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作家」走了

2023-03-14     日本物語

原標題: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作家」走了

3月13日,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的消息,受到不少讀者關注。據NHK報道,大江健三郎已於3月3日因衰老,享年88歲。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大江健三郎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相較而言,對他的作品還是比較陌生的。這是因為,大江健三郎的書並不像村上春樹、東野圭吾的作品那般暢銷,而在風起雲湧的影視改編潮中,也罕見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僅有自傳體小說《平靜的生活》《飼育》以及《我們的時代》等被改編成電影。

但中國讀者包括許多網民,對大江健三郎感到十分親切,他是一位與中國往來頗多的日本作家,曾六次來到中國,每次前來都得到了隆重的歡迎。媒體的頻繁報道,使得他身上聚結了很多「中國情緣」,說他是「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作家」並不為過。大江健三郎對魯迅情有獨鍾,2009年訪華時蹲在魯迅石像前失態痛哭的情形,曾讓陪同者不知所措。

1935年,大江健三郎出生於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今內子町)。1957年,他在《文學界》上發表小說,開始受到文壇矚目。1958年,他的小說《飼養》獲第三十九屆芥川文學獎。1994年,他獲諾貝爾文學獎,是繼川端康成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日本作家。給大江健三郎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有這樣的評價:「通過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和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像世界,描繪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了衝擊。」

學者、隨筆作家止庵評述,大江健三郎的文學與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人截然不同,他所寫的不是「日本的世界」,而是「世界的日本」。在他的小說中,人物的心理、感受、思考,都是「世界性的」而不是「日本性的」。

大江健三郎的寫作以先鋒氣質、人文色彩等,在日本文壇獨樹一幟。他曾多次談及中國作家魯迅對自己的影響:「十二歲時,第一次閱讀的魯迅小說中有關希望的話語,在將近六十年的時間內,一直存活於我的身體之中。」母親寄望他寫出像魯迅《故鄉》那樣的文學作品,而他回應說:「我一生都在思考魯迅。」

大江健三郎與中國作家莫言是好友。2001年,日本NHK電視台策劃了一檔名叫《二十一世紀的開拓者》節目。當聽說到中國採訪莫言時,很難請動的大江健三郎竟意外地答應出山。當時他就說:「我認為在中國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是莫言。」

大江健三郎陪同莫言回到他山東高密大欄村的家中過年,與莫言的家人交談,晚上一起吃餃子度過中國的除夕夜。

以上です

資料來源 網絡整理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53278abec5483c6629f056defaf7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