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積分」考核變嚴,電動化落後車企的「噩耗」?

2023-07-10     汽扯扒談

在進一步改革的呼聲中,「雙積分」政策迎來新的變化。

近日,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了《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下稱「《決定》」),明確新政策將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具體來看,《決定》主要修改了以下內容:

一是調整新能源車型積分計算方法,將新能源乘用車標準車型分值平均下調40%左右,並相應調整了積分計算方法和分值上限。

二是建立積分靈活性交易機制,新增「新能源汽車積分池管理」一章,建立積分池管理制度。

三是優化其他積分管理制度,包括增加企業平均碳排放水平公示要求、延長企業負積分抵償報告提交時間和完成負積分抵償歸零時間、規定企業購買的正積分可以抵償和結轉、調整了核算年度內車輛統計基準。

1

價格下降需調節市場供需

2016年,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同時督促企業降低油耗,我國「雙積分」政策正式立項。2017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門正式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

該政策運行的實質,就是通過市場化方式協調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但由於積分供需會因為技術進步、市場結構變化而變化,為維持積分市場供需平衡、價格基本穩定,工信部又分別在2019年9月、2020年6月發布了《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對「雙積分」政策進行了適時調整。

而「雙積分」政策自實施以來,也在引導汽車節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為4.11L/100km(WLTC工況),較2016年下降40.8%,提前三年實現2025年4.60L/100km的目標。同時,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量較2016年的33.5萬輛,增加了17倍達到603.6萬輛,且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達到424公里,平均百公里電耗達到12.35度,分別較2016年提升106.8%、下降21.5%。

不過,由於「雙積分」政策運行的實質是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過程中出現了積分價格波動不可避免。前期由於沒有積分考核比例要求,正積分供應較多導致價格較低,中期又因為疫情影響,積分供需形勢收緊導致價格走高。

但自2021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供應充足,雙積分的作用或正在減弱,2022年度新能源正積分供應量是負積分的50倍,積分價格再次呈走低態勢,市場普遍估計每積分價格將從之前的2140元,暴跌至500-800元,而有更悲觀者預計每積分會降到200元。

2

新能源車分值平均下調40%

為避免出現供需失衡,儘量保持價格穩定,穩定行業企業預期,《決定》將新能源乘用車標準車型分值平均下調40%左右。

以一輛續航里程為400km 的純電動汽車為例,按照2019年起實施的計算方法能獲得5.6分,按照2021年起實施的計算方法能獲得2.64分,按照最新的計算方法只能獲得1.56分,分值下調後,一定程度上能減少新能源積分的供應量,調控雙積分交易的價格。

另外,《決定》還新增了「新能源汽車積分池管理」一章,建立積分池管理制度。

當年度新能源汽車正積分與負積分供需比超過2倍時,啟動積分池存儲,允許企業按自願原則將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存儲至積分池,該部分積分存儲有效期5年。

而當年度新能源汽車正積分與負積分供需比未達到1.5倍時,釋放積分池中的積分,允許企業提取儲存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當年度未使用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將返還積分池。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就分析,由於雙積分的動態變化難以預測,造成近些年新能源積分波動較大。建立「積分池」制度,能夠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收緊帶來較多的積分存儲,實現較好的積分交易,穩定新能源汽車發展預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負責人透露,考慮到前期工況切換對油耗目標值的「放寬」,下一階段油耗目標值及實施要求需優化調整,企業預計會充分利用積分池預存積分,以備2025年後提取使用。這意味著,之後油耗目標值或許將加嚴,現階段電動化轉型較慢的企業,若不加快進程提前布局,後面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edde72f18fc6141d41043786befa5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