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潯陽文史」系列發布九江文史專家的研究文章,以使他們的成果得以更廣泛傳播。除修訂個別標點,適當調整排版,補充圖片外,編者不對文章做更多修改。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發於「潯陽敘話」公眾號,再由編者的公眾號「馮曉暉」轉發。
土匪是亂世的一大特徵。聽老一輩九江人講,解放前夕,九江有三支土匪勢力,城裡的王公霸,東門外的盧自潮,沙河的羅吉淦。共產黨接管九江,對這三支土匪進行清剿,社會迅速進入安寧。
人民群眾夾道歡迎剿匪部隊 編者配圖 圖源:央視網
三支土匪,勢力最大被剿最早的是王公霸。王公霸系湖北黃梅蔡山人,原本是國民黨的一個兵痞,廝混多年,混成一個下級軍官。1949年初,政局不穩,他來到九江,網羅兵痞、流氓、幫會打手等渣滓,拉起了一支小隊伍,有一百多號人,危害社會,向九江商民索財索物,甚至公開搶劫,伺機趁火打劫。
1949年5月15日晚,九江城國民黨軍政人員逃之夭夭,此時解放軍還沒有進城,九江形成暫時的「真空」。王公霸趁此之際,於16日晚,武裝占領九江,指使匪徒,在雙峰路縣政府衙前(現白鹿賓館)和大中路商業街等處鳴槍鬧事,還派人到興中紗廠和映廬公司(電廠)進行搶劫,幸好兩處都組織了工人護廠隊,匪徒未能得逞。
這天夜裡,九江城槍聲大作,城裡百姓驚恐萬分,個個躲在家裡,不敢出門。在這危急之時,映廬電力公司經理許傑夫和華盛昌五金商行經理熊渭(此人是九江商會理事長)商議,派人連夜過江去小池口和出東門去安徽,向解放軍告急;一羅姓和一陳姓(二人均系商會成員)受託,當夜冒險過江和出東門,去找解放軍。
出東門的陳某在5月17日凌晨行至新港,遇到了解放軍,原來是二野18軍54師162團政委翟壽亭正率一支隊伍到達新港,陳向翟政委講述了九江的情況,翟便請陳作嚮導,率部抄小路立即奔赴九江。17日清晨,部隊行至三里街處,與王公霸的土匪武裝相遇,雙方交上了火,土匪很快就被擊潰。部隊進城,對土匪進行全部繳械,將王公霸抓獲,押送黃梅,送交蔡瓊縣長收押。王在黃梅被人民政府公審槍決,猖獗一時的匪首王公霸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此段情節是當年聽鄰居胡克源大伯講述,並參讀陳文元的回憶文章寫成。)
解放軍戰士懸掛標語 編者配圖 圖源:中國農業大學網
盧自潮是九江縣長嶺鄉人,早年曾隨人在船上販運私鹽,煉出了一些膽量,養成了敢於冒險的性格,後又參加了青幫,在幫會內是名小夥計,經常參與打鬥,愛惹事,長嶺的老鄉都很討厭他。1948年,城裡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社會混亂,政局不穩,盧自潮便拉幾個弟兄,結成幫子,在九江城東門外一帶干起了「剪徑」的勾當,打劫小股的過往客商,搶了錢就買刀買槍,拉一些閒散人員入伙,隊伍最大時有四十幾號人,十多條槍,比胡傳魁剛起家時的勢力還要大一些。
有了勢力,作惡的膽子也大了,最猖狂的時候,還跑到新港去搶碼頭。他到大戶行劫,有一個特點,索要的錢財如果主家當場不拿,他就把姨太帶走,給個幾天的時限,交出錢財,他就放人回家,屆時仍不交錢財,就帶少爺走,主家交了錢,放回家的姨太往往都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忠厚善良的鄉民們都對盧匪恨之入骨。九江解放後,共產黨把打擊土匪,安定民心,讓老百姓能安心生活作為重點,九江縣公安大隊王大隊長(王明軒)便帶領一支隊伍,追剿這股土匪,盧自潮被抓,後被人民政府鎮壓,大快人心。(此段情節是我剛進廠時,聽段金水師傅講述,他是長嶺人。)
羅吉淦,九江縣惺予(今獅子)鄉人,喜歡舞槍弄棒,曾到瑞昌紅花園拜師學藝,會一些拳腳功夫,與鄉人接觸,愛爭強鬥勝,鄉里人多怕他,避他。抗戰前夕,九江縣舉辦了一次保甲集訓班,當時他年方二十,便去參加集訓,因事事愛出頭,集訓後,在鄉里和區里,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抗戰爆發,九江淪陷,他逃往吉安,參加了吉安縣自衛隊,後被派回九江,在淪陷區從事擾亂破壞活動,1947年被國民黨委任為沙河情報站站長。
1948年,他利用國民黨給他的公開身份,在九江縣鄉間組織人員,自立山頭,成為當地一大土匪,頂峰時手下有四五十號人,人人配有長短槍,是一支為害鄉里的殘暴惡勢力。羅匪身體強壯,手腳麻利,生性殘忍,手段血腥,雙手輪槍,無論到哪裡,強搶硬要,稍遇抵制,他就殺人,是個血債纍纍,惡貫滿盈的暴徒。
九江解放後,人民政府為民除害,決定清除這股惡勢力,1949年秋,九江軍分區政委陳孝,親率一隊解放軍,到九江、德安、瑞昌毗鄰的山區,開展肅反剿匪鬥爭。迫於人民軍隊強大的威勢,羅部匪徒有的自首,有的投降,有的被捉,有的被擊斃,有的經思想改造後遣回鄉里,到1950年,羅部匪徒基本被肅清,唯獨匪首羅吉淦漏網,竄進深山老林。
解放軍戰士進山剿匪 編者配圖 圖源:中國農業大學網
在五十年代初,據傳說他在九江岷山,瑞昌九都源等山區出沒過,主要是找吃的,或竄入舊時匪徒家中,或闖進山區里的單家獨戶,隨身帶有四支手槍,腰間別兩支,腿上插兩支,一進門就把腰間兩支槍掏出,往桌上一搭,命令屋裡人準備吃的,不准這家的任何人出門,誰出門就打死誰,吃完了還要帶一些食物走。有一次在深山一個舊時匪徒家裡呆了好幾天,不但吃喝,還霸占這個匪徒的老婆,這個匪徒忍氣吞聲,既無法外出報信,又不敢反抗。
羅匪在這些山區出沒,每當搜索部隊趕到,他都先溜了。後來傳雲說他竄到湖北的深山裡去了;也有傳說,他死在深山裡,屍體被野獸吃掉了。羅匪勢力早被剷除,羅匪本人斃命深山的可能性極大,從此銷聲匿跡,地方安寧。(此段情節主要是當年在廠里聽蔡燦興師傅講述,他是沙河人,又參讀韋勇的回憶文章寫成。)
解放前夕,正逢亂世,九江的土匪趁勢而起,猖獗一時,給地方百姓造成極大的危害,人們在飽受政局動盪的痛苦時,還要遭受土匪的欺凌。九江一解放,人民政府肅反剿匪,讓人民過上了安寧的日子,飽經亂世之苦的九江人,對新政權深懷感激之情。解放初,在九江便流傳著一首歌謠,「解放軍,到九江,一心為民除禍害。土匪被清除,惡霸遭了殃。民主政權好又好,社會安寧又興旺。」這首歌謠,準確地表達了當時九江百姓的心聲。(蔡師傅說原歌有三段,他只記得這一段。)
老石(作者像)
讀後記: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剿匪是解放後的恢復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的工作。相較於湖南、廣西等地,江西的匪患不算嚴重,贛北也沒有太大的土匪團伙。關於九江剿匪,史料記載不多,且多很簡略。石老師這篇文章的重要價值在於,記錄了老九江人的口述史。
潯陽敘話:展示九江文化,講述潯城故事,品鑑風俗滋味,漫記百態眾生。