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兩極的堅守 天津疏浚人海外別樣辭舊迎新

2022-02-18     英才雜誌

原標題:冷熱兩極的堅守 天津疏浚人海外別樣辭舊迎新

伊拉克巴斯拉省法奧地區,是熱帶沙漠氣候,最高氣溫達50℃以上,是世界上公認的「熱極」,天津疏浚自成立以來所承建的最大海外單體疏浚項目——法奧及祖拜爾沉管隧道疏浚項目在這裡展開;俄羅斯遠東邊疆區,氣候嚴寒、荒無人煙,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從2021年8月開始,天津疏浚在這裡開始了堪察加疏浚項目。從零上50℃的伊拉克,到零下40℃的堪察加,90℃的溫差之間到底會有多大的差異?是濕透衣背的汗水,也是沾滿雙眼的冰霜。差別迥異的還有兩地間不同的風景,而相同的卻是在極冷極熱天氣下天津疏浚人的堅強身影。

波斯灣里的東方明「舟」

風平浪靜的波斯灣里,海天一色,一同沉浸在這無垠的湛藍中。歷經45天、6300海里漂洋過海,「天柏」和「天杉」一抹紅和黃,樸實而親切,為奮戰在伊拉克這片極熱土地上的疏浚人帶來一片綠洲。另一邊,為了這場相遇奔赴3小時、38海里的接船人員,見到這兩個即將朝夕相處的「大夥伴」,難掩喜悅和期待。

帶著喜悅和期待,接船人員開始為「大夥伴」的進場忙碌起來。可一進機艙,一片漆黑,供電難題隨之而來。大家立即開始行動,首先 「天柏」輪機長李清濤組織檢測發電機絕緣情況,確認安全後從進水閥處斷開冷卻水管,新增外接接口與消防皮龍帶相連,將水泵管路與電路連接好後放入海中,為柴油機提供冷卻海水。「柴油機的各項參數顯示正常,可以合閘。」伴隨著李清濤聲音的還有機艙里久違的光,整個機艙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天柏」生機重現。隨後在「天杉」船長帶領下,依靠微弱手電筒散發的光芒,再加上「天柏」船的配合,「天杉」船也順利完成電力輸送。

前期船舶解綁、切割和開倉工作順利完成,可由於氣象原因,下潛工作遲遲無法進行。項目部當即組織召開下潛工前交底會,從風管、控險和安全等方面仔細研究確定了下潛方案。12月15日,按照預訂方案,兩船從下潛6.8米、8.8米、12.6米、15.8米4個階段逐步入水。整個過程,全員堅守各自崗位,對各船下潛作業做好全過程監護,確保作業安全順暢完成。

凌晨四點鐘,正當全體人員都目不轉睛地監控著下潛作業現場的每個角落,海面上出現一條長長的浪花,引擎轟鳴聲劃破了寧靜。「龍哥!你告訴『金鑫29』趕緊去『天柏』的左舷頂一下!」在「天杉」駕駛室的曹紅亮看到險情後,用高頻向「金鑫29」上的韓龍田傳遞險情, 「金鑫29」當即趕到「天柏」左舷護衛「天杉」和「天柏」的絞刀頭順利離開半潛駁。經過14小時的努力,最終兩條船舶成功地離開半潛駁。

下潛作業安全順利完成,項目人員緊鑼密鼓地開始組織船組拖運。從錨地到施工區這短短的38海里,光照條件差,拖運工作困難重重。為此,項目團隊決定分兩批進行拖運,同時由熟悉進場路線人員全程在口門外領航。首先是「天柏」和「港建0006」,在天柏大副衣美良的指揮下,進行主拖輪和船尾系套,通過尾吊起重主拖輪鋼絲纜連接船尾鋼絲扣,在船尾不受力同時解套進行拖帶。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各船舶順利到達指定駐位點,駐位工作順利完成。

「天柏」船順利進場拋錨後,「天杉」船卻略顯水土不服,GPS系統出現故障,無法得到固定的坐標。接到消息後,測量隊長賈俊強毫不猶豫帶隊返航前往錨地,經過船舶系統更新和新設備信號接收裝置安裝調試校核後,「天杉」船GPS系統最終恢復正常。總結「天柏」船拖帶的經驗,項目人員在拋錨點等待,最終在當地時間15號下午15:05完成所有船舶進場工作。

當所有人看到「天杉」「天柏」在錨地巍峨的身影,大家心裡也和這群「大夥伴」一樣無比堅定。千里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天航人一路風雨兼程,邁入伊拉克市場的腳步走得無比堅實,項目全員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力保障項目開工。

雪山下的堅強後盾

堪察加疏浚項目地處俄羅斯遠東邊疆區堪察加半島,整個項目體量大、工期緊、工程難度係數高。為了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參建船舶的「管、用、養、修」便成了項目部日常管理的第一課題,在有限的工期內,如何做到裝備管理科學化、產能釋放最大化、船舶養護最優化、修船時限最短化成為項目部的首要攻堅點。

2021年10月18日,「天驊」船經歷長達2300海里的遠距離拖帶,順利抵達堪察加商港。在清關工作結束後,船舶能否快速進場施工,重點就在於接船工作能否有序開展。

在接船過程中,主要需要完成開艙、立樁、設備調試三項重要工作,其中每一項工作的進度都會影響到船舶的開工時間。「船長,這次接船任務這麼緊張,咱能確保在時間節點完成嗎?」「天驊」船船員們心裡不禁泛起了嘀咕。

「我已經跟項目部溝通過了,項目部現在也清楚咱們目前狀況,到時候咱們與項目部擰成一股繩,肯定能順利開工!」「天驊」船船長郭永偉斬釘截鐵地說。

原來,就在「天驊」船抵達堪察加的一周前,項目部就提前對「天驊」船接船工作展開部署。「工期緊張,每一天的時間都很寶貴,每個小時的產量都很關鍵,咱們要儘可能縮短接船時間,確保船舶儘快具備施工條件!」項目經理李明洋說道,「立刻協調各船,為『天驊』船接船增派人手,務必保證天驊快速進場施工!」

在部署過程中,項目部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建立了「一船故障,各船支援」的船舶聯動保障機制,通過協調各船力量,解決參建船隊整體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從人員調配、備件存儲等各個方面,確保「天驊」船能夠順利投入施工生產。船舶聯動保障機制有效增強了項目的管控力和船隊的凝聚力,為項目施工生產順利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船舶裝備作為施工生產的基礎與前提,項目部在發揮「主用」作用的同時,加大了船舶設備巡迴檢查力度,熟悉各船的船舶技術狀況及特點,掌握各船舶的設備運轉情況,及時排查隱患,目的是要確保科學用船、高效修船,特別是在抗風期間,項目部提前對施工現場的11艘船舶進行統籌規劃,了解各船目前的船機狀態,對船員人手、船舶備件進行全方面盤點,本著「停船不停人」的原則,充分利用抗風時間進行修船工作。

堪察加地處高緯度嚴寒地區,12月正是暴風雪來臨的窗口期,然而施工現場所有人員面臨的挑戰遠不止於此。由於施工區域位置特殊,海底的泥沙顆粒大、沙礫硬度高,船員檢查泥艙輸泥管道時發現,泥艙輸泥管道「四通」磨損相當嚴重。在船舶第一時間向項目部反應問題後,項目部聯合待修船舶召開裝備檢修探討會。由於「四通」屬於船舶輸泥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船舶的施工效率,最後會議商討決定,在發生滲漏的管壁外部焊接一塊弧形板,緊貼管壁堵住磨損部位,暫時解決管壁滲漏問題,待船舶停工抗風時再徹底解決。

隨著方案地實施落地,不僅有效地解決了船舶設備損耗問題,更是充分發揮了船舶的主觀能動性,在體現船岸聯動工作機制優勢同時,節省了時間、節約了項目成本,為施工船舶提供了堅實的岸基保障。

參建船舶對提升市場競爭力、服務業主和實現效益最大化發揮著關鍵作用,項目部秉持著「仗要怎麼打,船隊就怎麼建設」的理念,全力推進船隊制度建設工作,其中修船工作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修船工作,使得船舶保持最佳的施工狀態,項目部與各施工船舶緊密溝通,在修船課題上再攻堅。

「堪察加疏浚項目所在地氣象特殊,季節性大風次數頻繁,咱們要結合當地的氣象特點,摸清氣象規律,在保證工期進度的同時,將修船工作做到有計劃、有周期,特別是在船舶抗風期間!」李明洋說道。

在項目部的統一指揮下,各船調配人手,集中對故障船舶進行修理,原本需要七天的修理任務僅用五天就可以完成,將「一船故障,各船支援」聯動機制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化。自項目開工以來,各船共進行航修4次,有效縮短船舶修期,切切實實做到了24小時連續進行船舶修理作業,在已發生的修理作業中,均較正常修理計劃提前約三分之一的時間。

現如今,在公司船舶全鏈條管理的模式下,堪察加疏浚項目部與現場施工船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力推動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為項目完美履約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0f5418721203eb46b9d6eb93252af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