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31億!保護母親河,泰州今年要完成這些大事……

2020-03-10   泰有趣

泰州

擁有97.8公里長江岸線

占全省的11.8%

保護好長江母親河

既是政治任務

也是歷史責任、時代使命


  去年,我市在全國創新開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近日「健康長江泰州行動」2020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出爐,明確年內完成32個重點項目建設,計劃總投資31億元左右。

實施九大專項行動

  今年,「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將實施九大專項行動,具體包括——長江生態修復、沿江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污水治理、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沿江化工行業整治、港口船舶污染治理、沿江船舶污染治理、沿江地區危廢物處置。

新增11個生態修復重點項目

  九大專項行動中,長江生態修復行動由市發改委牽頭,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為核心。

  其中,靖江市建設華匯城市污水處理三期擴建工程、泰興市水體生態修復工程、高港汽渡周邊綜合環境整治工程、柴墟河環境提升工程等11個項目為今年新增的重點任務。

補齊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

  去年,沿江水體治理有序推進,尤其是飲用水源地整治成效顯著。今年將加快補齊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

  污水治理專項行動由市住建局牽頭,共有10個項目,累計新建污水管網37公里,實施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7個,整治黑臭水體4條,涉及靖江、泰興、高港、高新區。

  重點項目中另外2個為靖江市金橋港務有限公司岸電項目、七圩作業區公用碼頭岸電設施建設項目,屬於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專項行動項目清單,由市交通局牽頭,具體責任單位實施。

規範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閘口」。去年,市生態環境局著重進行了排查、監測、溯源工作,結合「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大數據平台,搭建泰州市長江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統,建立排污口電子檔案,設立帶有二維碼的排污口標識牌。

  今年將按照「取締一批、整治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對長江入河排污口進行規範整治。

  此外,該局去年已完成長江固廢清理,今年將專項開展沿江地區危廢物處置行動。

九大專項行動工作目標

長江生態修復

  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為核心,重點推進長江岸線整治修復、長江岸線生態修復、長江沿線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20個重點項目建設。

沿江水體治理

  加強長江岸線管控力度,完成長江岸線占用項目整治清理任務;

  繼續實施河湖「兩違」、「三亂」專項整治,新增違法行為「零增長」;

  加強水資源管理,確保長江及主要通江支流水質達標;

  加大非法采砂打擊力度,確保長江河勢穩定。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到2020年底——

  沿江地區畜禽養殖場治理率達9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5%,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裝備配套率100%;

  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占比達到85%;

  化肥使用總量較2019年削減1%以上,農藥使用量較2019年實現零增長;

  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分別達到80%和75%以上。

污水治理

  加快補齊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優化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提升生活污水處理效能,儘快實現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

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

  2020年,按照「取締一批、整治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對長江入河排污口進行規範整治,結合「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大數據平台,搭建泰州市長江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統,建立排污口電子檔案,設立帶有二維碼的排污口標識牌,根據實際情況安裝自動監控設施,逐步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長江入河排污口管理體系。

沿江化工行業整治

  2020年開展沿江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專項行動,組織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條件覆核,強化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施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

港口船舶污染治理

  2020年,進一步強化對沿江港口企業船舶污染物接收的監督管理——

  督促沿江港口企業做好「一零兩全四免費」服務工作;

  持續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和化學品洗艙站建設前期調研工作;

  進一步加強船舶防污監督檢查;

  清理取締通江河口「三無」船舶,促進水域環境不斷改善。

沿江船舶污染治理

  著力解決涉及船舶污染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嚴防船舶在一級保護區內錨泊,持續推進到港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工作,加強船舶防污染檢查,引導到港船舶使用岸電,保障沿江生態環境安全和穩定。

沿江地區危險廢物處置

  到2020年底,全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到18萬噸/年以上,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合格率達到90%,危險廢物風險防範能力進一步增強,努力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監管。

數據說話

「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整治成效顯著

  今年1月——我市6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到100%,同比上升33.3個百分點;24個地表水省考及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為91.7%,保持全省前列;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今年以來——全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4.1%,較去年同期上升25.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