中國必須尊重澳方的價值觀。同時,他呼籲中國應該取消對澳的貿易「制裁」,他說道:「這是兩敗俱傷的局面,中國傷害了澳大利亞的經濟和就業,同時也傷害了自身,因為它失去了獲得澳大利亞優質產品的機會」。21年,澳對華葡萄酒出口額下滑97%,牛肉、大麥等也受到較大影響。
專家分析,這是澳大利亞「急了」的表現,因為澳大利亞高度依賴對華出口,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其2021年總貿易順差為1294.8億澳元,單就中國的數額就達到834億澳元,占比約三分之二,對華順差高居世界首位。
阿爾巴尼斯表示,「我們希望有良好的中澳關係,但我們同時要能夠為自己的民主發聲」,此話一出,想必大家已經聽出來,又是典型的「軍事政治靠美國,經濟貿易靠中國」。又想從中國這裡撈好處,又想繼續施行對華強硬的政策,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自澳前總理莫里森執政以來,中澳關係逐漸降至冰點。莫里森政府認為,美西方陣營才是他們的「歸宿」,為了迎合美國,莫里森多次發聲抹黑中國,夥同多國用行動表達出激烈的「反華」情緒,導致中澳關係急轉直下。
阿爾巴尼斯雖然嘴上說著要改善中澳關係,實際上又不肯聽中方的好言相勸。中方曾提出四點:一是澳方要堅持視中國為夥伴而不是對手;二是要堅持求同存異的相處之道;三是堅持不針對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四是要堅持構建積極務實社會民意基礎。
對此,阿爾巴尼斯表示,不會就中方提出的建議作出回應,也不會改變現階段的立場,「我們只回應自己的國家利益」。而前些日子,一則「中國暫停進口澳洲牛肉產品」的非官方消息卻讓阿爾巴尼斯「慌了神」,他第一時間發聲,稱中國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這樣做,隨後又得知只是假消息,只有他的過度反應略顯滑稽。
前不久,來自世界各國的60名議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商討新的「對華政策」,澳方驕傲地表示,「澳大利亞的『反外國干涉法』為此次會議提供了部分藍圖」,媒體分析,這是澳大利亞決心對抗中國的象徵。
當然,並非所有澳政客都這樣想,澳前貿易與投資部長安德魯·羅布指責莫里森政府「讓我們失去太多」。由於前澳政府加大了對中國投資者的審查,投資者們「人心惶惶」,導致澳大利亞失去大量潛在投資,「然後這些投資去到了中東和非洲等地」。2016年,中國對澳投資創下154億澳元的峰值,而在2021年只有8億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