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微塵
新年伊始,就已有相當多的硬科技項目獲得了融資。僅1月31日起至2月13日,全球一級市場資料庫總計收錄國內、國外硬科技賽道投融資事件共65起,其中國內融資43起。
2022年,投資向硬,創業向硬。資本對熱門項目瘋狂追捧。若做一個類比,如今硬科技賽道項目好比幾年前的房地產熱潮,誇張點說「一天一個價」。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硬科技成為了國際形勢、國家意志以及發展的「共振點」。在這其中投資機構的作用不言而喻:讓資本流向實體經濟與製造業, 為硬科技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助力中國經濟愈發堅韌。
2021年創造9家被投企業成功上市、過會的華控基金,始終重點關注技術創新領域。一手打造華控基金投資體系的董事長張揚,成功躋身股權投資權威榜單「融資中國2021年度中國最佳投資人TOP50」。
三維坐標,築牢立體堡壘
硬科技項目在當此之時,卻面臨著「良莠不齊」的情況。由於投資金額普遍大,回報周期又不好確定,讓硬科技的投資「難上加難」。華控基金的做法,是築牢自身堡壘。
通過建立三維坐標,立體化、多元化地進行投資組合布局,並對被投企業持續管理賦能。
橫向布局,是在研發體系基礎上的跨行業布局。以華控專注於投資成長期企業的第三期基金為例,先進位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碳中和項目占比勢均力敵,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投資組合盤。張揚解釋到,「這樣的布局即使一個領域出了風險波動,也不會影響整體回報。」在跨行業布局之下,華控基金2021年收穫頗豐。先進位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半導體設備龍頭企業屹唐半導體、人工智慧企業雲天勵飛、仿真技術企業華如科技成功過會,半導體雷射元件龍頭炬光科技成功上市;生物技術領域中國小核酸干擾療法第一股聖諾製藥成功赴港上市發行;我們甚至還可以看到中國字型檔第一股漢儀股份成功過會。IPO率則超過50%,在去年退出的11個項目中,平均投資退出現金利潤達到投資成本的4倍以上。
縱向布局,則是投資階段的多元化。如果說在戰場上取得優勢需要考慮戰術、時機、環境等多重因素,那麼投資機構想要投到優秀企業同樣如此。張揚將細分行業的行業空間、發展增速、周期階段、成熟度、競爭情況等維度一一進行深度分析,根據成熟度情況將企業分為當務之急、預備關注以及未來三年持續關注。同時,由於早期項目風險較高且需要充足的現金流,因此華控在項目的選擇上通過中早期、成長期、中後期不同階段進行分攤,這樣既保證了回流現金、DPI較好的成熟項目,也擁有了拉高整體回報率的中早期項目。
投後管理與賦能,成為築牢三維立體堡壘的最後一環。
相比於To C為主、模式創新的新消費、網際網路企業,技術創新型企業更需要投資機構的持續陪伴。
面對技術創新型企業的普遍短板,華控基金除了在戰略規劃、市場開拓、行業整合、企業文化、資本市場等層面深度參與並給予企業幫助指導外,利用自身積累的豐富資源,從產業鏈上游的溝通對接到下游主機廠的進入協調,從市場端到研發端全面覆蓋。
回歸到硬科技的投資本質,即,投資機構理解行業,懂技術、懂痛點,能夠幫助企業解決核心問題。華控基金在做好大股東的服務、協調、支持工作的同時,尊重行業節奏,幫助被投企業適配市場,實現持續發展。
出眾的立體布局能力背後,是華控基金行研部每年完成的覆蓋超1000個三級細分市場的行業研究報告。除自有研究部門,華控還與清華大學PE研究院共同合作,在關注的四大領域全面覆蓋了各個項目的基礎性、前沿性、理論性、實驗室階段的研究。
堅守初心,有所為有所不為
無論戰場還是投資,戰術都只是其一,其二是心態和頑強的意志力。如果意志力不堅定,滿盤皆輸也不是不可能。
近幾年,股權投資市場不乏過山車,一著不慎,就可能跌入深淵。以教育為例,曾經火爆到被某投資大佬稱為「不用退出的賽道」。但隨著全民「雞娃」、「內卷」到極致,國家適時出手,行業變革之下,部分投資機構「傷筋動骨」。類似的還有大消費,「江小白」、「奈雪的茶」、「完美日記」為代表的新消費曾經風靡投資市場。去年7月,新消費賽道仍然春風得意。但此後形勢急轉直下,融資事件的數量與金額斷崖式下降。
而面對大消費和K12教育的熱鬧非凡,張揚和華控基金不為所動,堅守在2014年就認定的硬科技技術創新領域。對此,張揚表示,之所以在2014年選擇硬科技投資,是出於對時代發展的準確判斷:
中國自2004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全球大量產能向中國市場轉移,但期間並沒有什麼實質科技創新項目出現,第一個10年可謂是「追趕的十年」。要想實現由大到強,製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從第2個10年即2014年開始,「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不斷推出,技術創新層出不窮。
科技的轉折點、中國經濟的轉折點、世界領導地位的轉折點,這三個轉折點最終指向了一個關鍵詞——硬科技。華控因此判斷,技術創新必然帶來製造業的升級創新,通過周密的判斷乘勢而為,華控全面掌握了硬科技投資的先機。
8年過去,成績說明了華控基金當初的選擇和堅守是值得的。伴隨著高質量發展階段和「雙碳」目標的提出,我國對硬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在可預期的將來仍將持續,製造業轉型的機會也無需擔憂。硬科技」戰事白熱化」,對國家、產業、乃至投資人和從業者來說,從長遠角度來看,一定是一件好事——大道不孤。
百千浪,仍願翻。
華控基金作為先知先覺者,早期有充分的時間做基礎設施建設,面對日趨擁擠的硬科技投資戰事,張揚相信「以戰略勝戰術,四兩撥千斤」,從而實現精準投資,也許不失為未來中國股權投資的更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